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畜牧業食品工業的綠色產業鏈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松嫩平原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立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綠色產業鏈。在農業生產、工業生產過程中開展原料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強污染防治,保護生態資源。
關鍵詞:資源優勢;綠色產業鏈;生態保護
1引言
松嫩平原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發展,應該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轉換發展動能,推動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三業)結構優化,形成綠色產業鏈體系。改變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三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上個世紀,工業,依于地緣政治優勢、政策資源優勢,較早地實現了區域工業化、城鎮化,成為引領國家工業化的基地。進入新世紀,農業,需要遵從市場經濟規律,依于地域和自然生態優勢,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農業體系。農產品、畜牧產品、食品工業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生產、加工、升值系統,從土壤環境、農產品、牧草、畜禽養殖、工業生產工藝、銷售可以形成資源—產業—產品—價值全過程綠色鏈條。科學開發區域優勢,合理保護資源,主動防治污染,建設綠色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一體化的鏈式發展模式,成為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優選路徑。
2經濟發展路徑選擇
2.1區域產業發展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亟需發展工業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選擇鐵路交通發達,江河水量充沛的東北地區,集中投資沿江、沿鐵路建設了大工業體系。東北工業基地成功建設,對快速發展國家工業化起到了基礎性作用。有些項目不僅當時填補國內空白,至今仍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在國際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如今,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產業發展,受全球一體化的影響和制約,領路人不僅需要埋頭苦干精神,更需要抬頭看路的智慧。尋求、順應、開發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夠做到產有所需、物有所值、轉換增值、可持續發展。當前,農產品、畜產品、食品消費升級,給松嫩平原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也是新體制下多元化投資者奔向“黑土地”的良機。土地經營規模化、農畜產品綠色化、食品加工精細化,農、牧、工產業鏈式綠色發展,能夠助推松嫩平原伴隨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走上經濟發展快車道。
2.2區域產業發展必須發揮資源優勢
松嫩平原的天然稟賦、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明顯。廣袤的黑土地適合大豆、小麥、馬鈴薯、玉米等大面積種植;寒冷地區的氣候特點致使農作物生長期長、品質優良;草原平坦寬闊,適宜于發展規?;!⒀颉⒇i等畜禽養殖業;城鄉電力充足、工業基礎雄厚、交通便捷,發展食品工業條件優越。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產出優質農產品、畜產品,能夠為食品工業提供優質的基礎原料。這些有利條件疊加,形成比較優勢。以齊齊哈爾市為例,依托生態資源,抓住“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有利契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具有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的先天條件。以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總體定位,多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與耕地總面積比能夠穩定在40%左右,在全國處于高位勢。
2.3食品工業為龍頭,引領種植業、畜牧業綠色發展
當今,自然生態與人工生態完美結合,才能夠生產出產業鏈的高端產品,滿足信息化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優質的原材料增值往往取決于加工過程和市場需求變化。以優質玉米為原料,加工食用酒精、燃料乙醇、味精、谷氨酸、賴氨酸等產品,可以實現農作物經過工業加工增值。農業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生產非轉基因大豆,經過深加工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乳制品行業創優質品牌需要優先注重鮮奶質量,奶源質量又依賴于牧草、青貯飼料。牧場必須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產業鏈的基礎。乳制品產業應該積極推廣從牧草種植——奶牛飼養———鮮奶加工全鏈條綠色化。
2.4建設資源深加工全鏈條項目
加強產品精深加工深度,延長產業鏈長度,出精品、高端產品是適應市場需求,提高附加值的主要途徑。工業產品由簡單功能發展為多功能,由手工操作發展為智能化加工,由物美價廉發展為物美價高,吸引了新生的高消費群體,滿足了市場需求。農牧產品要有自己的合理定位,適宜的消費群體,滿足中高檔群體需求。查哈陽灌區高品質水稻經過精加工,打入北京市場,質優、物美、價值高。這種符合人們心里需求的創意產品,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轉化后提升了價值,贏得消費群體的歡迎。
3高效利用資源與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3.1堅持規劃先行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重要活動越來越依賴于預測,選擇決策方案,優化時間、地點、投入方式、力度,謀劃實施路徑。規劃、計劃,設計藍圖———路線圖———施工圖,使主觀意志符合客觀規律,避免在實施中出現大的失誤、反復、損失時間,特別是失去時機和信任。規劃的重要作用在于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在國土規劃的基礎上,做好縣(市)區經濟發展規劃、產業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突出生態保護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注重耕地保護,科學實施林地、濕地、草原的高標準規劃保護。合理規劃建設工業園區、畜禽養殖區。根據項目的特點和污染物排放情況,重在項目選址,防止不合理建設后再停產、搬遷、關閉。
3.2保護黑土地等生態資源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開發利用保護一體化推進。我國農產品產量連年攀升,農業污染物排放也對環境形成巨大的壓力。目前,農業污染源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1/2和1/3。耕地質量下降,黑土層變薄、土壤酸化、耕作層變淺等問題凸顯。劃定紅線,以最嚴格的制度保護耕地,促進黑土地實現循環發展,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制定系統規劃,建立有效機制,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加大保護性耕作力度,實施黑土地保護與修復工程。
3.3改變傳統的資源開發利用方式
對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玉米高產區可以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將農產品轉化為工業品,轉化過程可以使“廢物”連續產生價值。玉米粒經過加工成為淀粉、葡萄糖,再轉化成抗性糊精。玉米芯和秸稈加工木糖、木糖醇,秸稈廢渣加工燃料乙醇,最后的廢渣加工成沼氣。這種加工轉化過程,形成了對物質的鏈式開發利用,提升了資源價值,極大地減少了廢棄物產生,從根本上保護了資源和環境。
3.4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近幾年,在“大量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全面振興奶業”的思想指導下,養殖業集約化、規?;潭仍絹碓礁摺Hf頭牛、萬只羊、萬頭豬項目形成了集群式發展的良好態勢,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畜牧業快速發展,污染治理措施跟不上,成為大氣、水、土壤環境不良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關部門必須強化對養殖場動物糞便和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養殖企業要切實按照環評要求建設污染治理設施,杜絕直排偷排污染物發生。在場地與河流之間應該有溝塘間隔,避免發生污染物直排江河,造成污染事故。養殖場畜禽排泄物經過微生物加工,生產有機肥,用于青貯飼料種植。通過飼料的轉變和循環,構建種植———養殖業綠色產業體系。
3.5食品加工企業嚴格治理污染源
綠色生產是綠色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綠色原料在加工轉化過程中,同樣能夠產生污染物或廢棄物,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必須依靠科學轉化、污染防治來實現產業鏈的系統綠色化。玉米深加工為蘇氨酸、賴氨酸、結晶葡萄糖、味精等類項目,需要大量的蒸汽,有的項目需要配套安裝240t/h×4臺循環流化床鍋爐,選址一定在城區的下風向,避開居民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項目一定建在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下游,距離江河湖泊有一定的安全距離。乳制品生產加工過程產生的有機廢水,必須經過物理生物化學法處理,達到排放標準才可以排放到適宜的環境。
4結語
構建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綠色產業鏈發展應該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進具有開發區域自然資源優勢的農、牧、工技術;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建設鏈條式企業;創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模式;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新華社:北京,2017.02.05電.
〔2〕鞠昌華,張慧.多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國環境報,2017.08.17.
〔3〕孫珅.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鶴城碧水藍天.齊齊哈爾日報,2017.08.23.
〔4〕譚鐵安.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需綜合施策.中國環境報,2017.08.14.
作者:吳慧慧 朱丹 沈國強 盧杰 單位:龍江縣環境監測站 拜泉縣環境監測站 甘南縣環境監察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