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數據時代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首先提出了安全信息智庫的含義,緊接著介紹了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構建的必要性,立足于信息不對稱是導致食品安全輿情產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的實際,從要將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構建起來、食品安全信息智庫參與多元信息鏈、對食品安全網絡輿情實施有效治理等方面,分析了構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建立多學科單位協同研究合作平臺、開展食品安全網絡輿情信息的搜集和風險評估、構建食品安全風險輿情的快速響應機制、及時糾偏那些自媒體的不實信息等,提出了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構建的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構建
大數據時代早已是一個非流行的新潮詞匯,英國學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主編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為我們指出,大數據所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將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開啟,從而使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面臨極大的變革。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之相伴的則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健康,食品安全日益成為我國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開展食品安全監管,也就是運用國家政府部門和社會群體的相關力量,監督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而讓各食品企業將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生產出來。然而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應集中在食品安全過程監控、食品原料管理、食品微生物風險控制等這些關鍵環節上,但事實并非如此。再因大量不正確或欠全面的信息充斥于當前的食品安全風險溝通之中,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消費者加重了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因此,就需要將食品安全的信息溝通渠道在食品安全專家和公眾之間盡快構建起來,為消費者科學食品安全認知的建立提供幫助。因此,有必要就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的構建進行探討。
一、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的含義
學術界對智庫迄今缺乏統一的說法。現以改革雜志社專題研究部關于智庫起源、分類和功能進行的研究結果,加之國內外學者關于智庫相關的定義,可有如下共識形成:智庫,即一種經跨學科專家所組成的穩定且相對獨立的政策研究機構,該機構研究人員采取科學研究方法開展跨學科研究廣泛的政策問題,并為政府、企業及大眾就相關政策問題,將咨詢建議或意見提出來[1]36。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專家關于食品安全的定義,可將食品安全智庫的概念確定為,以食品安全領域專家構成的跨學科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引用多樣科研方法,來進行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食品安全領域問題,以便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食品安全問題解決的建議或者是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為人類的食品安全需求提供有效服務。由于研究食品安全具有的特點為對象多元、方法多樣、學科眾多等,這就要求食品安全智庫必須屬于一個綜合性研究機構,其應實現多學科匯聚進而達到跨學科協同,其職能以戰略研究、人才培養、政策建言、輿論引導、公共外交等為主要內容,并將解決食品安全的各種政策建議多為社會共治提供出來。
二、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構建的必要性
目前的世界正進入一個高科技時代,這是一個大數據高度發達并被充分利用的嶄新時代。實現食品安全的社會有效共治,就越來越依賴于食品安全領域各類數據的收集整理和綜合利用,也更需要對大數據進行適時準確的分析,從而為政府、企業、消費者有效應對食品安全問題提供有效的幫助,以促進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和大數據的充分實現。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破解,離不開借助于全社會的合力,將一個以空氣、水、土壤、食品、健康等多方面數據組成的綜合性大平臺構建起來,形成全國性食品安全的綜合性權威平臺,發揮平臺效應為社會食品安全問題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我們知道,信息不對稱是導致食品安全輿情產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而對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的應對則屬于一個信息交流的過程。解決政府、學術界、食品行業、媒體和公眾之間信息不對稱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強信息交流。這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運用多種媒體多與大眾開展有效的信息溝通,以便最大限度贏得公眾的理解與合作。公眾經過及時、準確、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過程,可對食品安全的真實狀況得到正確的認識,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息進一步增強,并且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也對風險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將科研、政府部門、消費者、食品企業、媒體及其他方面的信息與意見進行收集提供便利,也對管理者獲取盡可能多的影響因素和決策信息有利,以免錯誤地做出片面決策,從而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決策更有效和高質量[2]112。因此,迫切需要將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構建起來,當食品安全信息智庫參與多元信息鏈當中,則就可能對食品安全網絡輿情實施有效治理。就目前看,參與食品安全輿情信息交流有著眾多的主體,主要包含著食品供給者、政府部門、非政府及第三方、食品安全信息智庫及媒體和消費者。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積極參與食品供給者、政府、非政府及第三方、媒體等多元主體的信息交流互動,這一過程中,企業對于食品安全信息智庫分享所掌握的信息相對豐富,這是因為基于產學研大背景,在通常情況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與企業經常要發生很多聯系,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幫助,在一定程度上,兩者已經結成利益共同體,這就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可能。并且,因智庫的參與,可對政府人手短缺、專業力量不足和管理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政府獲取科學評估后的信息,再為消費者進行科學、權威和全面的信息傳遞。因智庫的參與,非政府和第三方組織可以在協調與溝通中,使其管理能力與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增強,信息來源更為豐富;而媒體也可將真實科學的信息掌握住,其系統化的科學完整信息就有了基本前提。特別是對于消費者自身,發揮出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的信息過濾功能,就可以對不實信息和謠言進行有效的過濾,進而將一個科學、權威的正面信息傳播環境營造出來。
三、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構建的建議
大數據視域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將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納入其中,讓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發揮食品安全網絡輿情治理的有效作用,借助于信息交流渠道,在食品安全風險的分析、管理和交流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給予有效應對。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多學科單位協同研究合作平臺。建立平臺需在原來基礎上重新整合資源,從各學科吸納人才開展跨學科研究。圍繞建立長期、穩定的平臺,進行科學保障機制體制的建設,將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運作模式從人事制度、隊伍建設、財力保障、激勵措施等各方面加以健全和完善,確保跨學科平臺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同時,還要圍繞跨學科協同研究這個目標,將那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專家學者下大力氣引進食品安全信息智庫,對自身的智囊庫加以充實[3]57。這些專家學者可以是高校的相關研究人員,也可以從企業聘請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食品生產和管理人員以及政府監管人員等,進而實現跨學科的協同發展。
2.開展食品安全網絡輿情信息的搜集和風險評估。當食品安全信息智庫日常運行時,就應及時搜集、分類和匯總食品安全輿情信息,并采取科學方法與手段開展風險評估,進而將一個集風險評估信息搜集、科學評估、輿情分析和輿情上報為一體的應對機制建立起來,所獲得的輿情信息搜集和風險評估結果,能夠為政府應對食品安全風險事件提供可靠的參考。
3.構建食品安全風險輿情的快速響應機制。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不僅有食品安全潛在風險輿情,而且還有風險出現初期與政府部門、食品供給者、消費者、媒體的聯系如何快速建立的問題。要將食品安全的最全面的信息掌握好,并將食品安全智庫的內部專家學者的力量快速調動起來,對風險進行及時有效地評估,以此為政府政策制定部門提供參考。
4.及時糾偏那些自媒體的不實信息。可以發揮食品安全信息智庫的效能,將科普微信和微博公眾平臺及時建立起來,以便有效過濾與篩查食品安全的不實信息。并可以借助于大數據和信息管理手段,進行具備信息篩查和排除的網絡管理系統的大力開發,運用信息技術和人為合作的力量,通過一系列自媒體信息的糾偏、辟謠等公益活動的舉辦,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正能量的傳播,將一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的正面氛圍努力營造起來。
參考文獻
[1]張杰,張文勝.食品安全智庫參與食品安全網絡輿情治理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15).
[2]張杰,杜海燕,張文勝.食品安全智庫跨學科協同模式探索:以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戰略與管理研究中心為例[J].中國輕工教育,2014(5).
[3]鄭雷軍,吳振科,彭少杰,等.食品安全輿情監測與應對策略研究[J].上海食品藥品監管情報研究,2014(5).
作者:李倩 單位:魯東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