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山東面塑造型特征與審美意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面塑,又稱捏泥人、面花、花糕,是一項山東傳統的民間藝術。山東面塑的造型生動夸張,多以生產和生活為題材,富有象征性、夸張性、隨意性的特征。山東面塑的審美意蘊深邃,與民間文化交匯融合,形成了質樸之美、強烈之美、寓意之美。山東面塑的造型特征和審美意蘊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是中國民間美術的一朵奇葩。
【關鍵詞】山東面塑;造型特征;審美意蘊
一、山東面塑的造型特征
1.象征性。象征性,即運用某一特定的事物或者形象,用來表達相似或相近的想法、思想、理念或情感。山東面塑藝術意在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理念。山東面塑的造型藝術的象征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諧音。在面塑藝術中,采用諧音的方式,表達祥瑞。例如,“棗”與“早”諧音,有“早生貴子”寓意;“百合”有“百年好合”的寓意;“蝠”與“?!敝C音,有五福臨門,福到眼前的寓意。因此,在面塑的造型中,時常采用蓮花、魚、雞、喜鵲、荷花、蝙蝠等形象。第二,喻意。喻意是我國文學中的一種修辭手法,是借一件事物來解釋說明另一件事物。例如,牡丹象征這富貴繁榮;龜、松、鶴、花生、靈芝象征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石榴、蓮蓬、核桃象征多子多福;鴛鴦、并蒂蓮、雙飛燕寓意夫妻恩愛,百年好合,男女交換。2.夸張性??鋸埿?,即以不改變事物原本的特征為基礎,甚至是為故意強化事物的某一特征為目的的創作手法。這些造型的靈感大多來自于“萬物有靈”的物化概念。山東面塑的造型藝術的夸張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面塑中人物或動物的大小比例的夸張。例如,在山東面塑《面老虎》中,將老虎的身體比例完全夸張變形,頭部放大兩三倍,四肢縮短,整個身形圓潤渾厚,身體比例完全失衡,面部表情生動夸張。一變以往老虎威猛、兇殘的形象,將老虎的造型塑造的憨厚可掬,富有生氣。第二,面塑中色彩的夸張。在山東面塑中,色彩多采用純度明度很高的大紅、大黃、大藍、大綠的原色,形成了富有裝飾審美趣味的色彩特征。紅--綠,黃--紫,橙--藍,夸張的撞色手法,使面塑具有更強的觀賞性。紅色和綠色直接傳達人們“大紅大綠,圖個吉利”的美好向往,更是代表著喜慶,熱鬧,歡樂,吉祥,祈福。更能體現出山東勞動人民的淳樸,直率,爽朗,大方。
二、山東面塑的審美意蘊
1.質樸之美。張衡在《東京賦》說道“尚素樸。”(注:質也。)“質”可以引申為性質、本質、本體、實質,“樸”,是指沒有細加工的木質材料。面塑的質樸性深深植根于山東勞動人民質樸、淳厚、踏實的民風,是山東人民品質的側面反映。山東面塑的審美意蘊的質樸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面塑題材的質樸性。面塑的造型多采用生產和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動物,豬、羊、兔、等,植物蓮花、荷花、荷葉等,人物包括神話、戲曲里的經典人物等。這些題材都是源自于老百姓的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第二,面塑用途的質樸性。面塑的用途相當寬泛,并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滿月時,姥姥家一般都會給滿月的孩子做“囫圇”,并且把龍鳳或虎做裝飾放在“囫圇”上方,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成長;在結婚時,娘家都會為新娘送上“羊羔饅”,取“羊”的諧音“祥”,寓意“吉祥如意,百年好合”,人到花甲之時,人們經常會做面塑慶壽,一般會做“壽糕”“壽桃”,祝愿老人延年益壽,長命百歲。2.強烈之美。山東面塑表現出的“強烈性”風格特征,是民間美術造型風格的重要表現。在這其中蘊藏的熱烈與勇敢,能使他們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得以慰藉。在山東面塑中,“胖娃娃”、“魚戲蓮”、“滿堂紅”、“羊羔饅”都表達著勞動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家庭觀。面塑色彩純度極高,對比強烈。色彩的鮮明、濃烈、絢麗,符合人們的審美特征,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表達著老百姓對紅火生活的向往。面塑造型的豪放、粗獷,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現了勞動人民內心的坦誠、開闊、淳樸。面塑的色彩和造型起到“以色扶形”“以形襯色”的作用,使人浮想聯翩、蕩氣回腸,振奮精神。3.寓意之美。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人長壽、多子多福、家庭和睦是老百姓的最殷切的愿望。人們將這些最樸實的理想化為祈福納祥,避兇消災的題材和富有吉祥寓意的造型。面塑作為人們美好愿望寄托的物質載體之一,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山東面塑的寓意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驅災辟邪。在民間,虎一直受到老百姓的崇拜,是正義、勇猛、威嚴的象征,是除邪祥瑞之獸?;⑹莿趧尤嗣裣矏鄣谋Wo神,崇虎的意識,已經深深植入老百姓的腦海之中?!懊胬匣ⅰ币话闶菫閼c生的兒童所做,在面塑中,老虎的造型憨態可掬。第二,納福迎祥。山東面塑中多采用各種動植物的造型來寄托人們納福迎祥的愿望。當表達對老人多福多壽的祝福時,多用松柏、仙桃、仙鶴的造型;當表達加官進祿的祝福時,常用牡丹、葫蘆、鹿的造型。
結語
山東面塑經過兩年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山東民間藝術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伴隨著山東勞動人民生產和生活實踐而產生的一項民間藝術形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山東面塑的造型深深植根于風土人情,為平民百姓所津津樂道。山東面塑的審美意蘊側面反映了老百姓的質樸和純真,也表達了人們祈福納祥的美好愿望。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和保護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并將其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賀軍.《試論郎莊面塑藝術的獨創性》.美術界,2007(12).
[2]張力麗.《膠東地區面花藝術淺析》.電影評介,2009(03).
[3]孔令海.《中國面塑藝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4,P1、P16.
[4]靳之林.《中國民間美術》.五洲傳播出版社,2010,1,P113.
[5]宋新娟.《民間面塑藝術文化內涵之研究》.滄桑,2002年第5期.
作者:梁慧穎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