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融合舞蹈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果將舞蹈與音樂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親身體驗與感受舞蹈與音樂結合的魅力,必定會陶冶他們的情操,滌蕩他們的心靈,將他們帶入藝術的殿堂。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巧妙地融入舞蹈,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增強他們的合作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與傾向,人們在探究某種事物的過程中,如果興趣滿滿,必定會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態(tài)度消極,則會事倍功半。可見,興趣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是引領人走向成功的擺渡船。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不是特別受學生的歡迎,是他們對音樂不感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喜歡音樂,只是不喜歡教師枯燥地傳授音樂知識,讓他們單調地欣賞音樂。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融入舞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欣賞和感受音樂的美妙。例如,在教學《彼得與狼》一課的時候,教師并沒有讓學生進行單調的聆聽與學習該課的內容,而是以戲劇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在上課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彼得與狼》中的角色,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準備好頭飾、面具等道具,做好課堂表演的準備。學生聽后非常興奮,紛紛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待到上課之時,學生分別扮演彼得、老爺爺、小鳥、大灰狼、獵人、鴨子等角色,他們自己制作的面具和頭飾都非常生動逼真。接著,音樂響起,教師讓學生戴好面具,做好準備,想象著音樂中的角色,根據(jù)角色特點進行舞蹈律動。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還有些拘謹,隨著音樂的流淌,學生慢慢放開了,不僅表演很出色,而且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這樣的音樂課堂,不僅可以聆聽音樂,還可以進行舞蹈表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舞蹈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與音樂相輔相成。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學生一邊聆聽一邊進行舞蹈律動,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想象力,還可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音樂課堂這個載體,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舞蹈律動的作用,讓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強。例如,《鈴兒響叮當》是一首歡快、流暢的外國兒歌,歌曲內容體現(xiàn)了一群可愛的孩子冒著風雪,坐著雪橇,快樂地奔馳在原野上,他們的歡聲笑語灑滿了整個原野,久久不能消散。在教學這首歌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這首歌曲的熱情奔放,感悟生活的美好,教師利用舞蹈律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手和腳,還有身邊一切可以運用的道具如尺子、書本、筆等等,隨著音樂一邊敲打節(jié)奏,一邊進行身體律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且自然地將歌曲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能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岸6.?、叮叮當、鈴兒響叮當……”歡快的音樂與學生用道具擊打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伴隨著學生歡快的舞蹈,教室里熱情洋溢,充滿了歡樂的氣息,學生似乎與音樂中的人物融為一體,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原野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舞蹈律動在音樂課堂中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感受音樂的奇妙與美好。
三、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舞蹈是一系列的動作形式,它可以將人們對音樂的感受與體會、音樂中包含的情感與寓意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感。不過,受年齡和生活經(jīng)驗限制,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比較有限,但是反復的聆聽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享受學習音樂的快樂,用舞蹈引領學生的聽覺,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用舞蹈表現(xiàn)音樂,從而更好地領悟音樂。例如,在教學《天鵝湖組曲》的時候,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俄羅斯音樂的魅力,領悟其中的深情與韻味。但對于如此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不少學生卻毫無感覺,領悟不到音樂的精髓。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教師在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用大屏幕展示芭蕾舞《天鵝湖》片段。優(yōu)美的音樂、華麗的舞蹈,瞬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教室里安靜下來了,學生們一邊專心地聆聽音樂,一邊欣賞芭蕾舞。這時,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美,領略到該曲目的真諦,學生的靈魂在音樂殿堂中自由自在地徜徉。可見,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一味地聆聽音樂,要做到聆聽音樂與舞蹈相結合,讓學生跟隨著音樂無拘無束地起舞。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會更多的舞蹈動作,而且提高了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體會到了音樂的意境之美。
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舞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與想象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在一般的集體舞蹈中,都要求成員做到動作統(tǒng)一協(xié)調,如果有部分成員的動作做得不規(guī)范、不協(xié)調,勢必會影響整個舞蹈的效果和美感,更會影響其他成員。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集體舞蹈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養(yǎng)成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學《快樂的嚓嚓嚓》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嘗試邊演唱邊跳舞?!犊鞓返泥赅赅辍肥且皇讱g快的舞曲,在上課開始的時候,老師問學生:“你們喜不喜歡跳舞啊?”“喜歡!”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敖裉?,老師就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舞曲,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不好?”接著,老師播放《快樂的嚓嚓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輕輕地打起了節(jié)拍。在學生學唱完以后,教師讓一半學生演唱,另一半學生伴舞。開始的時候,學生們的舞蹈動作總是不協(xié)調,對此,他們交流了一番,進行了簡單的演練,效果就好多了。雖然學生的舞蹈動作不是那么優(yōu)美,但表達了心聲,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將音樂與舞蹈割裂開來,讓它們變成了互不相干的兩部分,這樣不利于學生審美觀念的形成與提高。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互助意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訓練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舞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舞蹈中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郝萍.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體驗[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2]楊文麗.例談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7,(2)
作者:郭潔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