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設計素描模塊化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模塊化教學內容
高校設計素描教學主要涉及分析、理解材料、結構及美術等方面。而課程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必須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在講授所有知識的同時,提高課程效率。
(一)結構設計素描模塊
通過結構設計素描模塊深入分析物體的內部結構及其外部特征,在此基礎上運用透視空間表達線性。教師在此類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理解空間內在結構的培養,適當增加訓練,強化其空間感。比如在繪制素描時,要求學生將客觀的物象轉換為空間,深入探究素描語言。客觀上說設計素描是再現物質,并分析其自然形態、本質特征的重要手段,在了解物質表象特征的同時,深化其內在理解。
(二)具象明暗設計素描模塊
具象明暗設計是伴隨著傳統素描的發展而發展的,其在描述物質細節問題的同時,詮釋畫家的情感。在分析物質的肌理、形態、形態等要素的同時進行寫實,賦予物質象征意義,烘托畫家的情感,詮釋其心境。客觀上說具象明暗設計創新了傳統素描,打破了傳統的畫法,充分發揮畫家的自主性,兼容各種繪畫技巧。
(三)創意設計素描模塊
畫家在繪制素描時需要基于寫實表達創意,在再現客觀物象的同時,重組該形態,詮釋畫家思維方式。
1.裝飾設計素描
這是基于傳統素描完美呈現物質的形式,經加工處理賦予物質美感。從功能上分析,裝飾設計素描兼具使用與欣賞價值,具有屬性特征。通過各種方式展現裝飾設計素描,且通常運用實體表達。在裝飾設計建筑內外部時,為了更好地融入周圍的環境,往往會使用雕梁畫棟。在裝飾設計各類服飾、陶瓷器皿時,可通過分析情境、環境,完美地呈現創意的美感。巧妙地運用變形的方式設計圖案,并發揮夸張手法的作用,構建具有形式美的體系。
2.表現設計素描
同樣的表現設計素描也是伴隨著表現主義繪畫的發展而發展的。德國率先興起并流行強調融入情感的表現主義繪畫。此類繪畫強調運用夸張的手法,在藝術方面,其主要繼承了表現主義繪畫,所以此種語言表達方式具有感性的特點且可形成強大的沖擊力。總之在藝術設計中,應基于各個領域巧妙地融入繪畫藝術。
二、課堂結構模塊化
(一)理論講解模塊
學生學習設計素描除了要學習技法外,還應該學習其觀念,比如如何理解現代藝術,如何看待世界。當前高校普遍忽視理論的情況,僅強調技能訓練、專業基礎。這是當代學生普遍缺乏理論基礎的主要原因。同時學生由于理論知識不扎實,藝術熏陶不深刻,所以更加傾向于明暗塑造表現客觀,而一旦碰到陌生的設計素描,則變得方寸大亂,不知如何是好。教師應圍繞重點進行設計素描理論的講解,以各個模塊教學重點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盡量讓整個課程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獲取富有學術性的知識。學生普遍僅可從淺層面了解西方美術,所以講解時應在尊重專業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避免講解過于抽象。在課堂中理論講解無疑是最重要的,具有啟發思維的作用,可讓學生結合理論進行繪畫。
(二)實踐模塊
“設計素描教學”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腦、手、眼,全面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思辨能力。教師可從宏觀的層面設計課程內容,并針對各個階段的特點選擇所需要表達的物體。在具體選擇物體時應科學把握所選物體對學生的難易程度,在保證其訓練效果的同時,應保證實踐模塊具有一定趣味性、前瞻性。繪畫需要全面調動學生的眼、腦、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啟示的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深刻挖掘其創作靈感。比如借助富有創意的實例,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得到啟發。無論何時教師都應該尊重學生,尊重其個性化發展,注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充分表達其創意。教師切忌輕易否定學生,而是應該以認可、鼓勵的方式支持學生,讓學生形成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
(三)講評、評價模塊
講評,即總結階段性教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評價能夠提升學生的設計、欣賞、鑒別能力,激發想象力。在講評前首先應認真傾聽設計思路,之后引導學生進行互評,教師最后講評學生作品內容,評價作品好壞。通過講評能夠有效、直接地提升學生的設計欣賞水平。師生共同評定成績,要求學生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合理設定教師評定成績的百分比,并以學生評定的平均值作為學生作業成績。對于學生而言,參與評定其他同學的成績,在學會賞析作品的同時,檢閱自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我鑒賞能力。
三、結語
教師可巧妙地結合內容模塊化教學法開展設計素描教學,強化教學核心,有序講解各項內容。此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自行整合知識,有效銜接各環節。學生經過模塊化教學后,可全面提高理解藝術造型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俊.高校設計素描模塊化教學模式淺談[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86+88.
[2]蘭華生.高校設計素描模塊化教學模式初探[J].惠州學院學報,2013,33(5):124-128.
作者:王曉天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