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綜合材料在表現性素描教學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綜合材料繪畫具有提升學生藝術審美的優勢,在素描教學中應用綜合材料,可幫助學生創作表現性素描畫作。本文以表現性素描作為研究核心,將文章分為三部分展開研究。第一部分,簡述素描教學中,應用綜合材料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簡述傳統素描教學的顯性問題。第三部分,深入分析綜合材料在表現性素描教學中的作用。望文中內容,可為素描教師以及學員們,提供些許參考材料。
關鍵詞:綜合材料;表現性;素描教學;作用分析
表現性素描教學的重點為,突出學生創作過程中的情緒輸出。表現性素描相比于寫實,更加注重畫風內的情緒。情緒輸出具有特殊的美感,而這種美感,正是衡量素描作品藝術價值的重要元素。當前,部分教師反思素描教學時,逐漸意識到傳統素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逐步開始以表現性素描為主,改良素描教學的基本形式與課內教學工具。綜合材料繪畫是現代繪畫領域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畫作類別。綜合材料以實體的物質材料作為主題,當繪畫者在實物元素排列基礎上創作,綜合材料繪畫即可成型。綜合材料繪畫具有現代特征,可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能力。
一、素描教學中應用綜合材料的主要特征
1、強調“挖掘”能力
在繪畫過程中應用綜合材料,就是將生活中存在的實物元素,應用到繪畫過程中。例如,在勞申伯格創作的《儲藏室》作品中,創作者使用了時鐘一類的創作素材,將各個元素按照內心所想的形式進行排列,直至呈現出別具藝術美感的狀態。分析例子可知,在創作過程中應用綜合材料,材料元素的類別、屬性無明顯要求。只要創作者能夠根據元素,衍生創作思路,并將創作思路與繪畫技術融合,綜合材料即可成為繪畫作品中的組成元素。當應用綜合材料進行創作不存在限制時,作品的好與壞將完全取決于創作者個人的藝術品位。學生需要具有藝術挖掘能力,能夠在生活環境中,找出能夠應用的生活素材,并且可將生活素材以藝術感形式搭配呈現。因此,在素描教學中應用綜合材料,教師將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挖掘”能力。
2、重視與表現性素描的融合
應用綜合材料,并非將完整的材料呈現在畫布之上。當繪畫者以材料本身用途為主題進行繪制,那么該幅畫作仍然屬于“再現”素描,缺少靈性和想象力。研究可知,應用綜合材料進行素描繪畫,根本原因即,繪畫者希望通過“超出常規”的綜合材料,更加精準的表達創作情緒。傳統的素描工具,以素描畫布和鉛筆、碳筆為主,表達形式相對受限。但當繪畫者利用綜合材料創作時,素描作品內所含情緒將更加深刻,更具有藝術美感。當繪畫者單純利用綜合材料進行創作時,作者未帶有情緒,將無法別具美感的將材料結合到畫作內。因此,在素描教學中應用綜合材料,需將材料與表現性素描這一主題充分融合,否則綜合材料將無法真正融入到畫作中,只能成為突兀的繪制元素。
3、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作并不代表創新,素描文化體系已成型多年,素描教育界內已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多數學生參與素描教學時,教師所用培養目標僅為培養學生創作能力,而并非創新能力。但在應用綜合材料開展教學時,學生需要自行采集材料,自主進行組合,用筆和紙張都需要進行反復比對。學生在不斷挑選和組合的過程中,即使內心對于創作方向毫無思路,也能夠在不斷研究過程內整理出些許創作思路。因此,在素描課堂中應用綜合材料,學生將處在“被動思考”狀態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可在過程中充分激活。此為應用綜合材料的第三點特征,即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傳統素描教學中的顯性問題
1、重現性素描教學占比較大
觀察校內畫室,以及部分校外畫室可知,當前國內的素描教學系統,教育目標明顯更偏向“重現性”素描教學。重現性素描教學,就是在畫室內呈現出單一實物,或組合性實物,再要求學生按照所見信息,重現視覺空間內的畫面。這一學習方式并不存在明顯錯誤,但該方法僅適用于培養和夯實學生的基礎能力。當畫室內學生的繪畫能力達到一定高度,藝術審美也進入高級階段時,教師一旦沿用該方法,將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形成嚴重打壓。重現以復制作為主要屬性,而藝術創作需要運用學生的想象力、藝術感知力、繪畫審美。學生繪制素描作品時,具有表達訴求,一旦教師無法滿足學生表達訴求,將令學生長期處于壓抑狀態下,不利于學生發展。因此,當教師以培養學生全面能力為目標時,應改良長期使用重現性教學的這一現象。
2、學生藝術審美缺少創造性
創造力是藝術生的靈魂,素描藝術應該以自由,和充滿情感的形式呈現。一旦繪畫者失去創造性,即使學擁有高級藝術審美,也無法將腦內藝術元素,訴諸于實際。當前,部分藝術生正面臨這一現狀,他們在日復一日的觀察和學習過程中,已經積攢高級的藝術審美。但在日常聯系過程中,教師并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導致學生擁有創造思想,但無可用的輸出方式。部分教師給出解釋,稱認為夯實學生的基礎能力,幫助學生熟悉常見的素描藝術呈現形式,才能令學生掌握素描技術。這種想法相對單一,教師應充實教育思路,既重視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也應在提供審美素材時,教導學生如何創造藝術。
3、學生無法獲取新鮮視點
當教師為學生呈現的教學素材,種類相對平常,數量較少時,學生將無法在素描練習的基礎上,獲取新鮮視點。藝術屬于感知能力的一種,學生既需要具有活躍的想象能力,能夠將生活中具象素材,以抽象化形式呈現在腦內。又需要具有獲取新鮮視點的途徑和能力,能夠將視覺元素加工后,重新以素描形式繪制于畫布中。實際調查可知,部分教師開展素描教學時,束縛學生的個性,不允許學生加入個人情感。這類教師表示,素描藝術以呈現為主,加入個人情緒后,素描作品將出現混亂特征。這種教學觀念,將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思維,影響學生對于素描藝術的理解。因此,正規教學中教師應改良這一想法,利用綜合材料為學生提供新鮮的創作視點。
三、綜合材料在表現性素描教學中的作用
1、可令表現性素描教學更加嚴謹
表現性素描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內心所想肆意表達情緒。在應用綜合材料時,教師需要先為學生普及,材料應用觀念與素描創作觀念之間的共通點,以及運用材料時,需要調動的精神分析活動。應用綜合材料,能夠令素描創作更加自由,但并不代表教學行為也需要失去管控。自由的前提是對系統性理論具有清晰認知,教師在完成理論教學后,學生應進行實驗創作,充分調動自身的感知能力,與身邊的物質材料建立精神關聯。學生需先按照固定范式提升自身對材料的敏感性。逐漸熟悉后,學生可自行采取素材進行創作。整個過程循序漸進,具有清晰的結構性特征。因此,綜合材料在表現性素描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即令表現性素描教學更加嚴謹。
2、可幫助學生建立創作知覺系統
從現實的角度出發,畫室環境內所有的綜合材料,都具有清晰的物質形態。學生可輕易分辨出材料的形態、質地、氣味。學生進行素描創作時,帶有不同的創作情緒。情緒的生成與學生環境影響因素相關,也可來源于學生個人性格。部分學生沉悶,首選為色調陰郁的深色物質,部分學生天性活潑,喜愛排列獨特的夸張性物質。學生可利用視覺感知能力,初步篩選綜合材料,再依照材料自身的觸感和可塑性,分析如何將材料與素描作品融合。素描所用紙筆本身不存在味道,學生可在利用嗅覺熟悉材料的過程中,運用藝術創造手法,將物質本身的氣味以藝術的形式呈現。進而令素描作品與綜合材料充分融合,形成具有獨特藝術美感的繪畫作品。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覺系統不斷被調動。一段時間后,學生將建立熟練的創作知覺系統,既利用知覺系統獲取創作思路,也可利用畫作來激發知覺系統的敏感度,進一步升級自身創造能力。
3、可升級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綜合材料在素描教學中的應用,無疑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新素材。綜合材料的應用極具可塑性,這代表著學生們自由書法的需求將被滿足。同時,不同的綜合材料具有多層象征意義,當學生想要通過介質表達復雜的情緒時,綜合材料可滿足學生創作訴求。同時,綜合材料能夠將素描教學適當“改良”,令素描教學更加貼近現代藝術,而并非單純的寫實藝術。因此,綜合材料在表現性素描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可升級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文章以綜合材料為主,對綜合材料在表現性素描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綜合材料可令表現性素描教學更加嚴謹;可幫助學生建立創作知覺系統;可升級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希望文中所述內容,能夠為素描教學相關研究者,提供一些綜合材料應用角度的創作思路。
參考文獻:
[1]李柔佳,李春艷.素描繪畫中的“傳”與“承”———探索運用綜合材料創新更好地傳承素描繪畫[J].美術教育研究,2017,(7).
[2]褚小麗.試論“骨法用筆”之線造型在設計素描教學中的意義及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7).
[3]楊曉霞.綜合材料與創作素描課程的教學改革[J].明日風尚,2017,(4).
[4]鄭泓灝.設計素描中結構性素描的表現與教學反思[J].牡丹,2017,(36).
作者:梁丹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