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庫湖區生態水利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水庫生態水利的綜合治理深刻影響水資源的利用率。為此,文章以招遠市龍王水庫的建設為基本研究對象,在闡述招遠市龍王水庫規模和建設地理位置、水文、地質等情況的基礎上,立足于招遠市龍王水庫生態水利治理存在的問題,為如何優化招遠市龍王水庫的綜合治理進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夠為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關鍵詞:招遠市龍王水庫;生態水利;綜合治理;技術優化
1前言
在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下,厄爾尼諾事件強化,大氣污染嚴重,使得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生態發展陷入惡性循環。龍王水庫湖區生態水利工程在1960年建設完成,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衍變對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對龍王水庫湖區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研究能夠總結出水利流域治理的綜合對策,并通過生態、管理、生物工程等措施來有效控制地區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從而為地區范圍內工農業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提供更多支持。
2生態水利內涵和規劃設計的基本概念
國外對生態水利的研究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是根據某水利工程的發展建設實際情況對水文基本狀態、河道治理、水文環境改善、水利工程對水生物影響等方面的研究,根據這一研究提出了生態水利的基本內涵。在現代生態學的快速發展下,人們開始認識到水利工程生態治理的重要性,即任何工程建設活動的開展都不能夠以犧牲生態環境作為代價。中國對生態水利理論的研究較晚,在1999年的時候,劉昌明第一次將生態水利建設和環境水利結合在一起研究水資源的應用平衡問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生態水利發展規劃、生態水利設計、生態水利管理、生態水利建設共同形成了生態水利研究的基本內容。生態水利管理工作的深化發展能夠更好地確保我國水利資源的利用成效,為農業的生產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
3龍王水庫湖區生態水利工程發展情況概述
龍王水庫湖區生態水利工程在1960年3月建設完成,屬界河流域焦溝河的中下游,控制流域面積16.3km2。龍王水庫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屬于膠東丘陵區。龍王水庫流域內地貌由于巖相、地質構造及河流沖積總用,形成了淺丘廣谷的地形特征。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總流域地面高程在64mm~210m之間,流域內主要為丘陵、溝谷,丘陵、溝谷面積約占總流域面積的86.65%。龍王水庫流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氣溫11.5℃,最高氣溫39.8℃,最低氣溫-18.5℃。多年平均降雨量670.5mm,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年降雨量75%以上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徑流深173.9mm,多年平均陸上水面蒸發1200mm,無霜期180d至200d,歷年最大凍土深度0.5m。龍王水庫流域的士壤類型主要可以分為棕壤、潮土兩大類。其中以棕壤土為主。龍王水庫流域植被主要有喬、灌、草和農作物。流域內植被覆蓋率約40.2%,水土保持一般。龍王水庫湖區生態水利工程位置在招遠市城區上游,在城市規劃范圍內,屬城市頭頂水庫,位置比較重要。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實行提級管理,即按中型水庫實行市(縣)級管理。該水庫于2012年2月進行了除險加固。正常運用(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非常運用(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溢洪道消能防沖設計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死水位為84.45m,興利水位92.01m,設計洪水位93.91m,校核水位95.59m,死庫容6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427萬立方米,總庫容796.5萬立方米。大壩壩長565m,壩頂高程96m,防浪墻頂高程97.0m,壩頂寬9.0m,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大壩上游坡比1:2.7/1:3.15,大壩上游壩坡護砌、上壩臺階砌筑工程;下游坡比為1:2.12/1:2.5,下游壩坡草皮上壩臺階、壩腳排水體、排水溝工程壩肩式溢洪道位于大壩右端,溢洪閘控制。堰頂高程為90.01m,堰頂寬10.5m,最大泄洪流量205.9m/s,堰上建有交通橋及工作橋,溢洪閘采用平板鋼聞門,閘門尺寸為3.5×2.5m,共3扇。放水洞位于樁號0+137處,壩前豎井式。
4龍王水庫湖區生態水利綜合治理的影響因素
第一,工業污染。水庫上游是一些生產廠家、消防廠、食品加工廠,廠家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污染,污染在沒有得到有效治理的情況下會引發后續的環境污染問題。第二,生活污染。流域范圍內人口較多,加上污染水會直接排放到生活區,最終威脅了人們的生活。第三,農業種植污染。流域范圍內農作物除了水稻之外還有大量的經濟作物,比如茶葉、板栗、楊梅等,污水在流入都水庫之后會引發污染問題。
5龍王水庫湖區生態水利綜合治理的對策分析
5.1強化流域范圍內的水利管理
(1)在流域范圍內禁止工業發展。在流域范圍內要停止工業的審批,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源。招遠市政府部門人員發揮職能作用嚴格禁止上游周圍企業的工業審批工作,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源。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打造工業強鎮,在發展地區經濟的同時打造優美的山水環境,引領企業實現清潔生產。(2)打造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域,強化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在流域范圍內實施一級水源保護措施,為水利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規支持,引領上游群眾能夠深刻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環境的重要性,并自覺培養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另外,對于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發展產生的廢水需要進行集中化處理。(3)強化對水管單位庫面的清潔管理。龍王水庫湖區水面保潔所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庫面的清潔,通過有效的清潔來確保水面和各個入庫溪流的清潔,避免庫面出現漂浮物。水庫水環境保潔所還需要嚴格禁止釣魚現象的發生。
5.2強化對工程建設的管理
(1)優化上游工業、生活污水外排工程建設。地區政府部門需要調動資金力量進行上游工業、生活污水的外排處理,打造完善的污水處理外排系統,對工業廢水和村鎮生活污水進行集中化的排放處理,在污水排放系統的作用下強化對污水處理的出入庫管理。(2)上游、小流域綜合規劃治理,大溪綜合治理。政府部門整合資金對小流域地區進行綜合治理,經過治理消除河床淤泥淤積現象,減少河道不通暢現象的發生。對于河水中長期積累的淤泥需要相關人員采取綜合措施來處理這些淤泥,提升范圍內的水質。(3)積極啟動環湖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環湖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緊緊圍繞水庫移民高程線進行建設,沿著道路水庫側面建設一條20m寬的濱水綠化帶和水庫水質自動化監督控制系統,實現對水質的在線監測。另外,通過修復和完善水庫濱水地帶來打造一個完善的水庫生態系統,實現對當地水資源的充分保護。
5.3完善生物工程
整個水利工程采取措施擴展水庫面,將水深調整到11m左右。為了能夠更好地凈化水體,水庫管理局在水庫內部設置了能夠吸收浮游生物的鯰魚,由此成功規避了水體富營養化。在多種類型的治理措施中工程措施將水庫內的水質進行有效的梳理,并對生活垃圾、泥沙和出入庫的污水進行了攔截,有效控制了新污染的增加。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過綜合治理之后水庫內部的水質逐年好轉,突出表現為水質的溶解氧指標不斷增大,最終穩定在一類標準的7.5以上,水體中的化學需氧和氨氮指標也不斷降低,磷元素的指標含量趨于穩定,整個地區范圍內的水質標準處于二類水質標準。在采取綜合治理之后地區上游水庫周圍的臟亂差現象得到改善,垃圾死角、衛生死角等得到改善。在未來,伴隨環湖生態環境工程的實施和水庫生態林的打造,水庫周圍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在未來,整個地區的水利建設發展需要在充分重視水源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地區水庫建設的統籌規劃,合理優化工業區、居民區和旅游區域的建設,持續性的加大對污水的綜合治理和控制,打造完善的水庫水資源保護、治理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柯學莎,談昌莉,徐成劍等.三峽水庫消落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技術措施研究[J].水利水電快報,2013(10):12~14.
[2]王珍.麥海因水庫區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6(4):81~82.
[3]鄭發斌.大靖峽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探討[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8(8):58~60.
[4]李光遠,邢妍娜.官廳水庫塌岸綜合治理技術研究[J].北京水務,2007(5):54~57.
[5]王旭旭.水庫型水源地污染綜合治理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
[6]范瑜.水庫工程水土保持及綜合治理技術分析[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2(4):291~292.
[7]王衡芽.衡陽市山河水庫綜合治理及開發利用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1(3):28~31.
作者:沈英朋 單位:招遠市水利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