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數控加工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數控加工技術的現狀
隨著人們對工業加工精度和復雜度的要求提高,對加工設備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20世紀以來,各國紛紛發展數控加工技術,以解決復雜件的加工問題,比如對曲面配合件的加工。
1.1國內現狀
2003年開始,中國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數控機床進口國。目前正在提高機械加工設備的數控化率,國家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提高大型設備數控化水平。但是目前我國整體大型設備的數控水平低,機械加工的精度、復雜度、精度保持度等都遠低于國際水平。而加工中心作為機床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來雖然也越來越受到國人重視,但是多為進口或者合資企業產品,其技術水平也較低。我國目前各種門類的數控機床都能生產,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是世界水平,有的比國外落后10-15年。在精度方面,國內機床水平追趕國外先進水平的距離也很長。目前我國大型加工中心很難達到0.005mm,國外由于技術先進,則可以達到0.003mm。在精度保持度方面,國內一般為5年,國外則能夠達到10年。目前國內在軸承、絲杠、刀具等決定機械精度的方面技術能力都不夠。而國內數控系統最大的瓶頸在于國內系統是基于單板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今沒有一家是基于數字邏輯電路的設計。我國數控技術的發展起步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通過“六五”期間引進數控技術,“七五”期間組織消化吸收“科技攻關”,我國數控技術和數控產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數控產業發展迅速,1998~2004年國產數控機床產量和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9.3%和34.9%。盡管如此,進口機床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從2002年開始,中國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機床消費第一大國、機床進口第一大國,2004年中國機床主機消費高達94.6億美元,國內數控機床制造企業在中高檔與大型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更加明顯,70%以上的此類設備和絕大多數的功能部件均依賴進口。我們應看清形勢,充分認識國產數控機床的不足,努力發展先進技術,加大技術創新與培訓服務力度,以縮短與發達國家之問的差距。
1.2國外現狀
美國政府重視機床工業,美國國防部等部門因其軍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斷提出機床的發展方向、科研任務,并且提供充足的經費,且網羅世界人才,特別講究“效率”和“創新”,注重基礎科研。因而在機床技術上不斷創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1958年創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創開放式數控系統等。由於美國首先結合汽車、軸承生產需求,充分發展了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所需的自動線,而且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世界上領先,因此其數控機床的主機設計、制造及數控系統基礎扎實,且一貫重視科研和創新,故其高性能數控機床技術在世界也一直領先。當今美國生產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數控機床,其存在的教訓是,偏重于基礎科研,忽視應用技術,且在上世紀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導,致使數控機床產量增加緩慢,于1982年被后進的日本超過,并大量進口。從90年代起,糾正過去偏向,數控機床技術上轉向實用,產量又逐漸上升。德國1956年研制出第一臺數控機床后,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并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數控機床的共性和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日本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臺數控機床后,1978年產量(7,342臺)超過美國(5,688臺),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產量46,604臺,出口27,409臺,占59%)。戰略上先仿后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日本FANUC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另外還有臺灣和韓國的機床也比中國先進。
1.3數控加工本身的特點
【摘要】當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極大地推動了薄壁零件數控加工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對該類工藝的技術研究已經從傳統的經驗性探索逐步轉向科學性研究。論文從零件裝夾、走刀方式以及加工路線等方面,詳細分析影響薄壁零件數控加工工藝的因素,然后再根據這些因素提出改進生產工藝的方法。
【關鍵詞】薄壁零件;數控加工;工藝質量;改進方法
1引言
當前,我國已經是工業大國,現代化加工工業已經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薄壁零件數控加工相關技術也變得越來越成熟,但是與世界一流水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距離,這也是制約我國成為新型制造業強國的一大因素。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促進該行業的發展,由薄壁零件數控加工工藝制造出的產品在軍事、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利用先進軟件對其詳細分析,改善工藝從而提升產品質量。
2影響因素
薄壁零件具備質量輕的優勢,但是在使用強度上并不是很高,問題就在于構造比較復雜,在進行加工時由于技術不熟練或其他原因很容易因為操作不當出現變形或者損壞等現象。在現代化新型技術產業以及制造業中對于零件精度要求很高,所以到目前為止薄壁零件加工在精度以及使用強度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想要提高零件精度,就需要對能夠影響加工工藝精度的因素展開全面且細致的分析,并且需要從中找到改良工藝的方法。影響數控加工工藝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機床精度、機床強度、工藝路線、走刀方式與路徑以及裝夾時造成的變形等。對于工藝精確度的定義,就是在完成加工后其表面實際情況和設計方案是趨于一致沒有任何誤差。但是目前能夠影響到加工工藝的最大因素就是零件的變形問題,那么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必須將明確為何變形放在首要位置,找出原因加以解決,其他問題則可以隨后考慮。對于零件本身強度以及因為工藝操作技術導致受力不均而出現變形等,必須進行詳細研究,要使所加工零件的尺寸、大小等各要素與設計之初的圖形數據一致。
2.1零件裝夾方法
第一篇: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一、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陳舊
脫離實際生產及知識滯后是高職教育教材內容所存在問題。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學科的內容重復出現,既產生教學學時浪費現象,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課程知識體系包括科學理論,也包括工藝技術,還包括工程實踐,這些內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詞術語、繁多的知識點,并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度非常小。合并縮編原有幾門課而成的機械制造基礎教材,其內容冗雜,以知識灌輸為主,不利于高職教育教學。
(二)教學方式陳舊
目前,灌輸式教學是在教學上采取的主要方法,面面俱到地教授教材內容,惟恐學生掌握知識不夠完全。導致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只能死記硬背知識,更不用說把握好章節中的精髓了。此外,學生對信息量的獲取較少,視野得不到有效拓寬,狹隘教學方式(從書本到書本)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仍廣泛存在,創造性的高素質人才是很難依靠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因此,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通過改革來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質量不斷提升,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滿足。
二、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對策的探討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機械加工制造業逐漸朝著自動化技術的方向發展,且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加工制造領域對自動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要不斷發展自動化技術,加強自動化技術的創新與優化,將自動化做到精益求精,加大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加工制造領域中的應用力度。本文以機械加工制造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為研究對象,探討當前應用現狀及相關問題,并提出相應的不足之處,希望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加工制造領中的應用。
關鍵詞:機械加工制作;自動化技術;應用探究
1應用自動化技術的相關內容
1.1自動化技術的簡單敘述
自動化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傳統人力生產讓我們的創造力一直處于一個較為薄弱的狀態,且不可抗拒的因素眾多,就很容易對最終結果產生負面影響,在過去,我國的創造力仍然處于一個較為落后的狀態,在這種狀態的影響下,我國更難以與國際市場接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微不足道。因此,轉變我國創造力較為落后狀態成了當下機械加工制造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從根本上最直接、快速的起到優化作用。自動化技術指的是機器在無人干涉的情況下按照原先預定的程序指令里完成行為動作,在沒有人員關照的情況下也可以完美的自我完成生產工作。與傳統人力生產相比,自動化的安全性、穩定性更強,不會受到個體的影響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自動化技術具備更高的工作效率,相同條件下,自動化技術的生產力遠遠高于傳統的人力生產效益??偟膩碚f,自動化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質量,為企業創收更高的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容易將自動化技術的服務對象搞混,自動化技術其實并不單純的僅僅是指人工智能,它服務的對象還是人,它的相關操作還是需要人為處理來完成,自動化技術就是以人為主體,利用相關技術將人力資源從繁瑣、復雜、枯燥、無任何技術含量的環節與步驟中解放出來。
1.2自動化與機械自動化技術
上文簡單的闡述了自動化的相關內容,簡單來說,自動化講的是動態的,它的發展道路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在人力生產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階段,人們將各式各樣能夠代替人力生產的機械稱為自動化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無需參與相關事宜,機械就可以完成絕大部分工程項目的處理工作。而發展至今,自動化的理念與發展方向已經全然升級,過往人們推崇的自動化技術與自動化理念在生活中已隨處可見,在新時代,自動化理念融入了新的科學技術,其發展道路不再僅僅是為了代替人力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發揮思考作用,在發生故障的第一時間對故障位置展開判斷與預處理,擁有一定的人工智慧,這就是當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方向。
關鍵詞:創新意識;工程實踐;課程優化;實踐教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以下簡稱過控專業)是橫跨機械工程、控制工程、過程工程、動力工程、計算機技術和智能信息技術等學科,以過程裝備研究和設計為主體,過程工藝與控制技術應用為兩翼的多學科有機結合的交叉學科。該專業的綜合性和交叉性特性,以及社會對該專業畢業生的能力需求,要求我們在過控專業學生培養方面要更加注重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隴東學院為響應國家創新創業政策,在學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進程中,分別在學校學院成立創新創業辦公室,研究帶動開展全校創新創業工作。過控專業在教學大綱修訂和教學內容設置中針對專業特征增加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選修課,通過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使學生全面掌握創新創業的意義,鍛煉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樹立科學的創新創業理念和觀點。過控專業作為典型的工科專業,在學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方面具有示范效應。近年來,為提高過控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學院持續優化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對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過控專業創新意識培養措施
過控專業學生入校第一課安排由過控專業系主任開展專業宣講,其中重點內容是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要主動學習,要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在完成日常專業課程學習同時多參與各類科技競賽和社團活動,這樣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熱情。在2017年過控專業教學大綱修訂中,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新意識,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選修課,讓學生了解國家關于創新創業的新政策,系統掌握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知識創新、流程創新、營銷創新等方面知識,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鼓勵學生把握好創業機會,具備良好的創業者精神、素質、能力和條件等。同時,近年來本專業任課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專業學科競賽并取得不錯成績,例如參加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分會主辦的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和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獲第六、七、九屆全國大學生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國家級二等獎1次、三等2次,全國化工設計大賽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
2過控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優化和改革措施
2.1優化專業實驗設置,與理論課程緊密結合,注重實驗驗證和動手能力培養
過控專業主要開設《大學物理實驗》《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驗》《化工原理實驗》等實驗課程。其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驗》是過控專業學生的核心綜合實踐環節,其內容涵蓋過程設備設計、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工程流體力學、過程流體機械等專業理論課程知識。在該實驗教學中,針對學院現有實驗設備,過控專業任課教師全員參與,持續優化改進實驗內容設置,編制修訂完善《過控專業實驗指導書》,共設置15個專業實驗項目,結合不同理論課程選擇相關實驗教學。實驗課安排中按照分批分組進行,做到兩個必須,即每個學生必須有充足時間參與實驗,必須親手做過每個實驗。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提高相關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了解和掌握用科學實驗解決工程問題的方法。為畢業以后的工作和今后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