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報表與內部控制的雙向審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繼世通和安然事件發生以后,越來越多的執業界人士意識到僅僅依靠財務報表審計來評估上市公司存在的財務舞弊風險是遠遠不夠的,據此,提出把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結合起來,把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監督和企業內部控制結合起來,整合審計一經提出,得到了廣泛推崇。
關鍵詞: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整合審計
一、緒論
1、財務報表審計基本理論
財務報表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在實施審閱程序的基礎之上,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是否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真實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發表審計意見的鑒證業務。財務報表審計最早起源于19世紀以前,目前在世界各國范圍內已發展成熟,美國、日本等國家很早就頒布實施了財務報表審計準則,我國也早在1996年就了國家審計基本準則,相關學者對財務報表審計的研究成果不計其數。
2、內部控制審計相關概論
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審計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特定基準日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在此基礎上發表審計意見。在研究美國COSO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有關內部控制概論的基礎上,將內部控制進一步細分為:廣義內部控制和狹義內部控制,廣義內部控制采用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內部控制的概念;狹義內部控制概念借鑒美國PCAOB的AS2中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概念,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與財務報告有關的內部控制審計目標的過程,其目標主要是為了合理保證企業財務報告及其相關信息的真實公允完整。
3、整合審計基本理論
整合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審計單位委托,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利用兩次審計工作的相似性來制定實施雙向審計的流程,在整合審計的實施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制度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同一項目組來執行,實施審計的整合計劃,合理運用他人的審計成果,以求實現兩種審計共同的審計目標。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審計研究已經成為國際執業界最新的發展趨勢。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理論界和實務界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對整合審計的效率和方案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區別、聯系
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最終目標相同,整合趨勢明顯,但是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是兩種不同的審計模式,二者在實施審計程序的過程中也有著明顯的區別,筆者通過下表分析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1、審計業務范圍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都需要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必要時進行內部控制測試,但是二者在審計范圍方面有著本質區別,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對象主要是對某一時點的或某一會計期間的財務報表、內部控制測試的必要性、并在必要時測試內部控制有效性,在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方面,除了了解與財務報表審計有關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外,對于其他內部控制不需要進行了解和評價,內部控制審計主要是對特定基準日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對于內部控制必須要進行測試,對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2、審計目標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目標不一致,但是二者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共同目標都是向財務報表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高質量的財務信息,并對提供的財務信息的真實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證;但是,財務報表審計的具體目標主要是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進行了真實公允反映,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
3、整合審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基于上述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兩種審計模式的區別和聯系的研究,筆者認為,實施整合審計有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審計效率,節約審計成本,改善審計效果。從被審計單位的角度來看,整合審計可以有效避免被審計單位重復實施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從而減少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量,由此,整合審計可以有效減少被審計單位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李哲.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研究[D].云南大學,2015.
[2]廖菲菲.內部控制審計、整合審計對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4.
[3]黃雅丹.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4.
作者: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