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老齡化社會下的適老性書籍樣態新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老年讀者在閱讀書籍時的矛盾問題進行剖析,對老年閱讀者的書籍閱讀障礙、老年讀物市場現狀的研析,探究符合老年讀者的書籍設計中的亟待解決問題,總結出適老性書籍的閱讀流暢性基本要素,主張在紛繁復雜的設計語言中,針對性的以文字及板式作為重心推進適老性書籍樣態的專屬性、人文關懷、多樣化,以“無障礙”流暢閱讀作為工作目標,相應國家“老年養老應物質與精神齊步走”的號召,豐富老年群體精神文化需求。
關鍵詞:老年書籍;書籍設計;無障礙閱讀
引言
書籍,是人類文明延續的重要因素。自我國發明印刷術的一千八百多年以來,其形態與使命沒發生什么重大異變,以裝訂成冊的形式裝載著智慧固話的文字,成為一代代后生高效學習先賢智慧的最佳途徑。而作為其載體的紙媒,讓書籍擁有了意象與具象、內容與載體、編撰者思維與產出固化的獨特屬性。傳統書籍在新時代的當下,確實受到了電子化閱讀風尚的沖擊,但也是挑戰與機遇并存,面對讀者教育水平的不斷攀升、經濟能力的提升、年齡階段的遞升等多維度發展需求的顯現,傳統書籍的樣態不僅不會被替代,反而會被催生出細化市場,滿足消費者所需。對于老年閱讀群體特為尤甚,社會應注重老年群體的閱讀需求,為其愈來愈龐大的群體進行書籍的設計、編輯的專屬化應對措施。
1適老性書籍樣態及發展趨勢
老年人群由于閑暇時間充沛,對保健、新聞等資源的需求較高,亦由于老年群體成長環境與閱讀習慣所向,書籍、報紙、雜志等傳統紙質閱讀媒介依舊為老年群體常見的閱讀方式,“紙”仍是老年群體抹不開的老搭檔。就書籍專屬化程度較深的兒童書籍來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呈現豐富的形式、人性化適配、成熟的產銷生態,而在國內幾乎難覓老齡化書籍的出版及設計。愈要切實豐富老年群體的文化需求,那么就應從根本上的思維模式考量,在視覺語言的潤色下,將書籍的形態、結構與設計完美融合,才能很好地解決剛需。
1.1老齡化社會與老年群體閱讀剛需
中國的老齡化社會進程是有跡可循的,經過報表總結,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間(2000-2010年),這一時期民政部公布的老年人口數由8821萬人增長至1億1894萬人,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的比重從百分之7上升至百分之8.9,已然達到聯合國的百分之7標準,同時意味著我國成為老齡化國家行列。2010年到2033年,又即將迎來新一輪的轉機,老齡化人口數預計將從1億1894萬人抬升至4億人,老齡化人口抬升趨勢呈每年百分之0.4的遞增,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指出2033年全國人口總量預計接近15億,那么這23年中老齡化率從百分之8.9預計增至百分之26.7,我國會處在老齡化社會持續加劇的加速增長期,老齡化社會深入進程中。隨著愈來愈多的中年知識分子步入老年階段,老年人群受教育水平也在提高,相較而來的是銀發產業的蓬勃發展,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消費占比也在持續加大,書籍設計便涵蓋其中。筆者認為,通過生理現狀與心理角度考量,歸納老年群體需要思考其特殊性有如下特征:(1)生理性視覺衰退。隨著老年人年齡的累積,視力的不同程度的下降普遍困擾著老年人,實際體現在看書讀報等用眼需求時,需要借助老花鏡的輔助,要有足夠大的文字和進光量次才能抵消遠視帶來的視力障礙。(2)記憶力衰退引發的閱讀行為的往復。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記憶力逐漸減弱,尤其是次級記憶[1]。因而老年人面對篇幅斷句較長、通篇文字的書籍進行閱讀時,常常會引起錯行,閱讀障礙乃至閱讀積極性不高產生畏懼心理。因此,適度的調節版式設計是緩解老年人閱讀障礙的有效途徑。(3)肌體老化帶來的閱讀效率降低。由于老年群體生理機能的老化,身體協調性隨之降低,不僅帶來閱讀效率的低下問題,還應從開本的大小、印刷材質的重量入手,人性化進行考量。
1.2市面上老齡化書籍的調研及發展趨勢
就目前的圖書市場而言,通過線上及線下圖書市場的調研,老齡化書籍的適配相當低下,僅存的適老性書籍集中在老年健康雜志期刊。這便是對老年群體閱讀需求的不重視,也可以說這是一片商業藍海。就圖書出版的題材而言,相對單一,基本上可以歸納為老年運動和保健之類,設計主題單一,這也不難分析,老年群體還沒有如兒童市場般形成固定需求,出版社的印制成本高等因素造成的老年圖書市場發展不健全。就書籍設計的視覺語言上來講,現有的適老性圖書,并沒有從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角度出發,在字體、色彩、圖像、載體材質等領域進行擬合適配,沒有照顧到老年受眾的閱讀感受。就書籍造型而言,除了傳統樣態的紙質書籍,電子書也流行開來。不論是針對于年輕人群的kindle,還是針對于兒童的點讀機,都能很好的適配其消費群體,也達到了預期效果,很好的完成了信息的讀取。但針對于老年人的電子閱讀產品幾乎沒有。面對目前的消費升級與閱讀習慣,年輕人相較于閱讀傳統書籍,更樂于接受這個“讀圖時代”,通過互聯網的幫助可以高效的拾取信息,PAD、PC、手機等終端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將數字化書籍以較低門檻融入年青一代的生活中,從側面來看,紙質書籍的閱讀者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老年群體,也逐步呈現老齡化趨勢。
2適老性書籍設計的基本要求
由于老年群體晶狀體的老化,不同程度的白內障現象普遍困擾著老年群體,引發閱讀障礙,老年人的閱讀需求要通過多維度的適配來進行輔助。
2.1易讀性原則
對于書籍而言,有效的閱讀是其存在的意義,使老年讀者高效的拾取信息,是影響閱讀體驗的關鍵。那么就字體選擇上而言,盡量避免筆畫單細、字形修長的。雖然老年人早已習慣了宋體、黑體等常見印刷體,但若達到流暢舒適的閱讀體驗,他們并不是最佳歸宿,正文應選擇簡單、溫潤、具有流暢度高的字體,例如在調查問卷中,最受歡迎的字體是圓體及行楷,這二者字體有別于宋體姚體的單一筆畫極細,導致閱讀上的誤識率提高,又有別于黑體那般呆板粗狂,屬于最佳折中方案,既獲得老年閱讀者對形態上的要求,又便于老年閱讀者閱讀上的行文通暢度。我們日常在雜志、書籍等載體上常見的標題一般都為加粗黑體或者加粗仿宋,這二種字體確實通過較粗的筆畫給讀者帶來著重強調感,十分醒目,但在視覺衰退的部分老年閱讀者感官上,特別是涉及到筆畫稠密的包圍結構的漢字,感覺是一團模糊的方塊,在尋找標題所在時較為吃力。針對這一現象,選擇以粗圓、楷體為代表的較為柔和字體作為標題字體,不失為折中最佳方案。在行文密度方面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10px至12px的行距理想值在1.5較為舒適,通常改變字碼大小,在行距方面也要相應進行調整,14px至16px的字碼行距經對比所得,要加至2.0較為適宜。版式設計運用方面。老年書籍設計的通識性原則落到板式設計中來看,便要從老年人的視覺習慣、行文愛好等角度出發,不能一味的將優秀版式設計進行生搬硬套,要做適老性書籍版式設計的適配。根據老年人閱讀時的注意力減弱,視神經靈活性變差,因而眼球的制動性也跟著下降,若給予老年閱讀者以整篇幅的通篇字符,會極易使老年人引起視覺疲倦感,閱讀效率低下,產生壓抑感,長此以往的多篇通讀,老年人會受身體影響產生乏味感,喪失閱讀興趣。而且在版式設計中,段落不宜較長,也不要追隨年輕潮流化,為追求節奏感以跳躍性方式編排段落,會使老年讀者由于頭部高頻晃動導致暈眩。段落之間要跟配圖產生聯動,將段落與圖片有機結合,符合平面構成法則,點線面關系融洽,既能美化、破除死板板式,又能增加閱讀興趣,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享受。
2.2實用性原則
書籍的功能種類不同也同樣會有不同的開本及設計,根據閱讀習慣、閱讀指向性、細膩程度、便攜性等多方面考慮,老年閱讀者最大承受書籍質量約為0.48KG。在老年書籍的字符大小、字距行距的動態變化下,無法像人們日常生活中規范化的正度16開或32開,因而開本大小因書籍而定,因題材而定,譬如針對老年人熱愛的攝影類雜志的適老性適配方面,要對老年群體實力現狀進行照顧,反而要適度的擴大開本以更好的讓老年讀者鑒賞佳片。同時,在面對老年人閱讀頻率較高的報紙上,也可加入適老性專屬,,筆者認為應該在字距、字體進行適老性設計傾斜后,還要縮小報紙整體開本大小,使“袖珍”尺寸成為老年報的突出辨識力。在右下角的邊緣處,可以設置成單數頁碼圓角切割,雙數頁頁碼常規直角剪裁,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老年人因手指干滑導致的普遍采用“舌舔翻頁”的出現,減少病從口入的幾率,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在選材上,印刷油墨的選擇應盡量選擇無熒光劑無礦物質粉,杜絕銀光材質對老年人眼球的不良刺激。印刷材質的選材盡量選擇漫反射的毛面,切勿過量反光的質地,選取克數較低的輕型再生紙等原色紙張,既保證了輕量化質量,同時減小逆光環境下的刺激。由于傳統白底黑字的高白平衡帶來的視疲勞,易產生暈眩的可能,因此在印刷上可以豐富色彩的使用,盡量使用暖色諸如:紅、黃色,避免藍、綠等色處于短波頻譜的色彩,以雙色或多色印刷的形式來提高閱讀效率。在書籍周邊輔助裝置的配備上,也要充分完善適老性,比如給予老年閱讀者以段落注釋二維碼,老年人在閱讀因字碼過小引起的視覺閱讀障礙的情況下,有配套音頻的朗讀介紹,解放了雙眼的同時還能動用聽覺來攝取書籍中的關鍵信息。還比如會隨刊贈與老花鏡,用來些許彌補因種種原因未對老年受眾群體提供適老性專屬刊物的老年閱讀者,增加對刊物的粘合度。如圖1所示,LonelyPlant出版的《孤獨星球》旅行書籍中,隨刊贈送了此透明書簽,既可以當尺子衡量比例,做計算比例尺的實際大小,同時又是一枚放大鏡,讓讀者特別是老年旅行愛好者也能看清細小的地圖標注,嚴謹性不容置疑。如圖2所示,針對中老年讀者的《家庭醫生》科普類書籍,也隨刊贈送了放大鏡方便老年讀者的閱覽,符合書籍設計的無障礙化宗旨。
3結語
書籍作為重要的延續人類智慧的載體,它的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一直隨著時代的前進更迭著其形態、板式、內容的樣態,但都緊扣著傳播信息這一媒介的基礎,更好的適配受眾閱讀內容是其存在的價值。面對新的社會契機、老齡化社會的新需求,加強適老性書籍的樣態設計研究迫在眉睫。依托合理的分析老年人的審理、心理需求,從書籍內容到字形、板式、色彩、印刷介質等方面,力求更積極更高效的完成老年人閱讀“無礙化”這一目標。老年書籍不僅滿足老年群體的消費剛需,更是社會和諧、精神文化豐富的集中體現。畢竟每人都會有垂暮之年,積極完善老年書籍市場,給老年人提供優良的閱讀體驗關乎著每個人的未來,更是當代設計師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許淑蓮.老年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姜儒博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