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書籍設計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兒童書籍的相關概念界定
因此,從兒童首先觀察事物整體這一特點出發,可以得出結論:在進行兒童書籍字體中的設計時,我們不能將漢字作為單獨的對象進行分別設計,而是要將想要傳達給兒童的內容組合起來進行整體上的設計。可以是幾個字的組合,甚至是一個段落的組合。設計者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要將普通的打印字體在形式以及色彩上進行變化,從而符合兒童的認知以及審美需求。
二、兒童書籍中字體設計的現狀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古國,從最早的結繩到如今成熟的文字系統,漢字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視覺的要求越來越高。漢字不僅僅作為傳播信息的符號,更被賦予了一種文化思維在其中,因此,字體設計者也就肩負了更大的社會責任。由于兒童年齡段的差距,兒童書籍的內容也各有千秋。因此,設計者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內容的兒童書籍要相應地設計出不同風格的字體,從而與書籍內容形成內容與形式上的共鳴,達到最有利于兒童認知的狀態。
(一)字體設計意識觀念欠缺
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其不僅代表了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也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我們錯誤地把字體設計的概念與美術字等同起來,導致常用的中文字體長期為寥寥數種。并且國內至今尚沒有出版社形成類似于JanTschichold在企鵝出版社創立的《企鵝設計構成法》的設計出版物字體視覺標準的系統,業內缺少這樣的意識,導致了字體設計發展緩慢。并且,漢字設計這一過程所要投入的時間與經歷過多,而回報卻常常與之不能形成正比,因此,從事此工作的人才稀缺,導致了我國字體設計行業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而具體到兒童圖書中,由于字體缺少相應的設計,其往往成了插圖的配角。
(二)字體設計形式混亂
摘要:在開放教育中,提出增強現實技術互動書籍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出開放教育的在線學習特點。學生通過移動端掃描教材上的平面圖片,在書籍的頁面上即可以生產三維互動的虛擬模型,從而直觀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實現真實和虛擬的信息集成。手機客戶端中還加入了形考環節,通過后臺的跟蹤與記錄,課程教學結束就能得到形成性考核成績,體現了隨學隨考的特點。本文從開放教育課程與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介紹增強現實互動書籍的功能、測試及教學效果等方面。
關鍵詞:APP;AR;開放教育;增強現實
1增強現實技術
增強現實技術(AR)是虛擬現實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研究熱點,它是一種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到軍事、醫療、建筑、教育、工程、影視、娛樂等領域。國內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學科的教學活動及培訓等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實例研究。結合開放教育學科特征,可以將增強現實應用到教學中,也可以進行立體書籍、技能訓練和多方視覺交流平臺的開發。
2互動書籍與開放教育
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互動紙質書籍是傳統紙質書籍與互聯網+結合的新產物,已下簡稱為互動書籍,它是以紙質書籍為觸發載體,以手機客戶端為溝通媒介,調用服務器上的資源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將多媒體影像融合到現實環境中。學生通過移動端掃描教材上的平面圖片,在書籍的頁面上即可以生產三維互動的虛擬模型,從而直觀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實現真實和虛擬的信息集成。學習閱讀互動紙質書籍不再是單一維度的信息與知識的接受,而是多維度的交流與互動,它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給閱讀者更多的知識體驗與更大的想象發揮空間。與傳統教育相比較起來,開放教育更依賴于現代教育技術,在信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開放教育的特征也發生了幾次巨大的變遷,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開放教育,必將產生深遠的顛覆性的影響。增強現實技術不僅可以有效解決開放教育中軟硬件條件的限制,而且其新穎的表現形式、時空的擴張、人性化的交互在教學中為學習者提供了新型、和諧、交互的學習環境,給學習者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真正實現數字反哺現實,技術改變生活。
3互動書籍與APP平臺功能
【摘要】書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仍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將書法字體與書籍封面設計進行有機融合,有助于在現代社會中更深層次地繼承與弘揚書法文化。基于此,通過分析書法字體在書籍封面設計中的情感表達,為現代藝術設計與傳統書法字體的有機結合提供可靠理論依據,通過不同藝術設計元素滿足不同年齡段讀者的實際需求,進而在提高書籍封面美觀性的同時賦予其更深刻的文學內涵。
【關鍵詞】書法字體;書籍封面設計;情感表達
一、引言
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封面藝術設計進行有機融合具有積極意義,不但有助于拓展書籍、報刊的多元化封面設計形式,還能通過將書法字體進行抽象處理與藝術處理的方式提升書籍封面的美觀感,在描述書籍藝術特征的同時傳達作者對作品賦予的情感,書籍封面設計師通過規劃書體書法字體表現形式豐富設計內涵,為讀者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有助于吸引社會公眾對書籍方面的關注度,充分發揮書法字體中蘊含的情感表達要素。
二、借助書法字體凸顯封面設計的情感藝術
將書法字體與書籍封面設計相結合時,應有意識地融入情感要素,基于整體角度合理規劃字體框架圖,充分發揮封面的藝術美感特性,凸顯出封面設計的情感藝術要素。對封面進行藝術設計時,應深入探究與分析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對書籍投入的情感要素,通過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提高書籍封面與實際內容的貼合度。書籍封面普遍圍繞著書名展開設計,描述書籍內容時可將書名設置為楷書的字體形式進行表達,并以居中垂直的布局方式合理規劃書籍封面,同時適當融入情感表達要素增添藝術色彩,實現楷體書法藝術性與書面設計藝術性的有機融合。設置書法字體時,應盡可能選擇分布均勻、重心突出的字體形式,并明確區分不同字體間的差異性。通過書法字體框圖的方式進行表述可以直接凸顯出作者大氣沉穩的精神品質,并且這種字體形式通常在大型出版社或學術雜志的封面中較為常見。另一方面,選擇布局相對規整的字體框架圖還能提升封面設計的藝術性,有助于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充分利用了用戶喜愛大氣封面布局的心理,進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書籍銷量。此外,部分設計師設計書籍封面時,通常采用將書法字體框架圖垂直居左或垂直居右的方式增添書籍封面構圖的美觀性,整體呈現出莊嚴肅穆的視覺效果。在書籍封面設計字體框圖時,可選擇居左、居右以及水平的表現形式,從視覺上為用戶提供大氣沉穩的直觀感受,因此在社會公眾中廣受喜愛和好評。另外,對于兒童書籍讀物或青少年讀物的封面設計,可結合書籍實際內容適當添加趣味性動畫設計元素,有效激發兒童或青少年對動畫設計元素的興趣。例如,在書籍封面設計中可選擇書法草書字體的形式,利用其不規則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封面設計內容,充分迎合青少年想象力旺盛、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全面調動青少年自主閱讀書籍的積極性。
三、合理設置書法字體布局呼應封面情感主題
【摘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隨著視覺需求的變化,書籍設計也在尋求新的設計元素,展現生命價值。設計一本書最重要的是在于書籍本身的內容傳達給讀者,讓讀者全方面獲得信息以思考內容的本質,設計與內容結合,想要更加吸引讀者需增加設計的形式美,在整體的同時形成設計的形式美。
【關鍵詞】書籍設計;現狀;整體性;形式美
一、書籍設計的現狀
我國書籍設計的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書籍設計藝術更加重視對文化精神含義的理解,在藝術設計和創意中,更加重視現代藝術設計與民族精神的追求。書籍設計是通過閱讀產生的信息傳播載體。設計優秀書籍的同時也要注重書籍設計的整體性,最為重要的是將書籍的內涵運用最合適的形式來展現,內涵與形式協調統一。同時書籍設計具有形式美,形式美與整體性相互影響。書籍設計的起源自秦漢以來,經由簡牘、卷軸、冊頁而演變的經折裝、旋風裝、蝴蝶、包背裝,至清代線裝都有其歷史時期的發展頂峰。隨著時代變遷,印刷技術、書籍裝幀技術的提高書籍設計的整體水平也不斷提高。由于西方優秀書籍設計的出現給國內書籍設計者帶來了更好的設計方式和設計構思,因此現代書籍設計呈現出偏西式的風格設計。杉浦康平提到“亞洲的書籍設計需要重新審視設計中的內容、作者表達意向、讀者閱讀需求和設計者的視覺創意,摒棄西方把書籍設計視為外在形式表現的思維窠臼,形成貫通書籍的作者、讀者、設計者和文化語境的閱讀意識和視覺審美的有機互動,這些設計語言的整合不僅是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也是源于也是源于亞洲文化傳統的思維方式。”這指出國內的書籍設計應有自已獨有的風格,不受西方設計的影響。繼承和發展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傳統審美,并用在書籍設計中表現出獨有的設計風格。例如:獲得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金獎書籍《曹雪芹風箏藝術》,書中運用大量傳統圖案尤其是曹氏風箏的展示,無論在扎職工藝上還是繪畫藝術上,都有獨特的價值。書中多次出現中國傳統風箏圖案,色彩搭配鮮明,充分吸引讀者閱讀興趣,不管是封面還是內部設計充分運用中國傳統古典設計的風格。書籍設計理念更加標新立異,裝幀形式有內涵、有韻味,以及書籍整體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典藝術之美。書的整體藝術設計是最引人注目和值得稱贊的地方。同時也要吸取西方優秀的設計理念,俗話說“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習和借鑒西方優秀理念和技術,可以拓寬設計者的視野、提高大眾整體欣賞水平,也就是與時俱進,拓寬思路,打開眼福。例如: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詩經》,設計師劉曉翔提到“用現代手法包裝古代經典,為讀者閱讀《詩經》留下想象的空間”這一設計理念。。整體設計采用了傳統線裝裝書的設計,古樸、雅致,整體設計既有展現出現代設計的精巧別致,又有展現出中國文化的傳統韻味。用黑色、棕色為主體色調,整體營造出大方、淳厚、簡潔的氣氛。在裝幀設計上采用了西式裝訂法,中西方式結合,采用西式較為流行的牛皮紙作為包裝設計盒,使書籍的整體設計更加高級。
二、促進現代書籍設計形成的因素
市場經濟的繁榮為書籍設計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書籍競爭越來越激烈,出版界開始重視書籍設計在書籍營銷方面的作用,書籍設計的價值也受到了認可。技術手段和材料的升級為設計發展提供了推動力,近年來印刷工藝豐富多樣化,出現UV、激光雕刻、燙漆片等各種工藝,這些新材料是書籍設計中不可缺少和忽視的重要元素,為書籍藝術擁有多種物質形態提供了豐富的可行性。受眾需求為書籍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導,書籍市場競爭發展的觀念是以讀者個性化需求為主要特征,面對各種各樣差異化需求特征凸顯的讀者群,書籍市場定位越做越細,與目標讀者之間需求接合度更緊。書籍是一種文化消費品,有市場、有競爭是必然的,所書籍設計發展速度快也是必然的,因而書籍設計的質量越來越重要。
三、書籍設計的整體性
摘要: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是現代書籍封面設計的開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研究意義。以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逐漸發展為背景,運用文獻調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書籍封面設計中國畫的應用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民國時期書籍封面中國畫的應用方式與作用這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從中探討這一時期書籍封面設計中國畫應用的意義與內涵。
關鍵詞:民國時期;書籍設計應用;國畫
1912至1949年的民國在歷史上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也是社會急劇轉型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隨著西方的文化思潮沖入國門,中國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與革新。新文化運動沉重打擊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啟發了民族民主思想的覺醒,從陳獨秀、、魯迅等受過西方教育的文人發起“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運動中可以看到,“反文言”對當今社會閱讀形式和習慣的影響是頗大的,加上“西學東漸”“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等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書籍文字由文言文變成白話文,書籍裝幀由右翻為左翻,書籍版式由傳統的豎排版變更為橫排版的閱讀方式,所有這些造成了傳統書籍封面設計風格也隨之改變,新形式風格的書籍封面隨之出現。民國時期,書籍封面的設計以中國傳統繪畫元素與西方繪畫元素相混合風格居多,但也有以傳統繪畫為主的設計風格和偏西方設計風格,風格多樣,獨具創新,都別有一番風味。但即便如此,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國畫仍然是民國書籍封面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不但沒有因為西方文化思潮入侵而巨變,反而更加映襯出傳統繪畫在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中的重要性。
1國畫在民國書籍封面設計中的應用
1.1激宕淋漓之意
水墨畫是中國自古以來最為傳統的繪畫形式之一,“水墨”以墨為主,水為輔,相互交融,互相滲透,行于紙上濃淡干濕的變化,有著氣韻生動、綿延不絕之勢,以一當十、虛實相生之感。作為書畫載體,其本身就極具書卷氣和形式美,寫意更是情感最直接的體現。書籍封面以寫意元素設計,給讀者傳達出酣暢淋漓、隨性而發的感情基調。封面設計講究“藝術含蓄的魅力”,藝術含蓄也可以理解為“言有意而意無窮”。一幅經典的、令人叫絕的封面設計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形象總是“表”得“少”而“現”得“多”,也就是所謂的“窺一斑而知全貌”[1]。聞一多先生為徐志摩先生設計的《猛虎集》(圖1)書籍封面正是這“窺一斑而知全貌”的表現,聞一多先生為其設計的整個封面有著寫意之風,毛筆與水墨所構成寥寥幾筆的畫風盡可顯現其主題——“虎”的形象;封面底色為棕褐色,加以十幾筆瀟灑肆意、粗細不同的水墨橫線,整幅畫面所描繪的就是虎皮的局部顯現。設計者抓住書意,肆意描繪,凸顯主題,以墨寫紋,貫穿整個書籍封面,也表現了一種古為今用的藝術思想和特色。又如民國35年(1936年)司徒喬為高爾基《爭自由的波浪》(圖2)(英譯本轉譯)設計的封面,整個封面的中間以墨色點題,繪有因水面沖擊而形成高高聳立的浪花,激蕩昂揚,像是那奮力追求自由的力量一樣;浪花筆墨蒼勁有力,空白處給予人一種力量感,有著綿延不絕之勢,浪花遠處為黑色背景,與前者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整幅畫面空間有上下留白,是為中國水墨畫的意境描繪之體現;司徒喬以善用的水墨技法書寫了畫面的點線面,墨之變化,水之滲化,不但提升書籍封面的審美,而且拉近讀者對國外譯本書籍的觀感,拉近讀者與書籍的距離,可謂為一經典之作。魯迅為聶維洛夫《不走正路的安德倫》(圖3)設計的封面,以干枯的筆墨勾勒人物,筆墨流暢,古樸稚拙,那種人物間拉扯聯動的氣勢,整體造型感十足;畫面中線條以水墨勾勒,富有流暢性與動感,生動形象地勾畫了當時人們即使遭受巨大痛苦和犧牲,仍然對舊式農民生活的反抗。這些書籍封面的設計,設計者將自身主觀思想與書意相結合,融會貫通,將寫意的狂野、肆意和一氣呵成的氣勢用中國軟筆形式體現得淋漓盡致,是民國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典范之作。
1.2精謹細膩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