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國宏觀經濟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高峰 單位:同煤集團黨校
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縱觀歷史,1894年,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是一個歷史性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成為歐洲國家的債權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擁有的歐洲國家債務進一步擴大。此后,借歐洲國家的經濟因戰爭已經瀕臨崩潰的機會,美國又通過對歐洲國家的各項援助控制了歐洲。1991年后,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軍事政治強國,直至今日。
研究宏觀經濟必須研究美國,是由于在市場經濟發展實踐方面,其他國家比之于美國,其實踐經驗是很貧乏的。馬克思說得明白,“這些規律本身,在于這些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并且正在實現的趨勢。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如同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以當時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為對象一樣,與時俱進的道理決定了我們研究宏觀經濟必須研究美國。
有人曾經剖析過前蘇聯。1991年12月25日由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的事件作為標志,蘇聯從此在歷史上劃上了句號。蘇聯解體前,重工業發達的蘇聯使得其看起來成為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然而細究之下,其經濟運行態勢不僅問題多多,更是有顛覆之憂。有這樣一個案例可以說明問題。在蘇聯解體前夕,蘇聯婦女竟然在市面上買不到日常所用的絲襪,問題嚴重到蘇聯政治局要集體討論決定如何生產的地步。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蘇聯,其經濟控制到如此地步,經濟安全與社會發展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則不同,以2010年美國經濟各方面發展數據為證,可以看出美國欣欣向榮的發展力。而其中宏觀經濟層面的相關政策確保并推動了美國經濟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賦予美國經濟學家嶄新的思維與體驗,從而使得經濟學的中心最終從歐洲大陸轉移至美國,并長期成為世界經濟學研究的中心。這也驗證了馬克思所說的“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作為上層建筑的宏觀經濟學顯然是要建立在堅實的物質生產力及其相應的生產關系基礎上的,而只有在市場經濟充分發展下的美國經濟才能夠為宏觀經濟提供如此豐富的土壤元素。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受此推動,美國經濟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增長期。201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14.624萬億美元(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人均GDP為47,132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9名),經濟逐漸恢復。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征。
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占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于其他發達國家。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制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制造業和重工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藥研究、旅游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并且由于其薪資成本低于其他地區,因此持續地吸引制造業的投資。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動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占世界農業出口市場的一半以上。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游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美國先進而嚴格的知識產權制度推動了美國在歷史發展的關鍵階段總是站在新經濟增長的制高點,成為引領時展的國家,技術領域的不斷創新保證了其生產力的快速提高以及外生性經濟效益的不斷涌現。而其以三權分立為代表的完整的法律體系確保了國家系統廉潔高效的運作。市場邊界的合理劃分,使得美國各個產業各司其職,運作順暢。美國資源的充分而合理的組合也給予了其發展的基礎。
事實證明,對于宏觀經濟的靈活掌握與研究,必須建立在對其產生、發展、成熟的環境清晰認識的基礎上,美國當前的發展正賦予宏觀經濟學以嶄新的內容,值得我們認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