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維修數據分析指導機務培訓工作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維修人員維修經歷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建立了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依據這些數據和關系,進行針對性機務培訓和工程管理等工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民航維修;技能點;數據分析
1前言
民航維修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維修人員要面對大量繁瑣的拆裝螺釘蓋板、涂膠防腐等工作。同時,維修業也是一個風險較高的產業,螺釘沒有裝好,輕則導致蓋板丟失受損,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風擋丟失危及飛行安全。所以,機務各級部門都很重視機務培訓工作。
2數據分析及應用
維修記錄“全”是民航飛機維修一個非常大的特點,這些記錄全面地記錄了飛機維修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技術參數等數據。良好的維修是保持航空器持續適航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維修方案是實現途徑,是用最小的經濟成本確保最大的航空器可靠性和持續適航性。工卡又是維修方案的實現途徑,它是維修方案和技術資料的整合性文件。工卡中包含了各類經過批準的規范、規則、標準以及工藝。換旬話說作為維修任務的指導性和權威性文件的工卡,是很多基本“技能點的組合”,不同的工卡就是不同的技能點的組合。維修人員和維修任務看作是維修的兩個基本要素,它們通過“技能點”緊密嚙合在一起。這里順便解釋一下,維修中的其他要素如工具設施的使用,飛機系統的原理邏輯也同樣可以被包含在技能點中。維修人員是維修任務的執行者,要在工卡的指導下進行。由于職業培訓的學員都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也就是對技能點有一定的認知,但不一定熟悉和標準。通過技能點的梳理,能夠精確有效地滿足學員對于理論和技能提升的需求。又可以避免傳統培訓思路中不可避免的大量的理論和邏輯推理帶來的“大水漫灌”。對技能點的標準化培訓,有利于訓練他們良好的維修行為和習慣。同時培訓部門也可以借助這種機會加強交流,了解實際維修工作,做到教學相長。通過數據分析,我們能夠找尋到維修人員和維修任務之間的聯系,再進一步分析工作任務存在的基本要素,通過強化和規范基本要素的訓練,將解決一線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對某公司機隊的維修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探索培訓對象與工作任務,工作任務與基本技能,基本技能與培訓實現方式之間的聯系性,從而通過設置合理的培訓課程解決培訓后更加勝任工作。基于以上思考,我們首先要在現有維修系統中找尋到大量維修數據與工作者之間的關系。
2.1分析已發生的維修數據和工作者之間的關系
一線機務維修人員工作通常包含例行工作和非例行工作兩部分。例行工作包含航線檢查工單、由MP產生的生產指令(p〇)(比如分解到定檢和航線中的各類生產指令)。非例行工作包含地面健發現的故障、機反映賺障,我們實際工作中雛為廳。我們從維修系統中導出半年的維修數據,進行數據分析。通過簡單的分類統計后可以得到各類工作清單,包括:各中隊執行頻率高的生產指令;各中隊執行頻率高的非例行工作(NRC)。詳見表1和表2。
2.2分析完成工卡需要的基本技能點
根據ASK模型分析執行任務所需的態度、技能和知識,對工卡進行技能點分解。通過分解,將不同的工卡分解成最基本技能點,建立基本技能點和工卡之間的關系。詳見表3。對上述技能點進行統計分類后,形成技能培訓大綱,詳見表4。表4中的技能項目就是實際工作中工作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組合起來變成技能點培訓大綱。通過對工卡發生頻次和工作所需技能點統計進行分析,得出各技能點發生頻次數據,可以得到不同技能點在工作中的發生頻次。這些數據會標出每個技能點的重要程度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員的培訓要求。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同時對于已經授權的人員,長時間未使用的技能將是復訓的重點。通過我們在現有數據基礎上的分析,發現現有的CCAR147基本技能培訓的大綱基本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如果可以加上現有飛機的軟件裝載和數據下載類、計算機自檢類以及目視檢查類技能就會更加完整。在CCAR66R3的培訓要求中,這些內容已經得到體現。因此,未來的培訓一定會更加貼近實際工作需要。同時,我們還應考慮技能點針對1性訓練,也就是目前的技能訓練設備和設施的更新,應當更具備針對性,設計更符合實際工作的訓練場景,更好地將學員帶入到實際工作環境中去。這項工作對教具的設計和加工提出了更髙的要求。比如采用現今比較流行的3D打印技術,打印一些部附件,比如傳感器、計算機。再結合單片機技術模擬計算機自檢,實現完整的排故流程。圖1是我們打印的發動機,已經在培訓中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參見圖1,可以看到3D打印的LEAP發動機從外觀上已經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具有極強的場景帶入感,對于技能點的針對性培訓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時極大地降低了培訓的成本和風險。通過數據分析,建立三張符合性對照表,即工作者和工卡,工卡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和培訓實現方式之間的對照表,將三基中的‘‘基本功”落到具體工作和培訓中。并且,我們會定期對工作數據進行分析整理,不斷更新大綱,在工作內容、工卡、技能點進行匹配和針對性的培訓。
3總結
依據目前的分析模型,有兩個方面的應用:第一是完善培訓體系,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第二是完善新增培訓能力申請中的培訓實施環節,切實保證人員能力符合新增能力的要求。定期采集已經發生的數據,不斷更新現有的技能點清單和教具,使得其對實際工作能夠更加有效支撐。分析維修人員的維修經歷,對于有授權資質的維修人員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使用的技能點將作為復訓的重點,這樣時刻能夠保持維修人員技能的“新鮮度”,將安全關口從實施環節提前到人員能力訓練和保持的層面。完善現有流程體系,新產生的工卡在培訓部門流轉后,需評估是目前大綱技能點的不同組合方式,還是出現了新的技能點,以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后續的教學設計環節會按照這個方向和思路跟進,要么在現有技能點基礎上設計新的組合方式,要么設計新的技能點,滿足不同的需求。對維修任務的最終支撐是各種基本技能,以及各種基本技能依托各種工卡的不同組合,組合方式有很多,而基本技能我們是可以有效捕獲的。我們將透過工卡找到最基礎的點,進行標準化訓練,強化維修人員的行為和習慣,夯實該能力,再強化工作者各種技能點組合應用能力,這樣我們能從“最基礎”的層面管控風險。維修人員能力的提升是維修安全最重要的保證。在維修數據的分析和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數據反映了很多主觀印象中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通過分析模型的變換,可以在很多方面為我們的工作提供幫助。技能點的分解和組合只是目前我們找到的一個應用模型。我們相信在不斷的應用和探索過程中,可以找到更多應用模型,讓原來繁雜沉重的工作慢慢變得簡潔,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維修水平。
作者:鮑向志 安輝 單位:山東航空公司機務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