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課改要求頒布以來,各高校積極推行與實施思政課的課程改革,在突出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或強化實踐教學的內容,更好的體現出課程的現實性與實踐性,使講授與接受可以有機的結合。各高校的實踐教學已將教學目標從單純的培養知識技能轉變為育人實踐教育和動手、創新實踐教育相結合,充分的探討實踐教學在思政課改革的有效途徑,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運用性。
近年來,以教育界為主導的相關部門開始關注實踐教學,并積極舉辦和組織相關實踐教學各種會議和競賽,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1]從近年來實踐教學的實施以及效果來看,各高校已經由被動接受轉到了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的改革仍具備較大的空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方法以及途徑,強化實踐教學改革,不僅是夯實理論教學基礎的方式與手段,也是改善教育教學體系的必然選擇,還是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大學生政治情懷與思想建設的有效途徑。因此,應認真考慮和分析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實踐,創建實踐教學的改革過程,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水平[2]。
一、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發生機理
1.人才培養的現實推動力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新時期社會需要的高素養人才,對于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情感,樹立崇高理想,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能與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正如學者蔡元培所言:“如若缺乏道德素養,盡管人的身體以及智力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他們對于社會而言,仍然是無用的,甚至是危害極大的。”[3]這說明德育在大學生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忽視的。高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樹立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教育課程。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創造能力,提升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2.學科發展的內在推動力
對思想政治課程進行實踐改革,不僅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也完善了思想政治課程結構的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的知識定律,實踐-知識-實踐-再知識,因此,在建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學科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參與,注重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為了進一步切實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于學習工作中,我們有必要進行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及完善。實踐教學改革是思想政治課程設計的前提,我們要在課堂上將實踐內容融入理論體系中,即可以促進大學生對理論理解的深化,又可以將理論知識轉化到實踐中去,強化大學生的主動意識與實踐能力。因此,有必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改善實踐教學的薄弱環節,促進思想政治課程的進一步發展。
二、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改革設計
1.理論課程建設與社會實踐導向融合推進
目前,我國高校都在大力的推行思想教育和思政建設,并在其專業教學中強調加入思政內容,來突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可以看到的是,各大高校都想要通過對思政課的教授,切實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樹立大學生的道德意識,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可謂大思政,成為校園教育文化的一項重要前提,但目前很多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學習仍停留在被動的狀態和基于表面聽懂和理解的層面,沒有完全從理論知識層面轉化為實踐層面,能夠真正達到精神要求的還在少數。筆者認為要加大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首要任務就是在講好理論課程的基礎上,與社會實踐相融合。(1)教授基礎理論,講好中國故事高校思政課是與學生的價值培養、與社會的不斷發展息息相關的課程體系,是高校各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精神動力,所以我們應當重視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加大對學生情感的引領,講好中國故事。在中國革命的艱辛艱巨的歷史進程中,出現了眾多堅定不移的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他們有著崇高的品質和堅定的信念,正是由于他們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才實現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獨立,也正是由于他們不畏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才為人民謀得了幸福、為民族謀得了復興。我們在講授課程時,應該將中國故事和紅色文化融入理論課程中,它們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光輝榜樣,它們將有助于大學生重溫和牢記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體會革命先烈堅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愛國情懷,從而使學生在情感上升華,在大學階段能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為實現自身的夢想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的努力、不斷的超越。[4](2)把握事件契機,建構思想認同“形勢與政策”課程是一門直接呈現當前國內外發展現狀和社會熱點聚焦問題的一門課程。它是針對當前重大的國家問題、針對熱點問題、新思想問題,通過教師講授來幫助學生從本質上認清事件的發展原因、現狀、結果及其影響力,從而教育和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國情、國家體制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它的講授課堂本身就具備將政治思想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特點。筆者認為高校可以利用重大事件作為一個節點,將此蘊含的重大意義和教育元素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融入于思政課堂,實現育人主題、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喚醒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愛國之情和民族精神,建構思想認同,堅定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研讀教育部頒布的形策教學要點,領會文件精神,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教學,聯系當前社會狀況,把握重點和難點,切實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大學生對國家的關注度、對社會發展的關心度。(3)堅持理論建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以下簡稱“概論”),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取得的科學成就,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說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在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概論”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規律,認識到我們國家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性與正確性,從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2.以社會實踐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學習,在讀原著經典、掌握原理知識和思想發展史的基礎上,更是要讓學生們了解現在所學的知識是和其現代社會密不可分,對他們生活和行為是有用的。思政課所學專業是為天下國家之用,于人生有用的真正知識,我們應該在講授過程中加入現實的社會案例,將實踐課堂貫穿到教學課堂中,利用課堂作為活動場地,模擬各階段的歷史事件、講述各類革命故事,提升情感認識,從而增強課堂的活力和趣味性,還可以通過經典案例的講解,重點訓練學生的閱讀,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和溝通能力,并鍛煉他們的自主,平等和開放學習能力,讓思想政治課程形成一種新的社會聯系,這樣實踐教學的范圍就能得以擴大,政治思想課的實踐教育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3.社會實踐課反作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傳統的灌輸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接受特性,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反叛,無法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導致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下降,學習動機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學生通常會被灌輸或形成“死板教學”和“說教課”這樣的課程印象,這也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性。通過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社會發展與變化,知識與科學等文化知識的教授可以選擇滲透教育。滲透教育是一種隱藏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更多是關于給學生一種人文關懷。在實踐上,讓學生通過理論內容本身喚起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并逐漸在思考和學習中成型,逐漸塑造他們對世界,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看法。近年來,許多高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利用社團、聯合會、廣播站等等,組織了一系列主題教育和藝術表演,學生通過學習和觀看來激發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求與學習的熱情,進而形成輕松而活躍的教學氛圍。這種教學形式更好地尊重了學生的理解和學習能力,更加契合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體現了高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新時期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路徑設計
改革是指對事物進行改進,以保留其原有性質以促進事物的進一步發展。在這一階段,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改革應該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我們要從有完成的規劃、明確改革的目標,提出建設性的方案,最終進行實效性的改革。
1.確立教學改革的實際目標
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思政課程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完整的思想體系,樹立起深厚的愛國情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地努力奮斗。所以教學的實踐改革可以分為四個具體目標:認知目標:在理論知識學懂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是最基本的目標;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教學,深入大學生的情感領域,提升他們的愛國之情;技能目標:獲得實踐技能,不斷增加自身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價值目標:培養社會主義時代新人。以上四個目標統一了學生的知識,情感,行為和價值,只有將實踐教學目標與課程實踐相結合,才能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達到實踐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思政教學的引領作用。
2.設計實踐教學改革方案
在實踐教學改革方案設計中我們要始終以課程為導向,以體現最終價值為目標來確立改革內容。對于實踐教學方案一般可以選用兩種:一種是單獨開設實踐課程,另一種是在每一門思想政治課中提供實踐教學。兩種方法都旨在強化實踐課程的設計,并確保有效實施實踐教學聯系。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但是,從長遠來看,后一種方法更能夠根據每個課程的內容和要求確保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并且能夠更全面地使用多種實踐教學方法。因此,愈來愈多的高校會在某一門課程中加入實踐教學,不斷地教學演練和教學總結中,運用多種的實踐方式改變或增加不同實踐內容,逐步完善實踐教學的各個方面,直到將理論指導與實踐內容有效的結合,大學生們可以積極主動的接受,并用作于指導。
3.建立完善教學體系,促進教學建設
課堂上的動手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依靠課堂教學資源,以“教”和“學”為主要教學手段,主要包括:課堂討論,小組討論,主題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現場教學等,這些是許多大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廣泛使用的課堂教學方法。目前,以學校團委為中介,以社團為中心,以專業教師為指導,以學生隊伍為主體,舉辦主題文藝演出,法律講座,工作論壇等文化活動,除了娛樂外,這種實踐性的教學課在大學的思想理論和政治理論的實踐性教學中也給人以微妙的教育效果。此外,社會研究與檢查、科學技術推廣、“三下鄉”、青年志愿服務、探訪和學習、軍事訓練以及其他類型和風格的思想課程政治理論實踐教學方法也在逐步發展。
4.整合和優化實踐教學資源
思想政治課程的實踐教學資源,是指組織和實施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組織所必需的資源和信息,可以用來實現總體的實踐教學目標。首先,文化資源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為了實現文化的教育價值,可以將其文化資源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以引導學生找到文化歷史積累的動力。這樣學生就會被理想和信念所強化;其次,在整合資源的原則上,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要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優質資源,進行教與導的轉換、學與悟的深化,從而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最后,資源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踐學習的組織和實施的復雜性,并影響實踐學習目標的范圍和水平。因此,強化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是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的有力資源保證。
作者:邢娜 單位:太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