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形式主義的社會學分析及對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形式主義是工具理性觀念影響下形成的行為模式。從社會學角度認識形式主義,為根除官場上的形式主義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武器。我們可以運用社會角色理論、擬劇理論、社會文化理論、社會制度理論和社會政策理論等幾個方面分析形式主義的產生及其表現。形式主義的社會危害包括阻礙社會的創新與發展、浪費社會資源、惡化社會風氣、破壞社會整合等。所以,從社會學角度看,破除形式主義就必須加強誠信文化建設、規范社會角色行為、完善社會制度和優化社會環境等。
消除形式主義必須首先調整、改進其滋生的社會環境。形式主義問題不能單在政治領域得到徹底解決,政治生活是整體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社會系統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完整系統。把形式主義放在完整的社會視野中剖析,從社會學角度認識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形式主義的新視角,也為解決形式主義問題提供更多的解決辦法。
一、形式主義的內涵
形式主義在中國既有悠久的歷史,又在廣泛的社會范圍內存在著,是一個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社會肌體中了。從哲學的角度看,形式主義就是割裂形式與內容的對立統一關系,形式脫離內容,片面強調形式的觀念和行為。形式主義突出了形式和內容的對立性,有意無意地割裂了二者的統一性,突出形式,忽略內容。形式主義是主觀主義、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混合物。從社會學角度看,形式主義是在工具理性觀念的指導下,為獲取個人或群體的短期利益,重視手段運用,損害社會長遠的、整體的利益,且具有一定欺騙性的行為模式。工具理性的思維方式是形式主義產生的思想根源。形式主義能給個別人或個別社會群體帶來好處,是獲取物質財富、提高社會地位、積累社會資本的重要手段。一旦萌發,就會“瘋長”,形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難以控制和根除。全面認識形式主義需要辯證地認識其內涵。首先,形式主義有觀念的形式主義和實踐的形式主義的區別。觀念的形式主義本身除了導致形而上學的錯誤認識之外,并不能帶來實際損害。而一旦觀念的形式主義用來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情況就不同了。先有觀念的形式主義,再有實踐的形式主義。消除形式主義,要先從糾正觀念的形式主義開始,要先改變形式主義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其次,形式主義有質上的區別。形式主義還有藝術的形式主義和社會生活中的形式主義的區別。藝術具有審美性,講究形式美,所以要在形式上下功夫,注重形式,突出形式,這是必要的。但是,它也不能完全脫離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和情感內容,否則,藝術就會失去生命力。這是藝術的形式主義。社會生活中的形式主義具體情況千差萬別。經濟生活中注重產品包裝、重視品牌宣傳,是形式主義;宗教生活注重儀式,也是形式主義;政治、法律生活中注重程序,也有形式主義之嫌。這幾種形式主義并不是我們真正要反對的形式主義,它們最終目的是為內容服務的,不會造成實際損害,是必要的,甚至是有益的、需要提倡的。我們反對的是形式完全脫離內容或以形式損害內容的形式主義,反對絕對的形式主義,主要是反對在當前黨的政治生活中違背黨和人民群眾利益的形式主義。形式主義也有量上的區別。純粹為形式而形式,形式完全脫離內容,形式損害內容的形式主義是徹底的形式主義。如用會議落實政策,考核檢查走過場等。有的是形式和內容有一定程度的脫離,但形式尚能有益于內容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內容發展。換句話說,形式適應內容應該達到、實際卻沒有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如有的黨員干部不思進取,工作缺乏創新,只知道機械地照章辦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庸庸碌碌混日子。實際上,他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了。這種現象是主席早就在時批評過的,是不利于改革創新的。這就是一種潛在的形式主義,也是我們要反對的。
二、對形式主義的社會學理論分析
(一)角色理論分析
以美國社會學家喬治•米德為代表的西方社會學和心理學學者提出了社會角色理論,為我們從社會學角度認識形式主義提供了一個理論手段。社會角色是指與人的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規范與行為模式。社會角色包含著對特定社會身份的社會期望,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的的基礎。各級官員是一個具有特殊身份的社會群體,手中掌握著管理社會的權力和各種資源,也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公仆,是專門為人民群眾辦事情、謀利益的角色群體。社會對每一個官員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廉潔奉公,銳意進取,勤懇敬業,誠實親民。利用好手中的權力與資源為人民辦事是“官員”角色的權力和義務,這也是一種大眾認可并充滿期望的社會行為模式。形式主義者違背了自己的角色要求,利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沒有做到真實地履行角色義務,對自己的角色義務敷衍塞責,以走形式應付,甚至完全背離自己的角色義務,糊弄自己周圍的群眾和領導,違背了社會的期望。形式主義行為是對履行角色義務的不自覺。我們根據人們履行角色行為的自覺性程度,把社會角色分為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自覺角色就是明確意識到了自己所承擔角色的權利、義務及社會對角色的期望,并忠實利用好角色權利、履行好角色義務。不自覺角色就是對自己的角色權利和義務缺乏明確而清醒的意識,只是按照以往的角色習慣去做。就是承擔某種角色的時間長了,不再嚴格要求自己遵守角色規范,不再注重履行角色義務的質量,成為“老滑頭”。形式主義者就屬于不自覺角色的類型。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理應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自始至終做一個自覺的官員角色。有些領導干部剛一被提拔到某一領導崗位時,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充滿了干事創業的激情,能全力以赴地為群眾辦事,做好本職工作。隨著時間的消磨,角色意識漸漸模糊,對角色的權利和義務不再警醒,為群眾辦事的熱情逐漸減退,不思進取,不講辦事效果,成為一個只知道上傳下達的“機器”,應付差事,程序走完就結束。通過“溫水煮青蛙”式的由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過程,政府官員由自覺角色變成不自覺角色,滑向了形式主義,甚至成為腐敗分子。形式主義錯誤的另一原因是混淆了表現性角色與功利性角色的差別。表現性角色是指以表現社會制度與秩序,表現社會行為規范、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等為目的的角色。功利性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實際利益為目標的社會角色。廣大黨員干部和各級公務員都是表現性角色,他們是以自己的行為表現黨的宗旨和原則、表現國家制度和秩序、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現社會法律等的角色。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義就是一種偏離了表現性角色要求的行為,缺少角色表現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甚至由表現性角色退化為功利性角色,表現出明顯的功利主義和自私自利的錯誤價值觀,造成嚴重的不良社會后果,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惡化了社會風氣。
(二)擬劇理論分析
在政治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在領導和群眾面前極盡表演之能事。在匯報工作時大肆吹噓,數字造假,空話連篇;在領導檢查工作時虛張聲勢,搞花架子,熱熱鬧鬧,華而不實;在實際工作中,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急功近利,嘩眾取寵;對上察言觀色,投其所好,對下則高高在上,走馬觀花。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用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的擬劇理論來分析。擬劇理論認為,社會生活是一個大舞臺,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是演員,都扮演一個特定的角色。在表演過程中,演員盡力運用各種表演技巧,表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掩蓋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希望給周圍的交往對象留下一個好印象。表演者的目的是希望獲得對方的接受和理解,使對方按照自己的要求作出反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對方的行為,以獲得對自己有利的社會情景和社會資源。戈夫曼稱之為“印象管理”。擬劇理論用“舞臺”、“表演”等術語來描述普通的社會生活現象,雖有不妥之處,但是,用它來分析認識形式主義,則是非常貼切的。按照戈夫曼的觀點,擬劇理論是用“擬劇”方式分析、解釋社會互動現象。實際上,每一個人的社會生活實踐都是真實的,并不是大家時時處處都在表演。而形式主義者就是真正地在表演,他們相互配合,自編自導自演,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大戲。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些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部門負責人和一般工作人員,從上到下串通起來,相互配合,形成所謂“劇組”,表演得很投入,糊弄領導和群眾。群眾既是這種表演的“觀眾”,又是冷靜的觀察者,對表演的“前臺”和“后臺”的情況都心知肚明,卻苦于缺少發言權。有些官員雖然也在表演,尚能按照“劇本”(社會大眾的期望)的要求,也就是說,確實做了一些于群眾有益的工作,但唯恐天下不知,過度宣傳,到處演示,不斷夸大、拔高,達到抬高自己的目的。有些純粹形式主義者,則完全脫離了“劇本”的要求,自編“劇本”,自導自演,非常虛偽,耽誤了工作,損害了群眾利益。
(三)社會文化分析
行為是受觀念支配的,先有觀念,再有行為習慣。觀念在社會文化中處于核心地位,觀念差別是區別不同文化類型的標志。形式主義既是一種觀念,又是一種行為習慣。當前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義是可以找到其文化根源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禮”與“面子文化”是形式主義產生的傳統文化根源。形式主義在中國屢禁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肥沃的文化土壤滋養。儒家學說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孔子提出的“禮”文化強調長幼、貴賤、尊卑各尊其禮,不可逾越。這種“禮”文化有它自己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功能,它是封建社會法治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有序的行為指導。這是它的正功能。它的負功能就是繁文縟節太多,導致形式主義觀念逐漸滋生、盛行。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多次出現形式主義泛濫的高潮時期,這種泛濫的結果無一例外都導致了大規模的社會沖突———農民起義。同時,中國人的“面子文化”在社會生活中很發達,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習慣中。在很多情況下,“請你吃飯”只是說說而已,并非真心,千萬不要當真。這種面子文化同樣也有正反兩方面的社會功能。它的正功能是調節人際交往,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它的負功能是:重表面,輕實際,重形式,輕內容,侵蝕法律和社會道德,使潛規則盛行,導致形式主義在社會生活中大行其道。政治生活領域的形式主義除了傳統文化根源以外,還受現代文化的影響。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具理性的盛行,科層制的社會組織結構,“”時期的過度政治化造成的思維慣性,文山會海的官場作風,以個人為中心的利己主義思想,貧富差距對比下的浮躁社會心態等都對形式主義的滋生、蔓延、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社會制度分析
社會制度是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持續而穩定的規范體系,用以制約人的社會行動。這里主要分析政治制度對政治生活領域的形式主義的影響。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也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但是,基本政治制度的具體實施體制還不夠完善,其中的弊端需要通過改革加以消除。容易滋生形式主義的主要是行政管理體制中的官員考核制度和監督制度。這兩項制度從內容到實施環節都有助長形式主義的弊端。如在考核制度中,對各級官員的考核主要由上級組織部門主持實施,上級組織部門在“上”,而官員的實際成績則體現在“下”,如果上級組織部門不能深入實際,就容易造成脫節,使考核不全面,甚至走過場。上級組織部門也會受到時間、精力的限制和關系的干擾,在考核工作中不認真、不仔細、不深入。被考核的官員就會利用這種脫節,通過弄虛作假獲得理想的考核結果。而這種情況又會形成示范效應,使其他官員爭相效仿,這樣就助長了形式主義的行為。在監督制度中,有些監督方式形同虛設。如紀委對同級黨委的監督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政務不公開、不透明的條件下,也難形成有效的群眾監督或媒體監督。這些情況不同程度存在,都會助長形式主義的存在。滋生、助長形式主義就成為這些不完善制度的潛功能。官員考核制度、監督制度、民主制度、政務公開制度都需要完善,重點是保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發言權。隨著各方面改革的推進,這些制度正在不斷被完善。我們在改革、完善這些制度時,要考慮各種制度之間的配合,注意增強各種制度的耦合功能,形成合力,來杜絕形式主義的發生。
(五)社會政策分析
這里說到的是廣義的社會政策,指制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各項政策。社會政策之所以也會導致形式主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政策的制定不夠科學,缺乏現實可行性,不符合地方實際,地方或部門的官員在行政壓力下,只好以形式主義加以應付。二是在社會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不重視執行結果的反饋,給形式主義留下空當。形式主義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必然影響黨的各項社會政策的貫徹落實。
三、形式主義盛行的后果
形式主義阻礙社會創新與發展。社會的創新和發展需要踏踏實實地去學習、去工作,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不求虛名,不圖眼前利益。而這些都與形式主義格格不入。形式主義追求表面的浮華、眼前的功利,因為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使工作缺乏實際效果,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形式主義重視履行程序,忽視實際效果,以程序壓制效果,束縛了人的活力和創造力,阻礙了社會創新。我國政治生活領域長期以來存在著重數字不重實效、重經濟建設不重文化建設、重基礎設施建設不重教育發展的狀況,長此以往,將使社會發展后勁不足。形式主義盛行惡化了社會風氣。形式主義使老實肯干的人吃虧,藏奸耍滑的人獲利。最終使大家只知道拉關系,找門子,削尖腦袋往上爬,而不愿意實實在在地干好工作。這樣就惡化了社會風氣,腐蝕了社會道德,瓦解了社會誠信,助長了官僚主義,使浮夸之風盛行,使弄虛作假之風盛行,使潛規則盛行。形式主義也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形式主義表現為虛的多、實的少,華而不實,為形式而不遺余力,必然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官場中常見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往往只注重眼前的成績而毀了百年基業,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損害了人民群眾的福祉。形式主義影響社會整合。形式主義注重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忽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注重眼前利益,忽視了國家的長遠利益,是自私自利的短期行為。這樣做必然引起群眾的不滿,惡化干群關系,引起更多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影響社會的團結與整合。此風盛行將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削弱群眾對改革的支持,消解社會大眾的改革共識和凝聚力,動搖全面深化改革的社會基礎。
四、對策建議
(一)加強誠信文化建設
“虛”和“假”是形式主義的兩個基本特征。要克服形式主義,揭露其“表演性”,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以虛、假為恥的觀念,形成讓虛、假行為付出沉重代價的社會機制和習慣。為此,就一定要加強社會誠信文化建設,盡快改變社會信任不足的狀況。確立誠信觀念,樹立誠信行為標準,使相互信任充滿社會的各個角落。加強社會誠信文化建設,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社會道德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消除形式主義等都有基礎性作用。應該看到社會誠信正在當前的中國得到加強,我們正在大張旗鼓地宣傳誠信、鼓勵誠信,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都把誠信作為基本內容加以強調。這必將大大加快全社會的誠信文化建設。但是,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從觀念到行為的誠信文化,把誠信作為全社會的基本價值追求,使人人講誠信,事事講誠信,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首先要做的,是對傳統的“禮”文化、“面子”文化進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揚棄,妥善地利用好我們的傳統文化;其次是對盛行于西方的工具理性、利己主義觀念進行批判的分析,決不能原樣地模仿、照收;再次是利用互聯網建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大對不誠信行為的處罰力度;最后是加強政府信用體系、企業信用體系和法治信用體系的建設,率先為全社會樹立誠信榜樣,使誠信文化元素成為社會各行各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規范角色行為
每個社會成員都在社會結構中處于特定的位置,扮演某種社會角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進步要求我們都要認真地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行使好自己的角色權利,履行好自己的角色義務,遵守好自己的角色規范。“社會角色”概念是社會學理論術語,“演好社會角色”的意思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的各方面都要有擔當、有責任心,愛崗敬業,誠實做人。我們要杜絕把社會生活實踐真的當作是在“演戲”,不可以對人、對事都很虛偽,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員要像個官員的樣兒,而不能像個商人、像個藝術家、像個收藏家等,這樣就不倫不類,混淆了自己的社會角色,違背了自己的角色規范。對不該自己干的滿腔熱情、樂此不彼,對自己應該干好的敷衍應付,大搞形式主義,這叫作角色混淆或角色失敗。為防止出現這種角色混淆或角色失敗,首先是要對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角色規范始終保持警醒。可以通過格言警句、寫反省日記、適當變換生活環境、身邊親友的提醒等方式,慎獨自律,時刻保持頭腦清醒。角色規范分為正式的行為規范和非正式的行為規范,非正式的角色規范也叫行為習慣,最容易引起社會角色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所以,最難的是防止“溫水煮青蛙”的現象,大多數官員腐敗都是這種現象。因此,凈化生活環境,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其次是不斷提高自己履行角色義務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提高履行角色義務的能力和水平,在自己的社會角色實踐中干出成績,表現出色,角色層次不斷得到提升。同時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尊敬,更好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個人體會到一種較高的成就感,這樣就會更加熱愛自己的社會角色。
(三)完善社會制度
制度是固定化的行為規范,完善制度就是完善黨員干部的行為規范。形式主義多是由不完善的制度造成的。防止形式主義,主要是要完善合理的權力運行分配機制、各項監督制度、黨員干部的考核制度和科學的決策制度等。改革權力運行分配機制就是改變權力集中、唯上是從、向上負責的狀況,這是產生形式主義的重要根源。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更多地傾向于民主,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領導制度,使領導手中的權力更多地受制于民,建立向下負責、向人民群眾負責的權力運行和分配導向。完善各項監督制度就是通過政務公開制度、公共財政制度、審計制度、聽證制度和問責制使權力受到制約,加強群眾監督和媒體監督,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降低形式主義產生的可能性。健全黨員干部的考核制度就是使黨員干部的考核更為科學合理,符合實際,增加群眾參與考核的比重,讓為民、務實、清廉的干部得到褒揚,讓形式主義者受到懲處。完善科學的決策制度就是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所要求的那樣,“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使黨和政府的各項決策符合實際,提高社會政策的現實可行性,減少形式主義的發生。
(四)優化社會環境
優化社會環境首先要加強民主建設。加強民主建設,提高人民群眾對國家各項管理事務的參與程度,并且從法律和制度方面予以切實保障,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政治生活領域的各種形式主義。我國的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加強協商民主建設,有利于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更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有利于從根本上杜絕官場上的各種形式主義。加強民主建設還有助于完善監督制度、考核制度和決策制度,為健全各項制度提供民主支持。其次,凈化官員的人際互動環境,為黨員干部尤其是政府官員提供一個純凈的角色環境。良好的人際關系造就良好的社會角色。要很好地防止政府官員發生上文所述的角色混淆或角色失敗,滑向形式主義,必須形成一個正直友愛、良性互動的人際關系環境,其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能夠自覺地不斷給予激勵、提醒和警告,幫助政府官員履行好角色義務、遵守好角色規范,保持對自己角色的清醒狀態,而不是利用官員手中的權力為己謀利,達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結果,使其慢慢滑向形式主義和腐敗的深淵。再次,優化官員的社會生活環境。政治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政治領域的形式主義與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的形式主義相互影響。我國社會生活領域的形式主義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比如趕時髦、應試教育、證書泛濫、人情往來、禮貌性客套、論資排輩、虛假宣傳、過度的產品包裝、數字崇拜、山寨產品暢銷等等,諸多類型形式主義的存在必定會對政治生活領域的形式主義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生活領域的形式主義如果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就可以為清除政治領域的形式主義提供一個相對干凈的社會環境。
作者:靳國軍 單位: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