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少年體育參與的性別社會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性別社會化與體育參與
性別社會化又稱性別角色社會化,是個體研習如何做個社會規(guī)范和期望的男人或女人,即是個體形成不同性別的規(guī)范、期望,并使自己行為與之相符的過程[1]。性別差異是貫穿生命全程的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結果。因此,“社會化”成了兩性性別角色差異形成的一個關鍵概念。所謂社會化,簡單而言,就是一個“自然人”被塑造成為“社會人”的過程。體育社會學的觀點認為,體育是實現(xiàn)青少年社會化的一種重要途徑?!?a href="http://www.baojiexiang.com/lunwen/shxlw/62815.html" target="_blank">體育參與”一方面是參與者塑造生活和周圍世界的過程[2],是圍繞如何形塑、鍛煉人們身體的社會安排;另一方面是一種社會化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背景,也是一個“自然人”轉變?yōu)椤吧鐣恕钡囊豁棥吧鐣币饬x上的制度安排。因此,體育參與的一貫行為與社會化不可割裂開來進行討論[3]。和其他如地位、階層以及權力等社會結構因素一樣,通過對人們的“體育參與”傾向的培養(yǎng),“社會性別”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得以復制。當前,青少年體育參與的社會化特征越來越突出。在體育參與的過程中,青少年也自然地習得了性別上的差異性。通過對性別角色社會化的解讀,有助于我們詮釋性別角色差異是如何經由社會化附著于青少年體育參與。
2青少年體育參與的性別社會化分析
2.1青春期男女兩性生理的變化與體育參與
青春期是青少年很重要的心理、生理發(fā)育時期,是個體性別刻板定型最強的階段,又被稱為性別強化期。這一時期激素的變化使女孩的脂肪量、男孩的肌肉量增加,這使得男孩在速度和力量等運動素質方面都比女孩占優(yōu)勢。而且從兒童期到青春期,在運動技能方面的差異變得更加明顯的有利于男孩[4]。這些加強了男性堅強、勇敢、雄心勃勃、事業(yè)有成的性別刻板印象。相比較男生而言,社會會告訴女生們應該表現(xiàn)更多的溫柔,更少的頑皮,同時對青春期女生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更多。至此大大減少了女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加之,女性生理周期的禁忌形形色色,使女生心里形成自覺的性別認同。開始相信身體方面天生柔弱,不如男性,女性不適合參與激烈的體育運動。溫柔、體貼、賢淑的女性角色定位使許多女性拒體育于門外,即便是參加體育活動也多是能展示女性魅力的或是運動強度低的體育項目。這些強化了女性柔弱、細膩、文靜、應是賢妻良母的性別刻板印象。女生第二性征可能刺激父母將自身早已內化了的社會性別文化灌輸給孩子,限制孩子的言行。對于進入青春期的女生,社會已為她指明了未來的社會角色—妻子、母親。
2.2青少年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生命事件和重要因素與體育參與
青少年大多數(shù)都會經歷某些重要的、相似的生命事件,如上學、就業(yè)、婚姻、生子等等。這些生命事件構成人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而每個轉折點都是個體社會化的繼續(xù)。而且重要的生命事件存在著性別差異,男性經歷的生命事件與就學、就業(yè)和晉升等社會性活動相聯(lián)系,女性經歷的生命事件多以婚姻、生育等私人性家庭活動為主線。不同生命事件對男女體育參與產生不同的影響。由于社會的進步,高等教育的推廣以及中國二十多年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使得當前絕大多數(shù)青少年進入勞動市場年齡延后,多數(shù)處于求學階段。個體性別角色社會化方式的一般趨勢由早期灌輸逐漸轉變?yōu)樽赃x,社會化的執(zhí)行者由兒童期入學后的學校和老師、家庭和父母逐漸被青少年期的學校的老師與社會所取代,同輩群體的影響逐漸加強。社會化理論也告訴我們,家庭、學校、同輩群體是影響青少年期個體生命周期性別角色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因素[5]。
2.2.1學校與青少年的體育參與2.2.1.1青少年就學機會對體育參與的影響就學機會的增加可以帶來人口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接受良好體育教育的人數(shù)增加,這有利于青少年的體育參與。另外,知識經濟的今天,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其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也直接影響了體育人口的質量和數(shù)量。中國人口文化結構與相應的中國體育人口的教育程度基本上是呈正比的。文盲、半文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口在整個中國人口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3.00%、35.30%、48.81%、2.28%,相應階段的體育人口占總的體育人口比例分別為5.11%、12.32%、70.70%、11.87%。從這個意義上講,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實現(xiàn)中國人口文化結構性增長,對擴大體育人口具有重要作用。綜上可知,男女受教育程度差異也會直接導致體育人口的性別差異。目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快速擴充,男女享有教育資源的差距明顯縮小,女性就學機會也大幅增加。據(jù)2007年統(tǒng)計,我國已消除小學凈入學率的性別差異。不過,通過1999年和2009年國家統(tǒng)計局《年度數(shù)據(jù)》中關于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人口調查數(shù)據(jù)的比較顯示(見一覽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盡管兩性受教育程度和機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增加,但伴隨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受教育參與率降低,不同性別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形成差距,男女在獲得體育教育機會上不平等,從而也導致了男女兩性在體育參與上的差異。
2.2.2學校教學對青少年體育參與的影響青少年期,學校和教師在社會化方面的教育作用已成為個體社會化最重要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逐漸超過了家庭和家長。學校影響青少年學生的性別社會化,其方式主要通過學校設置的教學課程進行課堂傳授,主要內容是以社會認可的文化和價值規(guī)范來影響學生性別角色意識。比如,在教學內容中常見女主內,男主外,即母親的形象多為勤儉持家,而父親的形象多為在外賺錢養(yǎng)家,并且男性常被塑造成威武高大,女性則被塑造成溫柔體貼。體育運動是最能體現(xiàn)男女各方面性別差異的活動之一,由于青春期生理的變化、性別的自我認同,以及長期受性別角色刻板定型的影響,使得絕大多數(shù)女生排斥體育運動,體育活動表現(xiàn)出顯著的性別差異。課堂上,男孩多是田徑場上或籃球場上的健兒,女孩則是拉拉隊員和旁觀者或者只喜歡進行一些小運動量的活動。在體育活動時,內容安排按性別分組活動的傾向較明顯。學生會被這種教學安排上的性別差異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很容易內化為青少年的自我認知。其次,老師對待男女學生的態(tài)度與期望也不同。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師認為女生應該聽話順從,易于控制,保持安靜;而男生則應積極主動,活潑好動,勇于競爭。教學中,教師潛意識中或多或少地留存了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她們的教學語態(tài)往往成為傳播性別偏見的一種渠道,這樣將不利于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而且很多學校中,男性體育老師多于女性,這為男生模仿和學習運動技巧提供指導的同時,卻使女生失去了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兒童心理學家榮格指出,校園里的男老師充當了父親角色,女老師充當了母親角色,玩耍的同伴則替代了家中的兄弟姊妹。在學校高年級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程大多由男性教師擔任,體育委員大多由男孩占據(jù),這勢必強化了男童的“男性特征”,兒童變得更容易認可和接受男性的能力與智力。因而,通常無論課內課外,多數(shù)男性控制著學校運動場的中心,絕大部分體育器材為男性所占有。
2.2.3同輩群體對青少年體育參與的影響同輩群體形成的基礎是同伴之間平等的地位,且彼此之間年齡、家庭背景相仿,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等。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同輩群體在兒童和青少年形成合乎其性別行為與態(tài)度方面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青春期的男女生理發(fā)育速度超過心理的成熟度,少男少女們有著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感,由此也產生許多的困惑和沖突。限于家庭和學校的權威,感情無法宣泄,因而將感情的重心逐漸偏向于關系密切的同伴。研究表明,青少年期,同伴關系占據(jù)了個體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在周末青少年與同伴在一起的時間是與父母在一起的兩倍[10]。因為同輩群體成員之間的集群性和認同感,以及體育活動本身具有的群體性特點,個體很易因有相同的體育興趣而志同道合,即使其他成員沒有體育興趣也有望在群體的帶動下逐漸參與體育運動。一項對青少年同伴之間活動的調查研究認為,體育運動在男孩的活動中占據(jù)了45%,但只占女孩的26%,同性之間的交往多過異性[11]。在對同伴接納的影響因素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在青少年中最受歡迎的同伴是什么?男孩認為是運動員,而女孩認為是拉拉隊長。青春期的男生喜歡刺激冒險,因而充滿對抗的體育運動成為彰顯他們“男子漢氣概”的有效方式。能否被同輩群體成員接納的主要條件之一是他們的行為與性別角色的刻板觀念是否相符,行為舉止像女孩的男孩他們稱之為“娘娘腔”,處事風格像男孩的女孩被稱為“假小子”。相對于“瘋丫頭”、“假小子”的指責而言,“娘娘腔”受到更多的嘲笑,男孩的果敢行為得到同輩群體認可和鼓勵。種種正面或負面的社會作用,規(guī)范強化和幫助青少年學習和遵守社會期望的性別角色。男孩們和女孩們置身于一個與自身性別相同的群體成員中,彼此互相的隔離開來。
3結論
青少年的性別角色社會化是建立在青春期生理變化基礎上的。女性生理的變化強化了女性柔弱、文靜和循規(guī)蹈矩的性別角色觀念,相反男性的生理變化,卻使男孩更加勇敢、活潑和爭強好勝。個體生理的變化使青少年認識到性別之間的差異,他們從身體上的差異接受文化上的差異,這種文化被兩性所認同和內化,導致青少年體育參與的性別差異。學校一致鼓勵男孩的勇敢、冒險、獨立,青少年在體育活動中,逐步習得了性別角色規(guī)范。學校的體育活動主要面向男孩子,適合女孩子的較少,這種性別角色刻板教育致使女孩逐漸遠離了充滿競爭的體育項目。相反,男孩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則越發(fā)高漲。另外,老師又將自身已內化的性別角色的刻板觀念通過各種途徑傳遞給了青少年學生,并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勢必影響女孩對體育參與的程度。同輩群體之間的性別差異促使兩性形成不同的體育興趣和愛好,而且更有利于男性的體育參與。從青少年性別社會化中,我們可以隱隱感受到,青少年在體育參與時表現(xiàn)出的性別上差異性:女性被動、消極;男性主動、積極。
4建議
4.1積極開展家庭體育運動
積極引導家庭中的女性成員尤其是母親的體育參與,鼓勵女性與子女共同完成游戲和體育活動。父母及家庭成員應采取男女平等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子女生理特征開展體育運動,加強對女性經期體育運動的指導,讓女孩和男孩都有同樣的體育參與機會。充分考慮女性的家庭體育活動的內容、項目以及時間上的需求,提供給女性更多的體育參與機會。結合學校體育、社區(qū)體育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比賽,保障女性體育參與的延續(xù)性,推進體育運動的社會化進程。
4.2為青少年學生創(chuàng)建無性別歧視的教育環(huán)境
在學校教育中,提供給男女學生平等的就學機會,改革現(xiàn)有的“金字塔”式的教師人事制度。教師自身要具有性別平等的價值觀念,養(yǎng)成學生新的包含著平等與尊重的社會交往與合作態(tài)度。消除教材、課程的設置及專業(yè)中包含的性別歧視內容。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青少年具備男女兩性中的優(yōu)秀心理品質,以期縮小性別差異。體育教師需要做到從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出發(fā),同樣贊許和鼓勵課堂中的所有學生的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男女學生共同活動和游戲。在教學內容、運動器材、鍛煉項目和手段、課外體育活動等方面都不應以性別加以區(qū)分。同時,增加女性體育教師人數(shù),引導女生體育運動參與,培養(yǎng)女生終身體育健身習慣。
4.3堅決推行“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
各個部門的決策者要堅決推行“社會性別平等主流化”,堅持以人為中心,及時消除和修正不利女性或男性發(fā)展的方案。優(yōu)先和充分考慮女性的需求,在包括體育在內的教育、經濟、文化和政治等領域中引入社會性別的視角,并對不同領域中政策的制定、實施和結果進行分析評估,觀察其是否有利于性別平等。
作者:胡飛 袁健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