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多維審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化不僅是個人思想意識領域的成果,還是衡量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尺度。提出了“四個自信”,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每個國民都需要堅守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傳承和鞏固我國的優秀文化。本文通過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了解其提出的理論背景及其邏輯理路,明確其理論與實踐的指導意義,能夠促進國人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堅定“四個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理論邏輯;現實意義
文化自信是指以堅定的信心對待自身文化價值與文化生命力。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提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也提到了“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1]。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理論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多次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多種自信,更是堅定弘揚培育文化自信,明確了我黨及我國人民要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更要堅持文化自信。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誕生的背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被證實為是一次偉大卓著的實踐。實踐決定認識,所以催生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它是建設當代中國文化新體系的必然結果,是新時代中國全面邁向全球化的精神支撐”[2],其生成具有一定的國內外背景。從國內來看,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也進一步提升。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又能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全球。所以,中華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必然將給各國帶來持續性影響。國家實力強勁、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時候,這個國家內生的文化、精神也影響了整個世界。從國際來看,我國曾有一段屈辱歷史,在落后挨打時,我國國民也出現了對本國文化不自信的心理,這時,西方文化一家獨大,不斷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一些國民開始效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到了西方的個人自由主義、利己主義文化思想,一定程度阻礙了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特別是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對以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和我國本土價值帶來了不利影響,不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更不利于法治國家的建設”[3]。
(二)文化自信提出的歷史依據和理論依據優秀文化對經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國經濟的繼續發展需要優秀文化的指引。國家主席力爭帶動整個國家、所有人民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歷史依據、理論依據如下:一是波瀾壯闊的中國文化發展歷史。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我們對于自己的文化曾經也充滿信心。1840年以后,社會性質的巨大轉變使中國人開始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自卑與危機。1921年建黨之后,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國力相結合,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文化得到充分發展。到了冷戰時期,國際經濟進入寒冬,也沖擊了我國經濟發展,這種惡劣影響甚至還波及到了政治、文化方面,中國的文化再次受到抨擊。在二十一世紀到來以后,中國對文化的認知逐步深化。二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與價值觀。“真理和價值之間是辯證統一的。實踐受真理的制約,真理也是衡量實踐的價值的標尺。”認為,融合了真理、價值的文化自信理論已經通過了實踐的檢驗,我們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心。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理論支撐
我們所堅持自信的文化,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合而成的。
(一)文化自信的起源是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國是歷史綿長的文明古國,始于夏商西周,歷經春秋戰國、六國統一、建立秦朝,后有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又有隋唐元明清的統一王朝。總之,經過無數仁人志士、王侯將相以及勤勞艱苦的百姓的努力,才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積淀與燦爛文明成果,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非但沒有封塵,而是歷久彌新,融入了當代人的骨血中。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國而忘家的愛國精神,生態平衡、天人合一的精神等等,中華先祖披荊斬棘,構建出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和輪廓。可以說,在古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啟迪了世界各國,成為了多國文明進步的助推者,甚至影響了整個世界人民的文化與思想。
(二)文化自信來源于奮發向上的紅色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產生于特殊歷史時期,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我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無產階級先鋒積極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而淬煉出一種頑強的思想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它是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有著別具一格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革命文化發端于近代以來的社會變遷。“曾經那段革命歷史,塑造了每一位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優良品格,對于每一個中華兒女來講,沒有黨的披肝瀝膽,沒有人民軍隊不怕犧牲的浴血奮戰,沒有老一代人民群眾的支持,就不會有現在的中國,更不會有現在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這些璀璨的紅色革命文化,無論當下還是未來,都深深影響現代人的思想與靈魂。
(三)文化自信豐富于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先進文化首次被提出。我國十六大報告指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活力,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汲取先進文化精神動力,是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諸多保障”。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理論的意義分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理論能指引我國建設文化強國,是一個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
(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注入新鮮血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一脈相承,前者是后者的具體化,后者是前者的核心支撐。其次,文化自信理論還點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國民的具體影響。“堅定文化自信,能夠讓文化發展的活力涌現,能夠凝結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從而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不斷填補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帶來內在的精神支撐第一,為文化體制的改革提供了精神指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想要發揚培育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必然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真正從人民出發、為群眾考慮,為文化體制改革作出貢獻。第二,為新時代的治國理政提供了豐富養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集中華文明之大成。最后,文化自信理論為中國夢的實現帶來強大的精神驅動力。只有高度自信、高度認同自己的文化,才能將優秀文化變為人民的行動力、變為中國夢的實現動力。從而使得精神文化指導實踐,使得我國逐步走向文化強國。
(三)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際話語權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既是一個國家的價值觀的集中表達,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特色的具體體現,同時還是國際交流的重要話題。全面提高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我國爭取國際發言權,是贏得國際話語權的一個重要手段。再次,這有利于推動我國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自信理論中蘊含了許多經過歷史積淀的大智慧,能為世界文化的豐富貢獻中國力量,通過大國外交在世界范圍內凝聚起新的共識,傳遞著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對構建新型的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
[2]蔡英謙.新時代文化文化自信的主要特征和邏輯理論的探析[J].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2019(3):72.
[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作者:王浩 劉東雪 宮千千 單位: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