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據通信發展論文(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網絡數據通信隱蔽通道技術研究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文章通過對網絡數據通信中的隱蔽通道技術的介紹,進一步就網絡通信中隱蔽通道存在的技術基礎和實現原理進行了探討,并對網絡通信隱蔽通道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與此同時對隱蔽通道的檢測技術進行了討論,提出了一系列針對網絡安全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網絡數據通信;隱蔽通道;隱寫術;網絡通信協議
根據現代信息理論的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通信在多層結構系統中是必須存在的,在此過程中需要安全機制來確保通信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在經授權的多層系統的各層之間通信信道上可以建立可能的隱蔽通信信道。在遠古時代的簡單軍事情報傳輸系統中就已經出現了最原始的多層結構通信系統,而現代的計算機網絡也只是一個多層結構通信系統,因此,隱蔽通道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
1隱蔽通道的概述
簡單來說,隱蔽通道屬于通信信道,將一些不安全信息通過通信信道傳輸隱蔽信息,而且不容易被管理者所察覺。換句話就是借助某個通信通道來完成對另一通信通道進行掩護的目的。一旦建立隱蔽通道以后,都希望通道能夠長時間有效運行,由此可見,通道技術的關鍵是通道隱蔽措施的質量高低。如今,多媒體和Internet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而導致隱蔽通道對網絡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只要與外界保持聯系,就不能從根本上清除隱蔽通道所造成的威脅。隱蔽通道按照存在環境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網絡隱蔽通道和主機隱蔽通道兩大類。主機隱蔽通道一般是不同進程主機之間所進行的信息秘密傳輸,而網絡隱蔽通道一般是不同主機在網絡中完成信息的秘密傳輸。通常情況下,隱蔽通道通信工具能夠在數據報文內嵌入有效的信息,然后借助載體進行傳輸,傳輸過程通過網絡正常運行,不會被系統管理者發現,從而實現有效數據的秘密傳輸。攻擊者與其控制的主機進行信息傳輸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網絡隱蔽通道。利用隱蔽通道,通過網絡攻擊者將被控主機中的有效數據信息傳輸到另一臺主機上,從而實現情報的獲取。與此同時,攻擊者還可以將控制命令通過隱蔽通道傳輸到被控主機上,使被控主機能夠長期被攻擊者控制。因此,對隱蔽通道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進行研究,同時采取措施對網絡隱蔽通道的檢測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從而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被控主機,并將其與外界的聯系及時切斷,對網絡安全的提升和網絡中安全隱患的消除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網絡數據中隱蔽通道的工作原理及類型
與傳統網絡通信相比發現,借助隱蔽通道進行通信只是對交換數據過程中所產生的使用機制進行改變。而隱蔽通道將數據從客戶端傳向服務器的過程中,雙方會借助已經協定好的秘密機制將傳輸的數據嵌入載體中,與正常通信流量沒有太大區別,實現了通信的隱藏,接收到傳輸的數據之后對相應的數據進行提取,再從偽裝后的數據中分離出秘密數據。
2.1基于“隧道”的隱蔽通道
基于“隧道”技術的隱蔽通道是目前最為常見的隱蔽通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協議隧道。理論上來說,隧道技術需要在一種協議上輔以另外一種協議,而且任何一個通信協議都可以傳輸其他的協議。例如SSH協議可以用來傳輸TCP協議,首先將服務信息寫入SSH信息內,由于SSH通道已經被加密和認證,信息便可以通過SSH通道進行傳輸。攻擊者為了防止系統管理員發現,通常采用各種協議來建立隱蔽通道。
2.1.1直接隧道
通信雙方直接建立的協議隧道被稱為直接隧道,以ICMP協議建立隱蔽隧道為例進行詳細的說明。在網絡通信過程中ICMP報文是比較常用的報文形式,測試網絡連通性的工具常用PING,其一般是需要發送ICMP請求報文,并接收ICMP應答報文,從而對主機是否可達進行判斷。PING作為診斷工具被廣泛應用于網絡中。所以,通常情況下人們會選擇通過ICMP回顯應答報文和ICMP回顯請求報文來構建隱蔽通道。通常情況下,發送端能夠對ICMP報文中的序列號字段和標識符進行任意的選擇,應答中這些值也應該會回顯,從而使得應答端能夠將請求和應答報文準確地匹配在一起,另外,還應該回顯客戶發送的選項數據。根據相關規范我們能夠借助ICMP包中的序列號、標識符和選項數據等來秘密攜帶數據信息。通常情況下,對于ICMP報文來說,入侵檢測或防火墻等網絡設備只能夠完成首步的檢查,因此,使用ICMP進行隱蔽通道的建立時通常選擇將需要傳輸的數據放到選項數據中。除此之外,還有使用IGMP,HTTP,DNS等協議來進行隱蔽通道的建立,且方法與ICMP類似,這類隱蔽通道具有準實時的特點,可以使客戶機與服務器直接通信。
2.1.2間接隧道
通信雙方借助第三方中轉所構建起來的協議隧道被稱之為間接隧道,下面將會以SMTP協議所構建的隱蔽通道為例來對其進行分析。對于SMTP協議來說,一般要求發送者將信件上傳到Mail服務器上,然后接受者才能夠從服務器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件。這樣一來攻擊者就會想辦法將目標系統上所進行的命令寫到信件中,通過Mail服務器,目標系統接收將要執行的文件,并將最終的執行結果傳輸到信箱中,此時攻擊者可以借助收信這個環節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這樣就形成了隱蔽通道。在這種隱蔽通道中,目標系統和攻擊者一般是借助第三方中轉來緊密地銜接在一起,該間接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道的時延,與直接隧道相比不再具有實時性。但由于系統目標和攻擊者是通過第三方建立的聯系,使得目標系統對攻擊者沒有任何直接的聯系,不再需要知道攻擊者,攻擊者更具安全性。除此之外,使用FTP,LDAP,AD等協議建立隱蔽通道與SMTPA協議的做法類似,根據目標系統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可以對其進行靈活的選用。
2.2使用報文偽裝技術構建隱蔽通道
通過“隧道”構建隱蔽通道具有高效的特征,但要想保證其安全性在實際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就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加密處理。此外,還有一種隱蔽通道的方法是使用報文偽裝技術,就是將一些數據插入到協議報文的無用段內。例如可以借助TCP和IP中所含有的包頭段內空間進行隱蔽通道的構建。下面以IPIdentification攜帶數據為例對其中所構建的隱蔽通道進行介紹,其一般需要將數據的編碼放入客戶IP包的Identification內,再從服務器中將數據編碼取出就可以了。與之類似的做法是可以將數據放入Options、Padding等字段中。由此可見,使用報文偽裝技術建立隱蔽通道雖然損失了效率,但安全性卻更高了。
2.3使用數字水印技術來構建隱蔽通道
數字水印技術對被保護的版權信息的隱藏有非常大的幫助。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外大部分研究人員對數字水印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大量的解決方案。通常情況下,可以將數字水印技術劃分為基于變換域的水印方案和基于時空域的水印方案兩類。然而借助數字水印技術建立隱蔽通道就是將需要傳送的秘密信息代替版權信息嵌入到數字水印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信息的載體一般為文本、靜態圖像、視頻流、音頻流等,因此,這種隱蔽通道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穩健性。
2.4基于閾下通道建立隱蔽通道
SimmonsGJ于1978年提出了閾下通道的概念,具體定位為:定義1,在認證系統、密碼系統、數字簽名方案等密協議中構建了閾下信道,其一般是用來傳輸隱藏的接收者和發送者之間的秘密信息,而且所傳輸的秘密信息不會被信道管理者所發現;定義2,公開的信息被當做載體,通過載體將秘密信息傳輸到接收者手中,即為閾下信道。就目前而言,閾下通道通常情況下是在數字簽名方案中建立的。以美國數字簽名標準DSA和ELGamal簽名方案為例對閾下信道的建立進行簡單的闡述,美國數字簽名標準DSA和ELGamal簽名方案都是由三元組(H(x):r,s)組成的。首先可以對要進行傳輸或簽名的信息x進行相關預處理,即所謂的壓縮操作或編碼操作,從而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信道。但是如果消息x較大時,函數h=H(x)能夠對x信息進行摘要操作。假設h,r,s的長度均為L,其比特消息簽名的實際長度為2L+[log2x]。其中大約有2-L的長度可能會被偽造、篡改或被其他信息所代替。即在2L的附件信息中既存在簽名,又有一部分被當作了閾下信道使用。通過這種方式,發送者將要傳輸的秘密信息隱藏到簽名中,并通過事先約定好的協議,接收方可以將閾下信息恢復出來,從而獲得了需要的秘密信息。雙方通過交換完全無害的簽名信息將秘密信息進行傳送,有效地避開了通信監聽者的監視。
3檢測技術介紹
3.1基于特征匹配的檢測技術
特征匹配檢測技術是借助數據庫中特征信息來實現與網絡數據流的有效匹配,如果成功匹配就會發出警告。實際上,基于特征匹配的檢測的所有操作是在應用層中進行的,這種檢測技術攻擊已知的隱蔽通道是非常有效的,但誤報率較高,且無法檢測加密數據,對于攻擊模式的歸納和新型隱蔽通道的識別方面不能發揮作用。
3.2基于協議異常分析的檢測技術
該技術需要對網絡數據流中的信息進行協議分析,一旦發現有違背協議規則的現象存在,就會有報警產生。通過對其中異常協議進行分析可以準確查找出偏離期望值或標準值的行為,因此,在對未知和已知攻擊行為進行檢測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3基于行為異常分析的檢測技術
該技術是針對流量模型構建的,在監控網絡數據流的過程中能夠對其流量進行實時監測,一旦與模型的閾值出現差別,將會發出報警?;谛袨楫惓7治龅臋z測技術不僅可以對事件發生的前后順序進行確認,而且還能夠對單次攻擊事件進行分析。這種檢測技術主要難點在于準確模擬實際網絡流量模型的建立上,建立此種模型需要涉及人工智能方面的內容,需要具備相關理論基礎,同時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研究。雖然就目前而言,準確模擬實際網絡流量模型的建立還有很大的難度,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但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此類檢測技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相信終有一天模型的建立可以實現。
4結語
隱蔽通道工具不是真正的攻擊程序,而是長期控制的工具,如果對隱蔽通道的技術特點不了解,初期攻擊檢測又失敗的狀況下,將很難發現這些隱蔽通道。要想防范隱蔽通道,要從提高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著手,按照網絡安全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并安裝有效的信息安全設備。
參考文獻:
[1]李鳳華,談苗苗,樊凱,等.抗隱蔽通道的網絡隔離通信方案[J].通信學報,2014,35(11):96-106.
[2]張然,尹毅峰,黃新彭等.網絡隱蔽通道的研究與實現[J].信息網絡安全,2013(7):44-46.
[3]陶松.淺析網絡隱蔽信道的原理與阻斷技術[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2):5198-5200,5203.
作者:王釗 單位:民航新疆空管局通信網絡公司
第二篇:數據通信中4G技術的應用
摘要:在信息技術一次又一次重大變革之后,4G技術誕生,并且在數據通信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人們的通信連接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使其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本文首先對4G技術的概念和特點進行了介紹,然后分析了其在數據通信方面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4G技術;數據通信;應用
14G技術的概念和特點
1.1概念
第四代移動通信以及其技術,我們簡稱其為4G技術,是在3G以及WLAN技術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發展而得來的。4G技術的特點在于非對稱數據傳輸能力可以達到2mbps以上,將質量優良的影像服務提供給全速移動用戶,并且首次實現了在無線領域高質量的傳輸三維圖像。
1.2特點
(1)在通信速度方面提高了很多;(2)提高了通信的靈活性以及智能性;(3)更寬的網絡頻譜;(4)降低了通信費用,滿足了更多用戶的需求;(5)兼容性能平滑度大大提高,并且改善了使用效率;(6)多媒體通信質量得到了優化。
1.3關鍵性技術
首先是OFDM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是高速數據業務得到更好的實施,還可以將碼間干擾問題化解。并且如果在很高速率下進行數據傳輸的話,那么利用單載波傳輸數據的時候需要設計的均衡器可能要上百個,這項工作是非常繁重的。不僅要將碼間干擾的問題解決掉,還要將復雜度降低,并且為數據傳輸的效率提供保證,因此應用了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是智能天線技術,這項技術對空時多址技術進行了借鑒,以不同的信號傳輸方式來有效的區分同頻率信號,對信號覆蓋的范圍進行調整,主波束和準用戶之間對準,旁瓣和準干擾信號彼此對準,保證提供給所有用戶的通信信號都是足夠優質而理想的。再次是多用戶檢測技術,我們將某一時段內對某信號進行了占用的全部用戶均看做有用信號,借助碼元等就可以去聯合檢測單個用戶信號并保證其檢測的質量,也就是先接收數據,然后對一系列信息處理措施進行綜合的利用從而處理這些數據,最終聯合檢測了多用戶信號。最后是MIMO技術,具體來說就是將若干天線設置在移動終端位置,從而提供復用以及分集增益,引入了MIMO技術以后無線系統的容量以及覆蓋的范圍均可以得到大范圍擴增,并且可以通過空間分集來有效的改善無線信道性能,最終將頻譜的利用率有效提升上來。
2數據通信中4G技術的應用
2.1應用于電子商務中
在我們大力推行4G通信技術的時候,電子商務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網上快速支付、信息化服務以及各種定制的個性化服務等都是因此而誕生的。在電子商務領域應用4G通信技術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一是升級了購物的方式以及交易模式,4G網絡通信服務的基礎是移動智能終端,通過轉移PC端網絡購物的客戶到移動智能終端,使購物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并且改變了交易模式。例如手機淘寶客戶端,僅在2013年上半年就收獲了1億多的新增用戶,無線交易額達到了30%以上的整體交易額,淘寶賣家的數量也實現了412%的同比增長。二是廣泛應用了LBS技術。4G運營商如今提供的電子商務服務可以以用戶位置為基礎,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傳統的通信技術下商家主要通過短信或者二維碼等進行傳輸,4G通信技術下最常見的則是流媒體廣告服務。例如如今異?;鸨奈⑿艩I銷,LBS技術就是其營銷手段中最常用的一種,微信LBS不僅可以將信息利用公眾訂閱號推送出去,還可以利用LBS定位確定目標顧客,利用二維碼掃描等方式來吸引更多注意力,所以說靈活性以及多元化正是微信營銷的特點。三是靈活應用了自動識別技術。如今4G通信技術發展非常迅速,推動了識別技術的應用,為搜索速度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幫助,傳統的搜索方式主要依靠純文字,不僅速度慢而且準確性低,如今二維碼和圖像識別技術對于搜索速度的提升可謂是意義深刻。
2.2應用在遠程監控中
以往利用傳統技術而進行的遠程監控,不僅技術復雜,而且需要大量的成本來維護和建設系統,3G技術的缺點在于受到網絡帶寬的限制,不能快速、高質量傳播無線視頻。4G技術是由3G技術升級而來,快速的傳播以及可以傳播視頻圖像是其最大的優勢,并且在傳輸網絡數據的過程中具有很好的穩定性以及網絡覆蓋率。4G網絡技術在傳播網絡信號時候速率快、質量高的優勢,符合移動終端便于攜帶的特點,在移動終端上就可以開啟視頻監控、調控應急系統,并且還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擴展其功能。遠程監控系統以4G技術為基礎的話,不再需要高昂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并且有效的融合了移動通信、安全防范以及互聯網這三者,可以實時在各種移動終端上查看遠程監控視頻動態,讓用戶享受到了更為方便、更具時效性的遠程監控服務。
參考文獻:
[1]宋雷震,呂東芳.4G技術在數據通信中的應用與發展初探[J].無線互聯科技,2012,01:10.
[2]劉巧平,李艷萍.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及其在4G移動通信中的應用[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4,11:238-241.
[3]史學剛.當前4G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探索[J].電子世界,2014,18:6.
[4]張正峰,陳炳貴,劉寧.Wi-FiAdHoc與4G通信在無線地震數據采集站中的應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5,05:2337-2341.
[5]皇甫守俊.4G移動通信技術在消防滅火救援指揮系統中的應用探討[J].通訊世界,2016,03:26-27.
作者:魏星 胡勇 李靜 隋勇 王猛 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第三篇:遠程監控系統中數據通信
摘要:遠程監控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中應用十分廣泛,它對提升工業控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城市供熱企業的換熱站為研究載體,為實現其遠程監控功能,結合當前的數據通信方式進行分析和研究,為實現具有自動控制功能的換熱站系統設計提供遠程通信方案。
關鍵詞:數據通信;遠程監控系統;研究;應用
一般的熱力企業的換熱站存在布局分散、無人值守、監控布線復雜、網絡自動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上述因素直接造成監管困難、經營成本過高、人力物力浪費、工作效率低下。我市熱力企業為提升網絡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對下屬的無人值守換熱站進行遠程監控系統的技術改造。按照傳輸介質的種類進行劃分,數據通信可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兩種方式。結合熱力企業下屬的換熱站布局分散、實時控制和降低成本等因素的需求,在工程實施中,將無線通信作為主要通信方式。微波通信具有頻帶寬、容量大、靈活性強、費用合理等特點,也是目前無線通信中的主要通信方式。
1基于GPRS的遠程監控系統
1.1GPRS技術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是通用分組無線業務的簡稱。它是在GSM網絡基礎上發展的一種分組交換技術,采用端對端的分組傳輸和交換方式為移動用戶提供豐富的數據業務。它具有“始終在線,始終連接”的特點,其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71.2kbps,并能根據移動用戶需求動態分配資源,與傳統的電路交換相比,在費用方面更具優勢。
1.2模塊劃分及功能設計
我市熱力企業在2008年對其直管換熱站進行第一次改造,完成了從人工現場控制管理到智能控制管理換熱站的硬件升級,并建立遠程監控系統。遠程監控系統按照“夠用能用能擴展”的原則進行設計,主要包括以下模塊:就地控制采集系統、中心控制監控系統、GPRS數據通信系統、遠程控制執行模塊和應急處理系統。就地控制采集系統主要是由換熱站中的各路傳感器對現場的溫度、熱量、壓力、液位、流量等信息進行采集、編碼,并對進行A/D轉換做出分析、判斷和處理。中心控制監控系統,是整個供熱系統運行調度和管理的中心,能夠完成數據的處理和監測控制。GPRS數據通信系統是依托現有的移動數據網絡為傳輸媒介,實現換熱站與控制中心的通信連接,能夠完成數據采集、數據控制及數據信息的傳遞與交換。遠程控制執行模塊主要是完成中心控制室對就地換熱站的遠程控制,進行現場的流量、液位等控制設備的啟停操作。應急處理系統主要是利用操作控制平臺進行調節、調度等處理,比如在熱量不足或過剩等報警情況下進行應急處理。
1.3軟件系統設計
遠程監控系統的軟件系統由驅動程序和應用軟件組成。其中應用軟件具有收集、處理、存儲、管理和實時監控等功能,能夠完成換熱站的現場處理、遠程數據傳輸、參數收集分析與處理等操作。考慮到應適應未來各種業務的發展需要,在進行GPRS網絡設計時,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可擴展性,為能夠承載更多業務搭建平臺,還應包含系統應用系統的遠程更新等更多功能,為此,基于GPRS網絡的軟件系統主要包括驅動程序模塊、數據采集模塊、開關量輸入數據采集模塊、開關量輸出管理模塊、數據庫管理模塊、通信模塊、系統遠程更新模塊等模塊。
1.4應用總結
GPRS作為一種移動數據通信技術,能夠實現數據分組的發送和接收,可為換熱站的遠程控制提供靈活可靠的網絡連接。從實際應用角度,GPRSDTU在建設費用、建設周期、運行成本、系統穩定性、實時性等方面都具有極大優勢,同時,由于GPRS網絡本身包括GPRS骨干網、公眾移動數據IP網等多種組成部分,各種網絡的結構和安全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存在安全問題。在安全方面要綜合考慮,比如,接入方式的安全因素、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因素、操作規程上的安全因素等。
2基于VOIP技術的遠程監控系統
2.1VOIP技術
VOIP(VoiceOverIP)是IP網絡電話簡稱,是將語音集成在IP協議中,通過對語音信號進行數字化編碼、壓縮處理,轉換為IP數據包,使其在IP網絡完成傳輸,從而實現利用IP網絡進行語音通信。VOIP技術可以將傳統企業PSTN語音業務與企業LAN數據業務進行合并,利用一個網絡實現語音與數據的融合傳遞。該技術可以在原有企業網絡基礎上升級改造,對增強企業LAN網絡擴展功能、豐富語音呼叫業務、提升網絡信息服務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都有極其重要意義。
2.2模塊劃分及功能設計
基于以上服務,將該系統按照功能劃分為以下模塊,即語音包處理模塊、市話網關處理模塊、協議轉換模塊和控制管理模塊。語音包處理模塊主要是通過數字信號處理芯片進行語音的編碼及解碼、噪聲檢測、回音處理和語音打包與拆包處理,從而達到保障語音通信的目的。市話網關處理模塊主要是指將原有傳統電話設備上的業務及增值業務(如來電顯示、企業彩鈴、呼叫等待等)作為電話信令,實現其在通信設備與網絡協議處理器之間的協議轉換。協議轉換模塊主要是對電話信令的相關信息進行處理和將信令信息轉換成特殊網絡對應的信令協議,實現信令在交換網絡中的傳輸,采用的協議標準主要有SIP協議、MGCP和H.323協議??刂乒芾砟K主要是實現VOIP的配置及維護,為語音管理提供接口服務。
2.3網絡結構
網絡結構主要有中心管理模塊、客戶端模塊和存儲模塊三部分。中心管理模塊是整個網絡的核心和控制中心,在結構設計中,包括用戶注冊管理、語音數據管理、協議轉換、接入認證、網絡融接、呼叫請求處理。
2.4應用總結
VOIP技術在換熱站遠程監控系統中的應用,是將語音通信技術與數字通信技術進行融合的典型應用。它解決了利用IP通信網絡進行語音通信,拓展了服務功能,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多優勢。比如,在原有網絡基礎上提供語音增值業務,提高網絡帶寬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黨力.無線數據通信在遠程監控中的應用[J].石油化工自動化,2014,(03):119-120.
[2]李岷,李振玉.關于無線數據通信[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14,(01):82-83.
作者:王義春 單位: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七臺河供電公司
第四篇:數據通信網絡維護與網絡安全問題分析
【摘要】現在,科技發展迅速,導致數據通信網絡出現問題的原因,也越來越多,導致問題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設備出現故障或者是電路出現故障這兩種。而且,用來維修故障的方法也許多,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萬用表與數據通信網絡測試以進行故障的修復。
【關鍵詞】數據通信網絡;網絡安全;維護
現在,數據通信網絡早已在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重視數據通信網絡故障的預防與修復是確保數據通信網絡的全程和全網通信通暢的前提。
1常用基礎數據網絡業務維護的方法
數據通信網絡的故障表現形式有很多種,進行網絡連接需要的設備也有很多,不過依據工作實踐,筆者將出現的故障類型主要分成設備的故障與線路的故障,針對這些故障也有許多的維修手段與方法,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萬用表與數據通信網絡測試以進行故障的修復。在進行故障維修工作的時候要嚴格依據數據通信維護規程里面規定的故障處理基本原則來處理,就是先處理局內再局外,先處理本端再處理對端,先進行交換再傳輸,先處理重點再一般,先先進行調通在進行修理,消除了障礙之后就會恢復。
1.1測試前準備
在開始進行測試之前,首先需要確定現場的環境是不是符合設備的要求,還有是不是存在有影響設備正常工作的某些因素。否則就會出現一直測量都沒有結果的狀況。設備的工作環境:①電源。檢查簡柳和直流是不是都有電,電壓是穩定,以及保險是不是正常。②溫度。長時間持續高溫對設備的影響鄉比較大,可能會引發某些不正常的情況,所以溫度的提供值必須要在正常的區間內。③濕度。檢查室內的濕度是不是正常,有沒有進水的情況,如果有的話要先解決。④其他現象。檢查是不是有強電場和強磁場等影響設備工作的情況出現。辨別設備信號的狀態。通常,在調制解調器、LOOP、HD-SL、等一些設備上往往都有指示燈,通過查看指示燈的狀態可以幫助了解設備的情況,以及幫助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
1.2用萬能表測試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大多數用戶都是在市話的音頻電纜上面使用AM70、MODEM、DTU等設備來接入網絡,由于光纖和無線連入的用戶比較少,所以筆者主要討論用音頻電纜測試的方法。用萬戶表測試的方法主要應用于在用戶線、連接的電纜以及電源等出現故障的情況。電源測試。對出現故障的設備的交流和直流電是不是在正常的界限內,電壓值太高或者是太低都會對設備的正常運營產生影響。電壓值需要穩定,需要符合設備工作的正常電流和電壓值。環阻測試。把用戶線的一邊短路,在另一邊利用萬用表的歐姆檔進行測量。需要注意它的度數是不是穩定。還可以依據用戶到數據機房之間距離,估計線徑等一系列原因估量一下那的環阻,如果和測量值相比差太多的話就應該尋找原因了,若是找不到原因的話則需要換一下外線。絕緣測試。把用戶線的一邊斷路,在另一邊用萬用表的歐姆檔進行測量。一般情況下絕緣電阻應該在20MΩ以上,而且電阻的值越大越好,要不然會有落地的現象出現。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據通信經常會運用雙絞銅線上面的高頻特性,所以雙絞線的橋接抽頭、分段線徑以及長度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信號傳輸的質量。針對距離相對較遠的數據的線路,在注意減少上面的因素影響以外,還可以考慮運用下面的一些措施來進行線路性能的提高:①控制數據連接需要的速率;②降低發送衰減的參數值,增加信噪比的參數值;③提高內線與外線的的打線質量,需要保證線路的接頭的接觸沒有問題;④按照設備所規定的線路傳送距離和傳輸速率之間的關系。
1.3運用數據通信網絡測試儀進行測試
數據通信網絡的測試儀大致分為兩種,規程測試儀與誤碼測試儀兩種。當要對網絡進行測試的時候,利用層次概念,按照網絡結構層次將測試分成網絡性的測試、數據電路的測試、信道的測試和規程的測試這四種。圖1就是這四種測試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因為現在采用的大多是頻分制300~3400Hz帶寬的電話信道做實外線,所以用典型的模擬信號作為基本的數據通信網絡系統的例子。誤碼測試。一種是利用兩個無碼測試儀來進行端與端之間的測試,端與端之間的測試是指在電路的兩端都連接誤碼儀,接收到對方所發送的信號的序列,進而得到誤碼率。這樣的方法可以同時對兩個方向的信號傳輸質量進行測試,可以了解到最全面真實的情況,如圖2。另一種方法就是運用一個誤碼測試儀逐段的進行環回測試,因為這種測試方法僅需要一個誤碼儀,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圖3所示。換回測試是根據CCITTv.54建議所規定的第3、1、2環路來進行對誤碼率的測試。環回測試的方法可以正確判斷出出現故障的具體位置。要是通過了第3換回的測試,誤碼率是正常的,就說明在這兩個調制解調器之間的數據電路的工作狀況是正常的。反之就說明數據電路是有問題的。要是通過了第一環路測試,誤碼率是正常的,就說明調制解調器A是正常的,就應該第二環路的測試。要是測試結果的誤碼率是正常的,就證明是調制解調器B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信道的問題。規程的測試。在進行誤碼測試之后,仍然沒有解決問題,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規程的測試。BSC、X.25、FR等等都是常用的協議規程。不過使用規程分析儀的測試人員一定要熟悉各種各樣的規程,了解有關規程的信息格式與通信的過程,還需要具有相當的編程能力,因此對測試人員的要求較高。
2數據通信網絡的安全維護
2.1數據維護需要防維結合
長時間以來,行業中都出現重視出現故障之后的維修工作,忽視了預防故障出現的工作。堅持做到防維的結合、治標與治本的結合,堅持綜合治理才是做好數據維護工作最為重要的,最有成效的一步。
2.2加強網管系統的跟蹤與分析
數據網管是進行網絡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也是管理數據網絡的遙控器,進行網絡檢查、尋找故障、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以它作為強有力的依托。數據網管還具有資源統計、測試工具、故障診斷與協議分析等等一系列功能。在日常的維護工作中,根據網管的記錄故障的日志,可以明確出現故障的位置,檢查出現故障的原因,診斷出故障的性質有助于完成故障的維修。針對數據網管的故障建立起診斷故障的模型,從而使維護人員對數據網絡故障的認識度和理解能力都得到提高。對于以后的維護工作和故障的排查都有很大的幫助。利用網管對數據網絡里面的數據統計進行分析,可以平衡數據業務的流量,平衡網絡,從而合理的對網絡資源進行調整,了解并調整整個網絡的性能和各種設備的運行的指標。這一些指標都是預測網絡的運行、進行網絡評估、發現問題的基礎,是決定維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2.3抓好數據通信網絡運行的日常優化工作
數據通信網不是一成不變,它是不斷產生變化的動態的網絡,它會隨著線路的環境、用戶的分布和網絡的結構等情況不斷的產生變化。因此,需要連續不斷的對其進行調整與優化,才可以減少網路發生故障的幾率。
2.4建立數據網絡災難備份中心
災難備份就是利用技術和管理手段,還有一些相關的資源保證關鍵數據在災難發生以后可以進行恢復。災難的備份中心應該具有完備的災難恢復計劃和災難備份系統的定期舉行的演練服務等等。這樣就算是一旦發生因為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以及人為原因出現的數據的丟失或者是設備與機房的毀壞,對客戶的正常生產產生嚴重形象的時候,可以啟動數據網絡的災難備份中心,保證意外發生以后將損失降到最低。例如,2015年5月28日上午11時左右,中國最大的在線旅游工司攜程部分服務器遭受都不明的攻擊,導致官方網站及APP暫時無法正常使用,攜程經過技術排查,確認此次事件是由于員工錯誤操作,刪除了生產服務器上的執行代碼導致。從這次事件,更是凸顯了建立數據網絡災難備份中心的重要性。
2.5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公眾化數據業務管理平臺
隨著技術手段的發展,也為了便于管理和增強信息的安全性,在web技術的基礎上,建立公眾化的互聯網數據的業務應用性系統,運用“一站式”專用的數據業務服務的網站來進行數據業務的咨詢和受理、計費與結算、技術的支持與故障的申報等等一系列的業務,保證每一個用戶都能夠享受到更加周到、更加人性化、更加有效率的一站式服務。
3結語
現在,數據通信網絡得到廣泛應用,在廣大用戶享受網絡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更加重視它帶來的安全問題,增強關于網絡安全的知識,并且經常對其進行維護,從而保證數據通信網絡的安全與穩定。
參考文獻
[1]吳妍巖.試論通信網絡安全關鍵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6).
[2]谷翔.試論通信網絡安全關鍵技術[J].化工設計通訊,2016(1).
[3]楊建軍.通信網絡安全的現狀及解決措施[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5(6).
[4]李國居.通信網絡安全維護的有效措施探討[J].通訊世界,2015(10).
[5]王鵬.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維護管理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8).
[6]李華清.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維護策略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4).
[7]齊三田.通信網絡安全維護[J].無線互聯科技,2014(7).
[8]付楊.關于通信網絡安全的防護途徑分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3).
作者:高建俊
第五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數據通信傳輸技術研究
摘要:近年來火災事故頻發并且范圍越來越廣,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威脅。為了減小火災給人們造成的損失,各國都加強了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研究。數據通信傳輸技術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有關鍵作用,本文就將根據實際情況,對數據通信傳輸技術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據通信;傳輸技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運用
前言
火災在發生的時候一般會迅速蔓延開來,火勢也會不斷擴大,這也是火災經常給人們帶來巨大損失的根本原因。隨著人們對火災的認識更加全面,發生火災時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成為防范火災的關鍵,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研究真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數據通信傳輸技術的出現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速度得到提升,所以加強對數據通信傳輸技術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重要性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在發生火災的時候通知相關人員某處發生了火災,對于火災發生地附近的人們而言,其能讓人們快速逃離火災現場。而對于消防救援而言,其能及時告知火災的具體地點及情況,為火災的救援工作能在火災發生之后的最短時間內得到開展。這樣技能保證火災附近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能讓火災的救援活動及時開展,對社會的穩定運行有重要意義。
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數據通信傳輸模式
(一)基帶傳輸模式
對于基帶方式而言,其并不需套調制,只要通過信道對編碼后的數字脈沖信號直接傳送數字信號。一般情況下會以曼徹斯特編碼對數字信號進行傳輸,頻分多路復用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不會被采用??偩€型拓撲是數字信號傳輸采用的方式,但其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不能在火災的遠程自動報警中應用。同時會在電纜的兩端各加一個阻抗匹配器,從而避免信號的反射干擾和回流沖突。50Ω的基帶同軸電纜是總線型網絡中使用最多的電纜,這樣能夠增強數字信號的抗干擾性。
(二)寬帶傳輸模式
在網絡中,寬帶傳輸方式一般用于傳輸模擬信號,這些模擬載波信號工作在高頻范圍,因而借助FDM技術可以把寬帶電纜的帶寬分成多個信道或頻段。因為在噪聲和衰減損失數據之前,攜帶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可以傳播較長的距離,所以總線/樹型拓撲結構的寬帶系統傳輸距離遠遠大于基帶。同基帶一樣,寬帶系統也是通過接插頭將站點介入電纜,但其因本質不同所以只能讓信號沿特定的方向傳播。
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數據通信方式
一般情況下,當用同時傳輸的數據位來劃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數據通信時,會采用并行傳輸方式和串行傳輸方式。串行傳輸方式是按照有低位到高位對字符二進制代碼進行發送,并且需要挨個傳輸。而并行傳輸方式則是同時對多個二進制代碼進行傳送,并且不會有高位和低位的分別。對于數據通信而言,并口和串口是典型的并行/串行傳輸方式。在基礎傳輸條件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并行傳輸方式速度快于串行傳輸方式,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對傳輸速率進行控制,避免過高的速率對系統造成干擾?,F代社會中科技的更新速度較快,所以串行和并行的傳輸方式并不存在絕對的優劣,所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通信方式選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四、數據同步
對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而言,發送端和接收端的時間基準保持一致是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所以要將數據同步方式應用到系統中。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幀同步、字符同步和位同步是數據同步常見的三種方法。其中幀同步是通過對特定幀的起始時間的識別來完成同步,由于識別方式的不同,所以幀同步中有適用于任意數據類型的幀的識別方式,也有適用于數據為字符類型的幀的識別方式;字符同步主要是通過將字符作為界限來完成信號的同步,其實際應用中需要1個起始位、2個停止位和5-8個數據位;位同步主要是讓發送端和接收端的每一位信息都保持一直,有自同步和外同步兩種方式。
五、編碼方式
對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而言,其數字信號來源可能是模擬信號被處理后形成的脈沖編碼信號,也可能是數據終端設備的原始信號。所以在對代碼進行輸出的時候,還要對代碼進行必要的轉換,讓其能夠在系統中傳輸。一般情況下,曼徹斯特碼、單極性歸零碼、雙極性歸零碼、單極性不歸零碼、雙極性不歸零碼等是常用的編碼方式。
六、結束語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對于及時發現火災有重要意義,其能為人們從火災現場撤離與救援提供更多的時間,從而減少火災給人們造成的損失。數據通信傳輸技術作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對報警信息的傳輸起到決定性作用。所以在研究自動報警系統的過程中,加強對數據通信傳輸技術的研究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龔壘.基于FPGA的高速光纖通信數據傳輸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
[2]徐曉虎,鄭欣,趙海榮,許開立,張培紅,亢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可靠性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2,03:149-153.
[3]李福君.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2,06:40-42.
作者:徐偉民 單位:四川通信科研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第六篇: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研究
摘要: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社會對網絡數據通信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如何在現有的數據條件及網絡資源下提高數據通信質量,是當前網絡通信研究人員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而網絡編碼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此類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途徑。筆者對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網絡通信質量,僅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網絡編碼;數據傳輸;網絡通信
網絡編碼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是現代通信技術領域內的一項重要變革,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通信網絡的數據傳送模式和處理方式,減少信息傳輸過程中無用信息的產生,有效提升了網絡吸納和輸出信息的數量,為數據通信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現代社會發展形勢下,網絡編碼技術在數據通信領域內發揮著重要作用。
1網絡編碼概述
1.1網絡編碼的基本原理
網絡編碼在數據通信技術中,對網絡結點輸入和輸出的關系進行了準確定位,當中間節點具備編碼條件后,能夠對所接收到的數據按照一定方式實現編碼處理,直至傳送至后續節點。后續結點的處理則具有一定可控性,不論是否進行編碼都能夠發揮其實際應用價值,若在必要情況下需要進行編碼處理時,則應對所接收的信息再次進行編碼后方可傳輸,并反復編碼反復傳輸,最終保證編碼信息達到目的結點。針對目的結點對信息進行準確譯碼后,方可對最初結點所發出的基本信息進行獲取和判定。
1.2網絡編碼的構造方法
在進行網絡編碼組合的過程中,依據何種方式實現所接受數據的編碼組合是當前相關領域內人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基于當前網絡編碼構造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的網絡編碼形式在具體表現方式上往往存在一定差異,尤其是在編碼系數選擇方式以及分組編碼操作方式等方面,其表現更為明顯。線性網絡編碼以結點對所接受的數據分組普遍實行線性編碼組合型操作,以促進編碼工作規范有序開展。當前編碼系數在選擇方式上存在差異,將網絡編碼構造分為兩種,一是確定性網絡編碼,二是隨機網絡編碼。確定性網絡編碼構造方式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依據某一種算法對編碼系數進行計算,而隨機網絡編碼是依據伽羅符號進行隨機選取以確定編碼系數,通過對兩種方式進行對比分析可知,隨機網絡編碼構造方式的靈活性較強,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網絡編碼質量和效率。依據網絡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編碼實現方式的不同,可以將編碼分為集中式網絡編碼和分布式網絡編碼。其中,集中式網絡編碼在對整體網絡拓撲形式進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依據整體網絡情況對相應的編碼系數進行合理分配和布局,以提高網絡編碼的有效性,但就實際情況來看,一旦遇到拓撲變化較大的情況,集中式網絡編碼則難以有效應對,此種情況下導致集中式網絡編碼在實際應用中不免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分布式網絡編碼的應用,在對網絡系統內局部拓撲信息進行掌握后便可實現相應編碼操作,相關實踐研究顯示,分布式網絡編碼在數據通信技術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1.3網絡編碼應用網絡數據傳送的研究
一是網絡編碼復雜度降低研究。現階段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樣在提高網絡編碼效率的同時降低網絡編碼的復雜程度,還有就是在網絡編碼實用化的過程當中,逐漸控制網絡編碼的復雜程度,減少網絡編碼需要的額外計算量,從而降低系統實施成本。二是數據傳送可靠性研究?,F階段對網絡數據傳輸可靠性的網絡編碼研究主要是根據多徑路由展開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網絡編碼中的數據傳輸提供了可靠性。因此,在多跳動態的網絡環境當中,分析研究提高網絡編碼數據傳送的可靠性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4網絡編碼在數據通信技術中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網絡編碼是指通過編碼與路由信息的有機轉換以達到技術目標,網絡編碼是現代數據通信技術領域內的新技術,將系統所接收到的數據流進行合理重組和排列后,基于不同路徑實現多元數據的重新組合,通過對編碼系數的有效利用,以實現數據的科學化處理,最終實現原始數據的有效還原。網絡編碼技術在數據通信技術內的有效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通信容量,改善通信質量,將數據通信領域內原有的網絡層次與現代化網絡有機融合,通過各自應用價值的有效發揮以及二者之間的協調配合,轉變數據通信技術的數據處理方式,推進數據通信技術的現代化發展。也就是說,網絡編碼技術在數據通信技術領域內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促進大量數據信息有序傳輸,并且實際傳輸的效率和穩定性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網絡編碼技術的有效應用,促使網絡數據單詞數據信息傳輸的順利實現,信息傳送量明顯增加,這就明顯減少了傳送次數,改善網絡運行質量,提高網絡數據傳送性能,從整體上促進寬帶利用率的提升,改善能量資源的利用率,切實增強無線網絡通信的安全性。因此,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正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將會成為未來通信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值得加以進一步研究和推廣應用。
2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分析與研究
2.1基于網絡編碼的路由協議
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分析和研究顯示,基于網絡編碼技術的路由協議的優化設計具有一定特殊性,作為網絡數據傳送分析與研究的重要內容,其對網絡數據傳送性能具有重要影響。基于網絡編碼的路由協議為網絡編碼的實現和合理應用提供可靠基礎,通過將網絡編碼與路由協議有機統一,促進高層次的描述的形成,此種情況下,為網絡系統的創新以及網絡設備的科學化設計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推進數據通信技術的現代化發展。就網絡編碼的路由協議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其主要體現在獨立路由協議的網絡編碼和編碼感知的路由協議兩方面,以是否存在主動編碼機會為主要區分依據,判斷路由協議是否可以創造更多編碼機會,從而對相關編碼機會進行有效利用,以提高數據通信的質量和效果。
2.2基于網絡編碼的網絡協議結構
當前,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主要基于網絡層方面,隨著網絡編碼與路由協議的有機融合,促使網絡編碼協議結構中的其他協議層得以不斷深入,但是,與傳統的網絡數據傳送模式相比,網絡編碼的內在特性存在一定獨特性,在將網絡編碼引入到現有的網絡數據傳送協議后,極易出現新的網絡編碼問題,包括兼容性有限以及網絡編碼對網絡協議層次結構的內在影響。在未來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發展過程中,此類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后續網絡編碼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礎,促使網絡編碼與現有網絡協議實現有機融合,提高網絡數據傳送性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促進網絡編碼在數據通信領域內實際應用價值的有效發揮。
2.3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傳送性能保證機制
在標準的網絡環境下,網絡數據傳送極易受到網絡拓撲結構的易變性和數據傳送的突發性等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導致網絡數據傳送不穩定,甚至出現分組丟失以及數據傳送延時等問題。因此,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應依據網絡實際運行狀態,探討數據傳送性能保證的編碼策略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數據傳送的可靠性,避免數據傳送延時情況出現。相關學者研究表明,采用多速率編碼機制并利用不同鏈路的數據執行相關決策機制,有助于降低網絡編碼對數據傳輸的影響,使數據傳送延時問題得以有效控制,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相關解決方案仍有待進一步探索。
2.4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傳送模型
構造算法的提出,為網絡編碼的成功構造以及保證網絡各節點成功解碼數據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在實際應用中,算法的復雜程度較低,易于部署應用。當前,網絡編碼的碼構造算法主要有線性網絡編碼和隨機網絡編碼等,就編碼機制設計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中比較常用的是線性網絡編碼,基于網絡中間節點對接收到的不同輸入鏈路信息實現線性組合,進而將組合的數據進行轉發。就線性網絡編碼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其主要包括指數時間算法、多項式算法以及隨機網絡編碼算法等比較典型的碼構造算法。而隨機線性網絡編碼方案往往具有相對獨立的網絡拓撲結構的靈活性,因此,線性編碼運算形式具有簡便性,可以提高數據通信質量和效果,在實際編碼過程中大多采用隨機線性網絡編碼構造方案。
3結語
通過對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可知,當前我國網絡編碼在實際應用中仍處于初級階段,在方案設計以及復雜編碼的簡化上有待進一步完善,以降低網絡編碼的復雜度,減少協議運行開銷,促進數據通信技術應用過程中各項問題的有效解決。在未來的研究中,應不斷加強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創新,從而更加廣泛地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內。
參考文獻
[1]余翔,呂世起,曾銀強.C-RAN平臺下信道編碼與網絡編碼的聯合算法設計[J].廣東通信技術,2016(4).
[2]楊蕊.網絡編碼在無線網絡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科技創業月刊,2013(5).
[3]李繁.網絡編碼技術原理及應用[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2(1).
作者:謝冬梅 單位:上海常菱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篇:GPRS網絡下無線數據通信系統設計分析
【摘要】隨著GSM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其在數據傳輸效率、頻譜利用率等方面的缺陷逐漸暴露,而GPRS網絡在分組交換技術的作用下,不僅可以有效的彌補GSM的不足,而且在通信費計算方式方面更加合理,為跨地區接入提供了可能,所以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越來越受到關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針對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結構設計展開研究,為推廣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的應用范圍作出努力。
【關鍵詞】GPRS網絡;無線數據通信系統;設計
前言
移動臺MS、BSS基站子系統、SGSN和GGSN是GPRS網絡的主要構成,其在運行的過程中,GPRS與GSM基站先實現有效的通信,然后由基站將GPRS分組向SGSN傳送,在SGSN和GGSN通信后,后者對具體的GPRS分組完成處理過程,將處理結果向對應的網絡傳輸,而無線數據通信系統通常依托無線網絡實現通信功能,其需要相應的設備、模塊、服務器和網絡結構,所以對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的設計研究,需要結合GPRS網絡運行原理和無線數據通信系統構成進行。
1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的設計思路
現階段將固定且合法的IP地址直接應用于用戶數據中心、將存在固定且合法的路由器應用于不存在合法IP地址的用戶數據中心、將動態IP地址直接應用于用戶數據處理中心、利用專線直接將用戶數據中心與GPRS網絡相連接四種方案均可以實現網絡數據傳輸;而MobiteehModule模塊設備在GPRS網絡總應用可以實現太網向GPRS網絡的轉換、串口向GPRS網絡的轉換、串口向以太網的轉換,為多臺計算機同時訪問GPRS網絡資源、遠程無線聯網、用戶終端對計算機網絡資源共享等三種功能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所以在針對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只要針對通信接口、通信協議和通信策略三方面進行具體的設計,即可以推動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功能的實現。
2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的設計過程
2.1通信接口設計
通常情況下無線數據通信系統要實現其無線數據傳輸的功能,需要利用M2M模塊向數據發出數據請求和發送數據的數據下發接口和數據上報接口;需要服務其主動發送命令所需的遠程控制接口;服務器對相關結構狀態參數進行設定和查詢所需的接口;模塊以檢測規則為依據提出相關警告的警告監測接口、利用M2M模塊相服務器發送非文字信息的接口以及模塊自身對手機短信實施收發的短信通道接口,所以在針對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接口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保證以上類型的接口均存在[1]。
2.2通信協議設計
只有無線數據通信中心和遠程終端雙方能夠共同理解某種語言,才能保證無線數據傳輸的實現,這種語言即通信協議,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通信協議進行針對性的設計,通常其需要對無線數據通信系統的功能進行描述或反映,筆者設計的通信協議為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層相互獨立的C/S結構,并將重心和遠程中觀信息交互功能獨立設計為消息模塊,這對提升無線數據通信系統反映的靈活性和功能的擴展性等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對提升業務邏輯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整個系統的安全性也具有較顯著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此通信協議在應用的過程中會使原本存在的網絡傳輸差異被人為忽視,為GPRS網絡無線數據傳輸提供平臺,換言之其只針對應用層進行定義。在無線數據通信中心和遠程終端的信息交互過程中考慮到GPRS網絡支持IP協議,所以經UDP協議應用于MA和RTU網絡層通信過程中,但考慮到其安全性,需要在請示消息發出后立即出現對應的應答消息,在請示消息發出但并未獲取應答消息后應及時重發以此保證通信過程的可靠性[2]。考慮到GPRS網絡以流量作為收費的主要依據,所以在通信協議交互消息的過程中以數據傳輸量相對較少的二進制格式或XML格式為主,以此節省成本,通常情況下其交互消息由通信前導標識、協議類型、服務器ID、模塊ID、總計包數、當前包索引、所述包組、內容等結構構成。
2.3通信策略設計
通常情況下通信策略針對GPRS非確認發送、可靠發送但需手機短信確認、可靠發送不需確認、圖像發送不需確認等情況編輯相應的策略。具體設計結合系統的相應程序進行確定和更改。
3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以GPRS網絡為基礎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在通信設備基站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GPRS網絡運行原理和無線數據通信系統構成決定,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針對通信的接口、協議、通信策略等多方面進行,任何方面存在設計缺陷,均會影響無線數據通信的正常實現。
參考文獻
[1]劉媛媛,朱路,黃德昌.基于GPRS與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農田環境監測系統設計[J].農機化研究,2013,07:229~232.
[2]程偉,龍昭華,蔣貴全.基于GPRS網絡的無線IP語音通信系統[J].計算機工程,2011,14:82~84+87.
作者:張德宇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