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育專業社會實踐教學路徑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可以陶冶情操的藝術表現形式,對音樂的感知一方面基于優美的旋律,感知樂曲的表達,另外還要從文化體驗和情感體驗的角度出發,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提升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的思想文化理念發展。從這些角度出發,文章針對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社會實踐教學展開研究,并探索教學實踐的道路,希望能夠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幫助。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社會實踐教學;教學研究
伴隨教育改革的快速推進,國內高校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開始了改革和探索,高等院校應當從社會的實際發展出發,根據教學的實踐,對教學的理念進行創新,同時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基礎指標,提升學生音樂專業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音樂教育專業應當從社會實踐教學出發,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與重構,以此實現對高校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一、高校音樂教育社會實踐的具體內容
從當前國內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必須要構建出科學高效的音樂教學體系,和學生的成長計劃相結合,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訴求,學科之間的融合與交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有著重要的聯系。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看,主要包含有如下一些內容。第一,應當從思想層面上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入學軍訓、社會實踐、公益活動以及社會調查等手段,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意識和品格,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成長中,產生一定的提升和引導作用。其次是教育實踐活動,針對教育專業的實踐活動環節,以及課外輔導等等,將教育實踐導入到高校的音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找到自身音樂學習和發展的目標。基于課堂內外讓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主動深入到社會中,和社會組織、企業等進行對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彌補學生在學習內容、實踐以及認識上的問題。另外從藝術實踐活動來看,主要包含有排列藝術表演、參觀教學以及文藝演出等等。通過多種多樣的音樂好多種,讓學生對音樂教育專業的社會實踐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示范表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演出中、讓學生在節日商業活動、養老院的演出等方面,產生積極主動的社會實踐內容,通過這種活動很好的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基于雙方的配合,得到更加高效的學習效果[1]。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社會實踐教學的表現形式
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并利用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為學生豐富文化和生活,激發學生音樂熱情,增強學生音樂素養,核心在于從課堂內外的實踐,校園內的表演以及社會上的演出等方式,提升學生對于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在課堂內部的教學實踐中,應當根據相應的時間地點以及音樂內容,進行音樂專業的訓練。如樂器的欣賞演奏、演唱聲樂作品、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等等,通過這種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積極和主動的生活。此外在學校的校園內實踐中,活動并不僅僅屬于時間與地點,這也是一種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的形式。校園內藝術實踐活動的展開需要廣泛地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的拓展興趣愛好,讓學生主動和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教育專業的社會實踐中,并構建出完善和科學的音樂教學氛圍。這種音樂教學的過程主要包含有學校社團、學校的表演等,讓學生接觸到多樣化的音樂和內容。其次是在校園外的實踐中,基于不同的實踐活動產生隨機性,基于社會實踐、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檢驗音樂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多樣化的音樂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提升高校的音樂文化氛圍,另外對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而言,也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并活躍學生的個人生活,在理論知識上塑造出相應的舞臺,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豐富和廣闊的空間。在學生參與音樂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認識到首先讓音樂專業的教學課程化,而不能隨意且臨時的設置音樂實踐活動,另外還要有規劃的設計活動,讓專業的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安排好固定的活動地點和活動場所[2]。根據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合理協調不同主體。音樂藝術社會實踐的形式和內容一般情況下都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不可讓教學和實踐內容脫節,當然實踐活動本身是補充課堂教學的手段,所以不能喧賓奪主地占據課堂教學時間。教師要認識到音樂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之間互相補充和滲透的關系,使融入實踐活動的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與優化。教師要將整個體系構建得更加具有層次感和規范性,保證實踐教學的形式與內容能夠滿足規范和流程要求,并引導教師對其進行總結和監督,保證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收獲到真正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經驗。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和引導學生,為學生構建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煉自己,這也是培養人才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手段,通過這種方式讓理論知識更加具有應用能力,以此滿足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這對學生個人的成長也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學生必須要從課堂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中主動探索和研究,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三、高校音樂教育進行社會實踐的具體路徑
(一)高校應當推動構建音樂教育社會實踐平臺高校音樂教育應當主動的引導和推動構建社會實踐平臺,從政府的政策法規到社會企業的資源供應上共同著手,由高校音樂學科提供相應的音樂資源導入到社會實踐平臺中,相關的政府管理部門發揮出引導、協調、組織以及政策保證等功能,為了進一步推動社會音樂的快速發展,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音樂扶持政策,保障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在社會中的應用。同時利用音樂教育資源為本地區的文化產業提供幫助。將高校的音樂教育資源與社會音樂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建立高校與社會之間的協同合作機制。引導更多的音樂專業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發揮出為社會服務的功能,增強對高校音樂資源使用的評估和引導作用,提升高校音樂資源的實際使用效率[3]。從高校在當前社會實踐體系中產生的服務作用來看,高校的音樂教育資源,在社會實踐中應當遵循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結合的作用。對政府部門適當的引導和鼓勵高校承接社會音樂文化項目,并引導高校積極參與到社會文化的競標與服務中。一方面承辦音樂文化項目,另外高校還要在市場文化競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音樂創新。讓音樂文化更加高效的融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高校也可以圍繞著社會實踐活動提供相應的音樂教育資源,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訴求。在音樂教育發揮社會服務功能時,高校應當組織學校內的藝術類社團和音樂類社團構建社會服務組織。政府部門也應當及時地對高校學生進行引導和關注,通過高校舉辦的社團等推動高校的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的個人音樂素養。政府部門應當從文化實際需求和文化特點出發,對高校的服務功能和實踐功能產生積極的引導,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服務中,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另外學生可以利用藝術演出和音樂會等形式,增強高校音樂教育和社會文化發展的結合。以文化下鄉和歌唱比賽等方式,推動社會藝術以及藝術資源的有機融合。一方面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音樂作品,另外還可以讓學生獲得體驗生活的平臺。這也為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幫助[4]。
(二)進一步完善高校音樂教學社會實踐體系高校音樂教育和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是音樂走向社會的重要體現方式之一。一般情況實踐教學作為一種對學生音樂能力的考驗,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教學中,應當圍繞著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出發,培養學生在音樂領域中的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而言,開展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社會實踐經驗,并擴大認知的范圍,另外還要對自身價值進行有效地發揮出來。為了提升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高校應當針對音樂專業實踐以及校內外的實踐等提供相應的社會實踐教學體系,利用開放和自主的實踐形式與內容,促使音樂教學課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高校應當構建學術水平過硬和更加穩定的教師隊伍,這也是高校對音樂教學實踐予以優化的重要措施。在強化高校原有教師隊伍的基礎上,高校可以聘請相應的音樂教育家和音樂家作為高校兼職教師。調整對學生音樂專業能力的評價機制,以創新實踐、課程實踐以及社會實踐作為核心,評估其教學評價體系,此外高校購置相應的演出設備、強化經費管理、建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方式,改善高校的音樂實踐教學條件。
(三)拓展高校音樂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應當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社會服務功能,將資源投入到農村文化構建中,并以此產生社會服務的功能。農村地區的音樂建設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策略。在高校音樂建設的過程中,已經成為新農村地區的主要發展因素,同時音樂人才培養也應當向著農村音樂文化進行傾斜。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政府應當適當的強化對公共音樂的建設,增強高校音樂專業和鄉村地區文化機構的聯系。伴隨著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充分挖掘了農村地區文化市場的潛力,并已經成為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高校音樂專業和農村文化機構之間的合作,也成為農民發展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保障之一。基于音樂文化的導入,讓鄉村地區的文明面貌得到改善,優化鄉村地區的人文環境,為農村地區的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夯實基礎。當然高校音樂專業還可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結合,為社會文化的傳承提供保障。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還可以針對社區的老年音樂文化需求進行引導。目前國內已經逐漸進入到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老齡化和人口基數規模較大,這也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發展老年文化教育事業,是未來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措施。音樂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通過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提供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老年音樂文化中,產生和老年人互相溝通和了解的狀態,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多文化保障,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四、總結
高校音樂教育應當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以音樂的社會服務功能作為基礎,提升高校的教學的知名度,并推動高校學生提升自我的價值,增強學生在社會上的實踐能力,為音樂產業的發展,以及音樂藝術的發展提供幫助。同時,基于自身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與完善,滿足高校對音樂教育和社會服務功能的訴求,讓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更加顯著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敖琪.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探討[J].勞動保障世界,2019(35):78.
[2]林雯.“新國標”引領下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黃河之聲,2019(09):75.
[3]景禎.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實踐教學的反思與重構[J].藝術評鑒,2016(08):72-74.
[4]羅靜.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三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戲劇之家,2016(01):212.
作者:李虹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