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自信下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致力于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穿青人作為少數民族的共同體,主要是在貴州,外界對穿青人的了解知之又少。本文基于對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勺窩村穿青人的深度訪談和實地考察,對穿青的來源、習俗、信仰、服飾等文化方面進行調研,闡釋穿青人文化的現狀,及提出文化傳承的建議,致力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讓大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堅定文化自信。
一、穿青人的來源
穿青人可考的歷史始于明代,因為明代時貴州設立布政使司,貴州成為了省級行政區劃,這是貴州政治的一個里程碑,也是穿青人開始形成和發展的起點。《重新調查報告》記載到:“其中‘土人’以吉安府廬陵縣大橋頭……經湖南轉廣西,取道獨山、都勻、輾轉數年,于明洪武七年來到貴陽”。因此,穿青人認為他們祖籍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明洪武七年間,因征南北調來到貴州,但由于淵源存在諸多爭議,近年來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研究。
二、穿青人豐富多彩的文化
(一)穿青人的圖騰穿青人有獨特的圖騰崇拜對象——山魈(猴的一種),他們以山魈為神,并自稱為“山魈人馬”。傳說是山中的一種獨腳鬼怪,極其兇猛,后被穿青人降服后,就一直為穿青人服務,而被降服的這個鬼怪即是山魈,因此在許多生活、生產用具上,穿青人都會刻鏤其圖像,旨在尋求平安護佑。
(二)穿青人的信仰穿青人信仰五顯神,把五顯視為“恩神”、“家神”,世代供奉,并成為穿青人特有的一種民族儀式,這也是其他民族沒有的。同時穿青人有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家家戶戶都會在家中設有五顯壇,其供奉位置也是非常講究,主要置于堂屋正面的左上方,代表著家族在五顯神的護佑下平安順利、家業興旺,當然這種五顯壇,除了有一個“神壇”,還有一堂“神榜”,“神榜”上主要有“天、地、君、親、師、位”幾個字,這幾個字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而且這種五顯壇,是這一族群特征風貌的文化象征,是該族群思想文化和觀念意識的匯集。因此穿青人信奉五顯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穿青人的部分信仰也逐漸消失。
(三)穿青儺戲(慶壇)穿青儺戲也稱為“慶壇”、“跳菩薩”,這是穿青人一項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儺戲本身不是一種信仰,是穿青人信仰的外在儀式,反應著一種歷史記憶和先人行為儀式。儺戲還分為兒童儺戲、青年儺戲、老人儺戲三種,目的主要都是祈求安康、順利平安。同時儺戲的表演過程主要:起壇、慶壇、收壇三個階段。慶壇是儺戲儀式中最隆重的部分,是整個儀式的主要部分,其中慶壇的“壇場”設在主人家堂屋內,進行專門的布置,當布置就緒后,慶壇開始。當然,穿青人儺戲也具有一定的本土特征,它具有戲種原始、祭祀對象獨特、面具原始淳樸等特點,充滿著本土色彩,沉淀著民族歷史文化。
(四)穿青人的語言穿青人原先使用的語言為“老輩子話”,現已多不使用,現在普遍使用貴州當地方言。但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這種方言的痕跡,如“f”變“h”,“ian”變“ie”等,這種語言目前尚未查出確實證據,來證明是否是獨立的民族語言。
(五)穿青人的服飾服飾是穿青人最明顯的外部特征之一,其中女性服飾最為典型。腳穿細耳草鞋,扎青色的一種綁帶,主要穿“三節袖兩節衣”,梳“三把頭”,同時耳戴大勾環。其中“三節袖兩節衣”即表示穿青人的衣服主要用青藍兩種顏色拼接而成,上節青色至腰,下節藍色至小腿,衣袖分為主袖和活動套袖,穿著時會在主袖外面套兩層活動套袖,而且一層比一層短,看上去如三節連成,同時衣角會用白布鑲邊,衣襟鑲云勾花邊。但是也由于“三節袖兩節衣”較為寬大,不方便勞作,穿青人還習慣扎一種青色腰帶。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只有少數人還保留著穿青人的服飾。
(六)穿青人的建筑穿青人在建筑過程中講究因地制宜、簡單實用,傳統民房主要以“木房”為主,采用穿斗式和懸山頂式結構,且房屋整體坐落于石頭臺基上,木屋中間為堂屋,主要用來供神、祭祀用,堂屋左右兩邊的建筑則分為兩層,一層是穿青人生活區域,一層前半部集廚房、客廳等功能為一體,后半部分主要是臥室;二層則主要為倉儲空間。
(七)穿青人的婚俗文化穿青人的婚俗禮儀極其復雜,主要分為姑表聯姻和背雞認親、禮物和陪奩、打親和鬧親、草鞋陪嫁、砍親路和照親路、趕親、討奶母錢、站花和試新娘、披露水衣和帶雨帽、圓房、井邊回門。每一項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比如草鞋陪嫁:表示出嫁的姑娘家庭不管好壞,在出嫁時的嫁裝都有一捆草鞋,新娘到夫家之后,一個月內不可以打草鞋,要用草鞋陪嫁才百般順利。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古老的習俗逐漸走向消亡了,慢慢退出人們的視線中了。
(八)穿青人婚俗中的雞文字符號穿青人的民族特色文化中,雞的文化符號非常活躍,尤其在穿青人的婚俗習俗中非常明顯,因為雞在穿青文化中除了祭祀、裝飾等功能外,還包含著深刻的文字象征意義,有著穿青人的保護神、光明生活、吉祥、生命力等象征意義。因此雞已經成為影響穿青人婚姻參與者精神生活的力量,作為滲透在穿青人婚姻中具有信仰色彩的物象和事象。其中“背雞認親”“以雞譬女”“引路雞”等尤其明顯。
(九)穿青人的喪葬穿青人的喪葬過程復雜,一般五到八天,主要包括:送終、停喪、治喪、出殯、安葬等過程。其中還有為逝者穿壽衣、做法事等習俗。
(十)穿青人的節日習俗穿青人主要是過農歷節日,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節日。和漢族基本上相似,但唯一區別是,穿青人有自己特有的古老節氣,那就是九月二十八,相傳是五顯神的生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殺雞祭祀,敬供五顯菩薩。
(十一)穿青人的民歌文化民歌是一個民族文化藝術的象征符號之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而又有魅力的民歌文化,穿青人也是一樣。民歌種類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尤其是穿青人受到地理環境和生活習俗的影響,創造出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民歌藝術。穿青人的民歌主要分為山歌、小調、哭嫁歌和祭祀歌四大類,不同的種類所代表的也具有不同的含義,如祭祀歌,旨在為了祈福和還愿等。
三、穿青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增強民眾文化自信地方民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地民眾應積極弘揚傳統文化,讓地方民族文化“走出去”“請進來”,建立地方文化研究的開放格局,助推文化交流。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是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文化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力量。同時,讓傳統文化走出去,可最大限度的擴大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加強地方文化的認同感。請進來則實現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加深對地方文化的理解。因此,地方政府可舉辦以地方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演出、展覽等,促進多民族文化交流。
(二)合力助推傳承發展穿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力量。首先,地方政府應加大資金支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地方資源。其次,可以將高校教育適當融入,擴寬穿青文化知名度,吸引有興趣研究穿青人傳統文化的工作者,結合時展的特點,進行創新,使其煥發新的活力。最后,可以發展第三產業,比如建立服裝加工廠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改善傳承人生活狀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總之,應該從各方面加大對穿青傳統文化的扶持力度,對穿青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發掘和整理,幫助其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
四、結論
穿青人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烙印,但是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受到了現代化的沖擊,隨著時間的流逝,在長期民族雜居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當地少數民族和漢族文化的影響,而逐漸被同化。如今,對穿青人文化的研究不多,成果較少。探索和研究穿青人文化,對其文化是一種保護,也是對民族識別的一種參考,有利于穿青人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保護民族文化的精髓,維系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作者:趙雅妮 彭燕青 曹紅進 余飛亞 張戌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