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政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教學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校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中,志愿服務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的社會實踐,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實踐性。獨立學院在思政課的社會教學實踐中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和創新性。因此,在獨立學院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結合志愿服務,能夠助人自助,形成新穎創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探究,從個體性教育到社會整體性教育,采取“三步走”的模式來建構,與思政課教學結合,由外化內從志愿服務的社會實踐到思政課的實踐教學。
關鍵詞:獨立學院思政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教學
一、獨立學院思政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和優勢
獨立學院在教學模式的變革和自主性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具有創新性和靈活性。眾所周知,思政課的教學實踐的完成效果和質量是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主體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體現。也同時關乎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不斷地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積極倡導志愿服務,這對于開發實踐教學的資源和形式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獨立學院的自主教學的能動性強,在創新教育和創新模式上能夠做出新的嘗試和新的,因此,在獨立學院的思政課的教學中,志愿服務的積極倡導和模式引入有利于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和開拓。志愿服務是一種自主、自愿、有愛、互助的一個交互性過程。它以服務性為前提,在無私奉獻、真誠有愛和互助進步的服務精神和宗旨下進行。志愿服務者在整個的交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身的知識技能以無償無私的奉獻精神給予社會困難群體一定的幫助和協助,志愿服務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也能夠在互幫互助中推動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傳統。并且在相當程度上能夠有助于整個社會的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基本保障制度的發展。因此在獨立學院的思政課題的社會實踐教學中,不斷地積極引導和加入志愿服務的實踐,不但能夠豐富思政課的社會實踐,更加能夠豐富整個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化目的。通過志愿服務,能夠從具體的社會實踐和行為交互中,讓學生們體會到助人為樂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精髓和要旨。
二、獨立學院思政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的教學模式
在比較分析思政課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之后,基于獨立學院的思政課的教學實踐的模式創新的視角,從志愿服務的具體實踐中討論,以“三步走”的模式,創新獨立學院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模式,建構一個志愿服務意識走進思政課堂、思政課社會實踐走進志愿服務、志愿服務體系走回課堂的三步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一)志愿服務意識走進思政課堂
從思想理念上進行初步意識形態的教育和概念傳輸,是思政課社會實踐融入志愿服務的最基礎性的開始。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志愿精神,講解志愿服務以及志愿者的概念,同時討論和引導學生們去樹立一個志愿服務的意識,并且積極努力具備志愿服務應該具有的各項基本素質。在獨立學院的思政課理論教學中,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程中的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歷史人物開始,使學生們能夠形成一個初步的榜樣意識和英雄概念。并且在獨立學院的相對寬松和創新的教育環境中,創新思政課的課堂教育,以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展現出當時的英雄人物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同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安排融入相應的志愿精神的教育。特別是在講授關于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崇高信念的知識環節,可以吧志愿服務的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和崇高信念,融入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去培育他們的基礎價值觀和基礎人生觀。并且在對大一學生進行基礎性培育的基礎上,在他們進入到大學二年級的思政課教學中,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課程中,關于真理和價值的討論,就可以引入一些志愿服務的現實案例,去進行分析。并且在做過志愿服務的調查研究后,筆者發現志愿服務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付出和收獲,回報和感恩,再比如一個人的力量能否實現對于別人的幫助,這些問題其實在我們對大學生進行志愿服務基礎性概念教育的時候就能夠很好的去積極引導他們。比如第三章的第三節內容“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我們就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和開研討會的方式,從志愿服務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哲學問題,逐漸的培育學生們的哲學思維和社會主義意識。在整體的綜合的思政課的課堂理論教學中,通過交流和討論,能夠在學生們的意識形態中形成一個基礎的概念,同時最主要的也能夠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知道榮辱,也能夠在學生的相互討論和觀點的切磋中,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思政課的課堂理論教學的有趣和生動。
(二)思政課社會實踐走進志愿服務
思政課的社會實踐有很多種形式,但是由于獨立學院的基礎建構,對于思政課的實踐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少思政課的社會實踐的平臺和實踐渠道。但是志愿服務的形式多樣而且組織結構靈活,因此,在思政課的社會實踐的教學環節,我們應該走進志愿服務。怎樣服務,如何進行,這都是需要在具體的實踐中去檢驗的。知行合一,在思政課對于志愿服務理論教學的“知”的基礎上,走進思政課對于志愿服務“行”的階段。那么如何創新和開拓志愿服務的平臺就成為了一個必要且充分的條件了,這個時候獨立學院的優勢性也就可以進一步的發揮出來了,獨立學院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公共服務的平臺的,那么可以通過學生在校內搞募捐,到校外去拉贊助的方式來進行集體集資,或者是通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平臺去召集資源,然后在由思政課教師牽頭以輔導員團體為基本單位,開展從市區到鄉村的一系列的志愿服務。比如在社區捐贈圖書和愛心幫扶,比如在開展“三下鄉”的活動中隨著志愿者們一同給貧困地區的兒童捐贈物資等。并且在積極應用和掌握互聯網互動的技術的條件下,建立一個志愿幫扶的客戶端,并且加入創新創業的團隊力量,開展公益活動。建立起一個由思政課到志愿服務再到公益項目的一體化的平臺渠道,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思政課的社會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更加能夠為志愿服務項目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參與方式。
(三)志愿服務體系走回思政課堂
在參與和實踐一系列的志愿服務的過程后,再次回到思政課堂教學中,進行一系列的再討論,形成學生自己的實踐報告和心得體會。然后思政課的教師們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多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去表達自己在參與志愿活動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體會,可以是調研報告的形式,用具體的數據說明志愿服務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或者說志愿服務中的環節性漏洞;可以是改良方案,用切身的體會去發現志愿服務中的一些組織管理的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改良的具體措施;更加可以是從創新創業甚至是獨立學院的自我發展的角度去提出一些課題,通過結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和志愿服務,來研究獨立學院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從公益項目的角度去發掘更多更有價值的創新平臺和學習途徑。豐富和發展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也能夠開拓志愿服務的渠道和平臺,更加能夠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思政課的生動有趣性和實用性。
三、結論
獨立學院的思政課社會實踐的創新模式,需要加入志愿服務,而且志愿服務的平臺更能夠豐富思政課的社會實踐。從“三步走”的模式出發,是對思政課整體的一次創新,也是對于思政課的教育性和實踐性的一種長期的有效機制的融合和豐富。
【參考文獻】
[1]王為正,劉佳,蔡迎春.志愿服務的幸福感[J].思想理論教育導,2012(05).
[2]房慧.美國高校服務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1(3):78.
[3]張玉蘭.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99.
作者:李蘭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