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資管行業不能脫離服務實體經濟目標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資管新規過渡期于2021年底結束,2022年,資產管理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4月24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資管峰會在北京舉行,諸多專家和行業人士探討了資產管理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證監會原副主席屠光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中國光大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付萬軍等發表了演講。論壇上還發布了《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1》報告。截至2021年底,中國資管市場規模達到134萬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11%。
尚福林表示,整體上看,資管行業已經走向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截至2021年底,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等支持實體經濟的規模約25萬億元。銀行理財、信托資金、保險資金,通過直接或與基金公司合作等方式參與到資本市場中,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多的長期、穩定的資金。但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總體上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資管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
尚福林表示,下一步應該從四方面加快發展。第一,苦練內功,加快資管機構的轉型。要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第二,堅定轉型方向,優化資管產品的供給。下一步,仍要拓寬投資渠道,搭建覆蓋全生命周期匹配不同風險偏好的產品體系,探索發展私募股權基金、資產證券化、海外投資、家族信托等產品和配置組合。第三,革新投資理念,不斷深化投資者教育。第四,培育良好的市場生態,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屠光紹表示,市場需求轉型是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第一個轉型是居民財富結構轉型,體現在從儲蓄到非儲蓄、從實物資產到金融資產。第二個轉型是經濟動能轉型,必然導致產業結構和資產結構的重要轉型。資管行業怎么把社會資金有效引導到新的經濟動能,經濟功能轉型必然帶來資產結構、資產特性、資產特征、資產形態的重要變化。第三個轉型是理財方式主體的轉型。這對機構投資人是重要的動力。
對于如何形成長期投資的發展生態,屠光紹表示,基礎制度對于穩定預期,包括資管行業和整個資本市場發展都非常重要。同時,長期投資需要有長期資金的供給,加大長期資金的供給,加大長期資金進入資管行業、進入資本市場,這是發展生態轉型的重要內容。
付萬軍表示,“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產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財富管理行業應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一方面當好財富管家,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向金融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好產品;另一方面幫助老百姓培養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等健康投資理念,提高老百姓的理財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
作者:劉慧 單位: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