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產業的不斷升級轉移,城鎮化建設在不斷推進,地區之間的比較優勢逐漸弱化,農村勞動力轉移選擇就業的空間越來越大,再加上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了新型的就業模式,都使得我們政府相關部門要根據當下的經濟發展及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和創業,最終實現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勞動力的高效就業創業,為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性能量。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村產業;農村勞動力
城鎮化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城鎮化建設也飛速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已取得傲人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其中以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再就業和經濟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尤為明顯。本文從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出發,探討了兩者之間的促進與發展的途徑。
一、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現狀分析
在經濟發展中,新型城鎮化為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做出來很大的貢獻,歷史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要想順利推進城鎮化建設,需要政府、社會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參與,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1)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城鄉統籌存在差距。當前,雖然城鄉統籌社會保障制度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農民工戶口以及工作種類的很多限制,很多用人單位在農民工入城務工方面的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比如醫療、教育等方面都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村勞動力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很多城鎮勞動力能夠享受到的社會保障制度,農村勞動力都沒有能一視同仁得到保障。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農民工城市化的進程,挫傷了農村人口往城市轉移的積極性,因此,積極構建統一、有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成為城鎮化推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較為單一,轉移速度緩慢。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較為單一,再就業難度大。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結構仍以農業和工業為主,其中從事農業人員還主要以小農經濟的人力務農為主,不具有現代農業規模化經營的能力。而進城務工的勞動力主要是在從事工人或者一些以出賣體力為主的工種,主要以勞動密集型工作為主,造成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單一化;另一方面,勞動力轉移速度緩慢?,F在很多鄉鎮企業沒有了從前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同時城鎮化過程中,城市自身的就業形勢就很嚴峻,再加上每年又有很多應屆畢業生就業,這就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空間被大大壓縮,使其轉移的速度趨于緩慢狀態。農村勞動力帶來的人口紅利被大大降低,造成用人成本的提高,整個企業的利潤降低,使得整個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一定阻礙。(3)勞動力市場不完善,行業存在壁壘。即便是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勞動力市場還不夠發展,其調節也存在很多比較落后的現象。從當前勞動力市場現狀看,受制于文化程度和職能能力水平,很多體面的需要腦力的工作都對農村勞動力存在一定的行業門檻和壁壘,這往往會造成社會對農村進城務工的勞動人員存在一定的偏見,同時也大大壓縮了他們的就業選擇空間,不利于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4)農村勞動力就業素質不高,缺少競爭力。外在的因素固然是導致農村勞動力就業選擇空間小的因素之一,但更多地還是要從自身出發,有一個客觀事實就是,農村勞動力的素質較之城鎮勞動力來說,確實低一些,也就造成他們沒有辦法獲得更高收入的工作。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推進途徑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強社會制度建設,推進相關法規建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轉移農村勞動力的重要保障。新型城鎮化的順利推進,不僅需要城鎮勞動力的參與,更需要農村勞動力的參與。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推進農村勞動力社會保障體系,讓他們更好的享受到城市醫療以及教育上的資源,保障農民工合理合法的利益,是城市吸引農村勞動力的重要手段。同時,勞動力市場也要奉行公平公正的理念,讓農村勞動力和城鎮勞動力公平競爭,自主擇業,開放農村勞動力就業選擇的空間,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的服務體系,讓農民工在城市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更有尊嚴和更有安全感的工作生活。(2)加強職業能力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再就業。既然先天的教育程度暫時比不上城鎮人口,在勞動力市場尚缺少核心競爭力,那么相關部門可以給農村勞動力提供一定的職業技能培訓。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技術培訓。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通過對農民工技術的培訓,不僅可以解決農民工再就業的問題,還能夠為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力量。另一方面,加強對農村在就業人員培訓的財力支持。通過給予一定的技能補貼、舉辦專題培訓的方式,不斷鼓勵農村勞動力不斷新的技術技能,增強農村就業人員競爭力。(3)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鼓勵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一方面,推進農村勞動力的互聯網創業?;ヂ摼W的高速發展孵化出了很多新的工作,為當前人民的就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可以充分借助于這一優勢,推進廣大農村勞動力“線上+線下”新型就業創業模式。通過學習相關的運營技能,設計帶有農村特色的主題,實現自己的再就業。同時,也可以引導農村勞動力進行創業,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農產品的產業鏈,將農產品進行加工,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大力鼓勵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服務業不一定要勞動力轉移到城鎮來進行工作,農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天時地利打造第三產業鏈。通過借助農村的資源優勢,推進農村產業發展。以民宿為例,隨著城鎮生活條件的提高,他們對民宿、農產品等綠色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綠色產品、綠色旅游正成為當前社會旅游、消費的新潮流。廣大農村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資源優勢,結合時蔬和風景,打造集旅游、消費、休閑于一體的民宿,吸引外地游客前來消費,不僅可以推進本地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有效的提供就業崗位,吸納本地勞動力。綜上所述,城鎮化是一個國家的系統工程,是不可逆的歷史潮流。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城鎮化發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廣大農村勞動力的參與和轉移,我們要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不斷促進我國的經濟良性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經濟發展好了,人民口袋有錢了,才能有更好地精神生活,也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蘅.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地區經濟的影響——以重慶為例的CGE模擬分析[D].重慶大學,2015.
[2]楊璟.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安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模式的選擇[J].現代經濟信息(02).
作者:任惠杰 單位:夏津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