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室內設計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關于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科建設
(一)要有深具專業影響力、團隊凝聚力的團隊帶頭人
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團隊帶頭人應該具備以下條件:首先,一定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有實踐經驗,在本行業內有較強的影響力。其次,能善于整合與利用社會資源,并通過有效的團隊管理,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學經驗,能及時跟蹤行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準確把握室內設計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向,保持本專業建設在當地高職院校中的領先水平。第四,能結合校企實際情況、針對專業發展方向,制訂切實可行的團隊建設規劃和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實現本專業教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完善專兼結合的制度保障
通過校企合作雙方共同擬定的協議,明確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雙方的責任、權利。形成一定的制度,來保障行業企業相關兼職教師的來源、數量和質量。根據校企合作協議,學校專任教師和青年教師最好每學期輪流赴合作企業頂崗工作,使專職教師的企業實踐實現經?;陀行浴8鶕瞬排囵B需要,學院專任教師和合作企業兼職教師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這樣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一般而言,專業基礎性課程及教學設計主要由專任教師完成,實踐技能課程的項目和內容由雙方共同協商設置,并主要由具有企業選派具備高技能水平、經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講授。
(三)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團隊要成為校企合作的紐帶,將學院教學管理覆蓋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與企業共同保障學生半年至一年的頂崗實習的效果。通過學院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教學與生產勞動及社會實踐的結合,實現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學過程中,把設計師請進來,讓高職學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資深企業為依托的實訓體系,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有利資源,建立對內、對外藝術設計專業學員的實訓基地。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落實實訓與就業一體的實訓機制。
一、當代室內設計的核心價值和中心目標是解決問題
西方對設計存在這樣的解釋:“designisproblemsolving”(設計是解難),設計是以目標為本的。社會為什么需要室內設計,歸根到底其實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比如:家居空間設計解決的問題是創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辦公空間設計解決的問題是創造滿足工作需要且能促進工作效率的舒適空間;比如:專賣店空間設計解決的問題是創造符合品牌價值的商業場所,通過該場所促進品牌商品的營銷。例子再繼續舉下去會發現,每一項室內設計都是帶有很具體的問題需要通過設計來解決。室內設計師的職責就是要高效的利用室內設計的各項技術手段去解決問題。但生活中我們的室內設計往往會出現的情況是設計師做了大量的工作,業主也投入了很多的錢,但問題沒解決好。比如:說家居設計中,裝修設計過度追求豪華,反而忽略居住的舒適性;或者辦公室設計的過分花俏反而使人無法平靜工作;再比如現代商業空間設計中要求室內設計師要結合市場營銷的知識開展空間策劃,否則達不到推廣品牌價值和帶動商品營銷的目的,等等。避免上述問題出現的方法首要的就是改變設計觀念。設計師在開展室內設計的過程中始終遵循“解決問題”為設計目標,而且設計師和設計機構還應該用這樣的設計理念去引導群眾,讓群眾能得到更舒適的室內設計。其實室內設計追求的就是空間的“好用”,著名設計評論家王受之先生就提出過“好用的設計就是好設計”,因為好用的設計已經把設計問題解決的非常好。室內設計師如何才能創造“好用”的設計,這就需要設計師務必要掌握好設計技能,還要深入去體驗和了解生活,同時還要適當的學習建筑學、人類學、歷史學、哲學、市場營銷學、科學技術等學科領域的知識。
這些歐美風格的設計都是以其古典、奢華作為賣點吸引群眾,而且挺受中國群眾的歡迎。這種“歐陸風情”的盛行在此暫且不論應該如何對待。但我認為當代室內設計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更加適合中國群眾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中國群眾可以在自己的傳統中體驗到生活的美好。當然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不是生硬的套用傳統做法,也不是刻意盲目的使用傳統元素或風格進行室內設計。而是需要設計師認真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深入消化傳統文化的優缺點的基礎上進行室內設計。當代的室內設計應該創造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現代設計技術的完美結合。其實我國傳統設計中有很多精髓的,比如:廣州的騎樓就有避風雨、防日曬的特點,特別適合廣州這種南方多雨的城市。而且樓上住人,樓下街道,“商、住”得到完美的功能統一;還有中國傳統建筑追求“天人合一”,這一思想恰恰與現代人“回歸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等等。因此,我們應該在傳統文化中可以提煉出更多的設計精髓,設計師們應該把這些傳統精髓融合到當代的室內設計中,以營造出具有傳統文化精神而又現代舒適的空間設計。國內萬科地產的“第五園”項目就是一個融合傳統文化于現代生活的住宅樓盤。“第五園”營造了詩情畫意的中式氛圍,大面積的戶型很適合中國人的居住特點,場所建造成本控制也經濟到位,整個場所設計上很符合中國人的性格和居住文化的特點。萬科“第五園”可以說是一個很成功的設計。中國人有中國人獨有的性格特點、歷史背景和精神需求;同時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各省各區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各異。我們要在中國特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特點上創造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室內設計。
二、結語
當前的市場環境可能略顯浮躁,也可能存在少量的干擾,但室內設計師和機構要保持相對的冷靜,建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和群眾創造高品質的室內設計。在此我期望全社會能逐步建立有健康的設計觀念,我國當代室內設計能得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陳登科 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用科學發展觀思想,指導濰坊地域文化元素運
用于現代室內設計中色彩運用和圖形表達,十分質樸,節慶氣氛濃厚。還有高密剪紙,動物、植物、民間傳說、圖騰、祈求吉祥如意的心愿等都能成為其創作的素材,藝術形式感非常強。還有泥老虎、布老虎等這些具有象征寓意的圖案紋樣和實體,均是形式和內涵完美結合的文化符號,濰坊的設計界應該用設計語匯,重新詮釋這種形式感與實用性的結合。
二、以濰坊地域文化為背景,深化“以人為本”理念,創造宜居空間環境
室內空間的真正主角和核心是人以及人在空間中的活動,室內設計的本質是為使用者創造一個舒適方便的內部環境。如果一味專注于對濰坊地域文化的表達和歷史文脈的折射,則就背離了空間最初的實用功能原則。傳統要繼承,文化要發揚,但應時刻謹記,傳統的濰坊民間文化也是以人為本而發展起來的,離開人的使用,任何文化都無法形成。時代走到今天,我們要以現代方式繼續傳承地域文化的精髓,創造健康、環保、舒適、宜居的空間環境,滿足使用者精神、物質和社會等多層次需求,促進人和環境的良性發展。
三、營造地域化的室內環境小氣候,順應濰坊當地氣候特征
濰坊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屬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為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氣候。特殊的地形,導致了氣象要素的不同變化。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秋季天高氣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風頻吹。年平均氣溫12.6℃,年平均降水量不足700毫米,這是戶外的大生態環境系統的特征。而室內空間則是提供人類使用的、人為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環境。濰坊當地的氣候因素的性質、特點等共同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四季分明、豐富多彩的居住環境。將濰坊室內空間的小氣候地域化,根本目的是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在順應本土氣候的基礎上,維護生態平衡,創造出合理健康的人居環境。我國眾多地區、地理條件的差異,導致室內設計小氣候營造和用材等方面存在差異。要體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必須順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以及地理特征、所在位置等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要想深入做好室內環境設計,必須要著眼于室外,對外部環境氣候特點有足夠的了解。全國從南到北室內風格類似,缺乏創新,忽視了內與外的環境關系的深入分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室內環境包括空氣、溫濕度、光、聲等因素,也涉及空間開敞度、適宜度等,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接近自然,是適應地域性的基礎。當地的室內環境是整個大的生態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其中一環,是相互制約的關系。濰坊地區的降雨量并不算多,室內環境相應的并不潮濕,在材料的選擇上可以盡量選用耐干燥的材料,不必太過考慮空氣濕度的問題,在日照不足的底層空間,由于陽光稀少,濕度相對大,則在實木材料的運用上,要稍加注意其耐潮及耐久性。針對濰坊一年四季光照充足的特點,要充分將陽光引入室內,特別是冬季氣溫稍低,寒風頻吹的氣候條件,窗宜大面積地向陽,而北部則要密封隔風,但夏季炎熱,向陽的窗面積要控制在一定比例,不能過大,否則冬季不保溫,夏季不涼爽。在材料的運用上,冷熱傳導等屬性因素,值得依據冬冷、夏熱去做調整。自然通風、自然干濕度的平衡調節,也要依靠室內合理的平面布置,在空氣流動路線上,宜暢通不宜阻塞,充分理清季節性與地域性對空間平面配置的影響??陀^環境的視覺效果也應統一,室內、室外不能差異過大,將室外景色引入室內,與之協調,感受四季更替,也是順應自然環境氣候的做法。環保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杜絕、減少污染是室內環境創造的基礎內容,將綠色完整的生態系統思想應用于室內,做到合理設計,制止不必要的污染,是營造室內環境地域化的先決條件。
四、濰坊地域文化的室內設計的風格趨勢應簡約、時尚、現代感強
一、綠色室內設計需要把握的原則
1.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
關于室內設計,很多人在設計完成、裝修完工之后,常常后悔,后悔很多東西裝上去一點都不實用,完全成了擺設,這樣的室內設計不是我們所要論述的“綠色室內設計”。綠色室內設計應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必須始終圍繞著為人服務、滿足人的各種生理、心理需要這個中心。安居是所有人的夢想,現代人的安居理念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居有定所,更要求居住之地有品質,能得到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滿足,一方面,從生理方面來看,需要居住空間有舒適的溫度、流通的空氣以及明媚的陽光等等,這些可以讓人體感覺到舒適、消毒殺菌、遠離疾病;另一方面,從心理方面來看,室內設計能夠凸顯空間,能夠給人帶來美感,帶來心靈的愉悅?;谶@個原則,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設計對象的空間布局、服務對象的喜好、特質等內容,然后依據這些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
2.提倡原始的、生態的美
美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大巧若拙”的趨勢,越來越注重本真,本質的美感,室內設計也不例外,綠色室內設計正是高度契合了這一點。對這一原則進行把握就要求我們設計師在創造室內環境的過程中,不過分求新、求異、刻意雕琢,而是要充分展現材料的原始美、生態美,返璞歸真,設計思路要求“簡約而不簡單”,利用材料的原始美感達到一種意境上的升華。
3.節約能源
前面提到,“綠色”的含義不單單指的是一切從簡,但是節約能源是綠色設計的必然要求之一。“綠色”倡導的是“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我們在進行綠色室內設計時要以創造人舒適的居住環境為目標,但不能為了舒適而奢侈浪費,而是要適度消費,保證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該原則要求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設計材料,合理安排工序、科學匹配空間,以最小的花費實現最好的效果。
一、室內設計教育現狀
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因為地域與能力的不同具有較大差異,這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一個縮影。一方面是就業市場對于室內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的缺乏創新能力的畢業生。因此,了解市場對室內設計人才的具體需求,對于教育改革內容和手段的確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就業市場對室內設計教學的新要求
1.基礎理論知識
室內設計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學科,如果沒有美學、建筑設計、人體工程學、材料應用等相關專業的扎實基礎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各高校的室內設計基礎知識內容的教學一般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因此,一般高校都做得相當不錯,這也成為高校畢業生優勢所在。
2.創新能力
設計的生存價值在于創新,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僅憑扎實的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較強的創新設計能力。在高校室內設計教育中,仍然采用創新設計課程的方式來進行創新方法的教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加強課程實踐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創新設計方法、儲備優秀設計作品的基礎上,通過創新設計的實訓真正實現對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