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活動實踐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著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的狀況,在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也出現方向不清晰、主動發展意識欠缺等問題。這一情況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候表現得更加明顯。高中生對適合自己的專業不清楚,對如何進行院校和專業選擇很迷茫,對不同專業的就業方向和未來的職業領域知之甚少。而實施生涯規劃教育,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狀。因此,要開展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活動內容設置的實踐研究,幫助學生早日發現自己的興趣點,明確自我發展目標,滿足學生實現學業目標的實際需要。
一、高中職業規劃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高中生不明白職業規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了解,更談不上重視。部分學校開設的職業規劃課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效果不好。總的來說,高中職業規劃教育活動受冷遇,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學校方面的原因
1.職業規劃教育缺少專業的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方向指導的教師就是學校的各科任課教師。一般情況下,學科教師在職業指導方面的知識是相對欠缺的,他們對各個職業的特點、就業前景和職業規劃教育的了解都比較有限。高中任課教師工作時間緊、節奏快,他們平時很少有時間走出校園,深入了解社會的就業情況,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工作環境的限制。此時,指導教師往往就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往屆畢業生進入大學以后對所選專業的介紹的反饋,以及學生就業以后對自己職業信息的反饋,來進行職業規劃教育。2.學校缺乏專門設置職業規劃教育課程的動力。高中生學習時間緊,升學壓力大,高考成績的好壞對各個學校的招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最直接的短期目標就是提高學校的本科率和名校率,這與它的知名度及社會認可度有非常大的聯系。而學生考上名校以后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對學校來說是沒有什么影響的,致使學校缺乏設置職業規劃課程的積極性。
(二)學生方面的原因
1.學生普遍缺乏規劃意識。學生缺乏主動關注職業信息的意識,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不清晰,沒有人生目標。相當多的學生認為,只要將來的高考成績好,專業可以隨便挑選,到時候選擇比較熱門的、好找工作的專業,或者選擇待遇高、工作清閑的專業,就是正確的規劃。2.學生缺乏時間和有效途徑了解職業信息。高中生學習緊張,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各個職業的情況。而作為學生了解信息的主要來源,互聯網提供的信息往往又魚龍混雜,學生缺乏有效的途徑真實全面了解職業信息。
(三)家長方面的原因
1.家長缺乏引導孩子及早進行職業規劃的意識。家長對學生職業規劃不甚了解或不夠重視,缺少對孩子興趣的關注和將來要選取什么專業的考慮。他們認為高中階段孩子的唯一目標是把成績提上去,報考專業是高考以后的事。殊不知,在高一、高二時就應該關注、引導孩子對職業的了解,幫助孩子樹立對未來的認知。2.家長自身認知水平的局限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職業也在飛速地變化更新。由于知識和視野的限制,很多家長對21世紀的職業并不了解,或者說沒有機會、不愿主動去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此種情況下,家長無法對孩子進行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他們所能提供給孩子了解職業特點的機會也十分有限。
二、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置
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主要作用在于彌補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空白,幫助他們形成生涯規劃意識,提升生涯規劃能力,明確職業生涯目標,滿足其未來發展和全面成長的需求。高中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應按照學生的年齡和年級制定生涯規劃教育活動目標,具體可參考下表。為配合完成階段性職業生涯教育目標,每學期要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主題活動。職業生涯教育班會的主題課參考下表。
三、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內容的“五環節”
生涯規劃教育分為職業探索和學生的職業規劃探索兩個部分。依據不同的學情和學習階段,課程可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我的人生我規劃,我的命運我主宰。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引導,打破學生的認知局限,讓學生認識到人生規劃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人格修養、知識能力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為實現人生規劃做準備。課后,組織學生進行“我的職業夢想”一分鐘主題演講,對每一位學生的演講進行評價,并給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引導他們更好地探索自己心儀的專業和職業。第二環節:高中生生涯輔導內容需求的調查。調研學生最需要的職業規劃輔導內容,提高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關注度,為指導學生科學生涯規劃奠定現實基礎。第三環節:帶著GPS選專業———我們的成長季。引導學生從學習內容、所需能力、可能職業、就業遠景、開設院校等多個方面搜集自己理想職業的相關資料,在了解職業中體驗與感悟自己的職業生涯選擇方向,及早進行人生職業理想規劃,從而明確適合自己的專業和發展方向。第四環節:走親訪友談生涯。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通過對職場人進行訪談了解其工作狀況,切身感受、了解適合自己的職業或矯正職業方向,指引自我向著理想職業更好地發展。學生在完成職業訪談后,要按照要求完成一份“走親訪友談生涯”書面報告。第五環節:撰寫職業規劃書。幫助學生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使學生通過自己、他人的評價,客觀評價自己,感悟自己的價值,并就自我的專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進行系統、全面的思考,深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認知。
四、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實施要“三融合”
(一)教師指導與小組活動相融合
生涯規劃課要強調活動性,強調學生的體驗與感悟,但教師指導也必不可少。教師要針對班級各小組的目標職業進行專業、職業介紹,鼓勵學生對社會就業形勢和各行各業的工作情況及就業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指導學生深入和系統地探索感興趣的職業。在研究過程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實踐任務,教師提出問題并給予研究建議,幫助各小組完善研究計劃,并進行評定。
(二)與社會實踐課程相融合
學校應將“學生生涯規劃”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相融合。如采用組織學生進行職場參觀和見習等形式,讓學生親自經歷、感受理想中的職業日常。這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和直觀地進行職業認知,讓學生在親身的職業體驗過程中培養與未來專業選擇相關的意識與素養、知識與技能。
(三)與拓展型課程相融合
生涯規劃教育拓展型課程主要指通過邀請社會不同行業的代表或家長代表到校舉辦講座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相關職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職業的關系,豐富學生職業世界知識,促使學生在增加社會職業直觀感受的同時,正確進行自我認知和專業認知,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作者:張家金 單位:新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