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涉路施工交通安全管理新路子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圍繞《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著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四個名城”建設的戰略目標,全市城市軌道交通、立體高架等工程集中開工,市域內涉路施工總里程超80公里,涉及主次干道120余條,總工期跨3-5年,線長、點多、面廣,給城市道路交通通行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帶來極大挑戰。蕪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面挑戰,與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積極聯動,探索高密度城市建設下的涉路施工新機制。年均審查審批組織各類涉路施工項目300余起,涉路施工交通事故逐年下降,施工路段擁堵比率下降37.5%,路段交通類接處警減少40.2%,走出一條“一定一提一便捷”的涉路施工監管新路子。
一、定規范管理流程標準化
從以往的一些涉路工程施工區域發生的交通事故和擁堵情況看,部分項目建設、施工單位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雖然我國在公路和城市道路涉路施工范疇內,出臺了相關的技術規范,如公安部的《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GAT900-2010)》、交通運輸部的《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H30-2015)》等。但建設、施工單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于安全意識淡薄、自身利益、工期限制等原因,不同程度上仍存在著機制、流程上的安全隱患。對此,蕪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與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研究院、蕪湖中鐵城市規劃研究院等職能部門、科研院校聯合,綜合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多方意見,起草并出臺全省首個蕪湖市地方標準《涉路施工交通安全管理規范》(DB3402/T8-2020),這也是全國第一個涉路施工安全管理類規范。此規范對全市涉路工程從交通組織、施工責任、現場等方面進行全方面標準化管理,在各類道路施工交通組織技術類標準之外,補充了管理類標準,使得標準體系更加完備,將全市涉路施工監管納入標準化軌道。交警支隊秩序科副科長彭安蓉介紹道:“我們對長期占用道路施工應編制施工方案的項目,要求施工單位按規范編制施工期間《道路交通安全組織設計方案》,一方案一論證。對短期、臨時、移動及應急搶險等重復性較高的占用道路作業的施交警走進施工現場工單位要求編制《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方案》,經論證后納入各單位安全保障方案庫,在日常施工中可以即時調用。形成了以工期為閾值的長、短期兩套管理機制,避免了施工企業和管理單位的重復勞動。”“《規范》對我們在施工審批辦理、現場管理等環節做了明確規定,對行政管理單位和施工企業的權責做了清晰的界定,按規范執行,既提高了我們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識又規范了相關行政流程,形成了一個政企互惠格局?!笔徍形鬯芫W改造項目施工單位中鐵四局李曉鵬說。
二、提能力管理水平職業化
因涉路工程種類繁多,道路、橋梁等形式不一,再加之施工所用工法工藝不盡相同,對同一路段采用不同工法,對道路帶來的交通通行影響差別較大。建設、施工單位往往更傾向于采取方便施工、節省費用的方式,而施工對道路所帶來的影響卻被排在了次位。蕪湖市某公路橋項目上跨G205國道建設,施工單位擬采取在國道上搭設滿堂支架現澆混凝土箱梁的施工工藝,對道路交通阻斷影響明顯。后經交管部門審查論證后,施工單位采取了懸臂掛籃施工工藝,占路范圍縮減了70%,極大緩解了對干道交通流量的影響。蕪湖市長江路綜合管廊建設期間,部分節段涉及多個道路交叉口,施工單位原計劃采用傳統敞口明挖溝槽方式需封閉交叉口,對交通影響較大。經交管部門審查后,改用過路頂管方式,保障了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蕪湖市城市干道花津路涉及供水項目進行深基坑開挖,施工單位計劃圍擋道路范圍1200平方米,經交管部門論證建議,優化基坑止水帷幕形式,調整施工區域建材、機械、用房等平面布置,節省面積600平方米,極大提高了施工期間道路通行效率。“蕪湖交警在市政工程方面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經趕超了我們一線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蕪湖市華衍水務項目經理呂剛說。事實證明,公安交管部門如果沒有較強的公路和市政工程等專業技術,不能對各種項目建設工藝、工法了然于胸,即使掌握了各類交通安全組織規范,也很難在相關的評審論證中取得話語權。為了強化各類涉路施工評審論證等前期監管的主動權,支隊持續加強相關技術人才培養,大力培育警務技術專業人才,鼓勵在職民輔警參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格培訓和認證。目前,支隊在秩序、設施、情報指揮等技術型崗位已經具有國家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機電、建筑專業一級、二級注冊建造師5人,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1人,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1人,系統集成管理工程師2人,監理工程師2人,多人入選省、市各級專家庫、教官庫,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工程類職業素養、理論結合實際的專業團隊,建立了支隊自有專家庫體系,大建設期間所審項目未發生一起因審查失誤造成的安全生產責任問題。助便捷服務營商集成化為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和市政府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的總要求,支隊將涉路施工審批流程遷移至線上,通過政務服務網一站式服務,打造集項目申報、材料審核、聯合勘驗、審批反饋為一體的涉路施工占破路審批平臺。其中對用水、電、氣報裝等市政涉路施工工程項目,實行承諾備案制。一次申請、分段施工,每段施工長度不超過200米,總長度不限。通過線上申請、審批,符合條件的企業,審批部門將在0.5個工作日予以備案并下發聯合備案通知書。針對工程簡單、方案簡便,不影響道路正常通行的工程,經備案可直接施工;若施工要占用、挖掘道路、破壞綠化,施工方承諾對破路、破綠的修復不低于審批部門的恢復要求,經備案也可直接施工。“涉路施工占破路審批遷移到線上以后,所實行的聯合審批制度提升了住建、城管、交管等部門的協同辦公效率。承諾備案制的實行,釋放了警力也便利了企業。”交警支隊鏡湖大隊副大隊長周興斌說。涉路工程聯合審批制度將以往10天左右的工作時間縮短到了3天以內,極大提高了建設、施工企業的辦事便捷程度。2021年以來網上審批各類占破路162起,進一步營造了便民利企的營商環境和融洽和諧的政商環境。
作者:繆禮平 陳效寶 單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