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保險風險成因的綜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保障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準線”,更是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安全線”。但是,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本身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并且在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逐步推進的同時,全球化、信息化趨勢所帶來的一系列宏觀環境的巨變,也給社會保險帶來了不小的風險。為此,從風險產生的原因出發,將社會保險的風險大致分為制度風險、管理風險、經濟風險、財政風險、政治風險、社會風險等六類,分別進行討論,并加以綜合分析。
關鍵詞:社會保險;風險成因;風險分析
一、制度風險
1.籌資方式不夠合理。社會保險的籌資方式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其一,籌資比例不均。我國社會保障的收入籌資是由國家財政、企業和個人的繳費三方來分擔的,但目前個人繳費所占比例是比較低的,而國家和企業所占的比例維持在較高水平,負擔沉重。其二,籌資來源單一。我國傳統的社會保障籌資模式,主要采用現收現付制,來源過于單一。國家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資金來源,龐大的資金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而且還出現了分布不均的現象,一些地區經費短缺而一些地區則過剩,造成了資源浪費。2.政策覆蓋不甚廣泛。目前,我國社會保險的覆蓋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并且政策所涉及的大部分對象還是針對城市居民,雖然有一系列針對鄉鎮的社會保險政策,但與城市的發展水平相比,其社會保險種類相對較少,發展規模也不甚寬泛,沒有真正實現有效的政策覆蓋,從而不能有效保證鄉鎮居民的基本利益。同時,也由于農民的參保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沒有正確認識到參加社會保險的實質性作用,參保熱情低,缺乏積極性,不利于鄉鎮政策的落實和社會保險的普及。
二、管理風險
1.法律體系不夠健全。目前,我國社會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這是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本身起步比較晚,而且我國處于一個特殊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沒有現成的完美的社會保險法律體系可供參考,更無法照搬發達國家的已有經驗,只能通過不斷摸索,根據實踐需要來逐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如此建立起來的法律體系不僅發展速度緩慢,而且在某一地區試行成功的法律法規要推廣到全國范圍也會由于地區差異遭遇重重困難。2.管理機構不夠專業。從管理機構本身來看,機構的設置欠缺合理性,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險實行“統賬結合”的模式,而其中的社會統籌部分,實際上并沒有高度社會化、專業化、統一化的社會保險機構來運作,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社會保險事務運作上出現高成本低效率的現象。其次,從管理人員方面來看,當前大多的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專業的人才十分稀少,甚至還有些機構的社會保險人員沒有進行過相關培訓,缺乏工作經驗,工作時自然會出現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差等一系列問題。
三、經濟風險
1.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資本國界”這一概念在不知不覺間被逐漸弱化,資本在國際間的快速流轉基本已經不再被國界所桎梏,如此一來便打破了以往我國社會保險制度供給與資金使用的均衡狀態。收入差距的不斷加大,使得社會保險制度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目的更加難以實現;資本大規模的跨國流動,蘊藏著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對停留在金融市場中尋求增值機會的社保基金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2.產業結構變化。我國已步入社會和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的變化導致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逐漸被知識密集型產業所取代。機械代替人力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不僅減少了大批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崗位,還使得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崗位的準入門檻也有所提高,大部分普通勞動者無法勝任,因此陷入失業困境的勞動者增多,社會保險投入加大。隨之而來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勞動者為了謀求生計,開始選擇靈活就業。近年來,我國的靈活就業人員數量與日俱增,靈活就業已經成為除正規就業之外最重要的就業方式,靈活就業人員的增加使得社會保險的管理面臨新的挑戰。
四、財政風險
1.養老保險財政風險。由于醫療水平的發展,老年人壽命延長,而養老金的繳費率并沒有將此情況考慮在內,導致了極大的養老金缺口。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領取養老金的人數逐年增加,而繳納養老金的人數逐年減少,且部分效益低下的國企還出現拖繳甚至不繳養老金的現象,導致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財政壓力進一步加大。2.失業保險財政風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的同時,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被知識密集型所取代,失業人員也在不斷增長,形成了結構性失業。失業人員的增加,加大了失業保險基金的支出,從而加大了失業保險的財政風險。3.醫療保險財政風險。由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提出,各級政府將巨額的資金投入到醫療衛生行業以及相關產業,再加上我國醫療費用增幅較快,醫保籌資增長乏力、支出強勁,特別是在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老齡人口的醫療保險支出占比增長明顯,增加了財政的支付風險。
五、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指由政治行為帶來的風險,社會保障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政府在面臨風險時的一種應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保障的風險,就是政府風險。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社會保險體系中,政府擔任著極其重要的工作,社會保險的政治風險,主要就來源于政府。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社會保險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政府完成的,政府的選擇與行為直接決定社會保險的保險對象、保險程度及保險方式等,對社會保險有決定作用。
六、社會風險
1.老齡化趨勢加劇。由于我國老齡人口本身基數較大,而醫療水平的提高又使得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這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引起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客觀上引發并加速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主要會導致兩大風險。其一,老年人比例增加,養老金的繳納不能滿足發放,為了彌補養老金存在的缺口而進一步提高繳費比例,那么會給參加社會保險的年輕勞動者繳費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其二,老年人身體狀況通常情況下比較差,隨著老年人平均期望壽命的延長,享受醫保的時間相應延長,對我國的整個醫療保險費用的承受能力產生了巨大的挑戰。2.女性勞動者比例不斷增加。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不同工作崗位上,女性勞動者數量將會逐年增加,所占比例也會隨之提高,這會導致一些新的風險產生。其一,女性有面臨生育的需要,社會保險中的生育保險的需求會隨女生人口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特別是“二胎”政策開放后,女性對生育保險的需求就進一步加大。其二,通常情況下,女性勞動者的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偏高于男性勞動者,而相反的是女性勞動者的工作年限通常少于男性勞動者,這樣就給國家在養老金的支付方面造成很大負擔,導致養老保險金缺口進一步增大。其三,女性在同一年齡段面臨死亡,患有疾病的概率偏小于男性,但女性去醫院的次數明顯比男性多,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醫療保險費用的支出。3.家庭結構逐步縮小。不同類型的家庭對風險的承受力是不同的,通常來說,家庭規模越大承受風險的能力就越強。但目前我國家庭規模逐漸趨于小型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核心家庭,甚至還有單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家庭規模縮小使得家庭遭遇風險時的抵抗力變差,就會更加依賴于對社會保險,增加社會保險的負擔。特別是老人缺乏子女照顧的家庭,會對社會保險產生更多的依賴,對社會養老保險產生了新的巨大的挑戰。4.道德問題屢見不鮮。道德風險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人群,一是投保人。投保人的道德風險主要指一些投保人通過各種手段冒領或騙領社會保險金,這一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領取方和給付方的信息不對稱。二是人。人的道德風險主要是經辦管理流程不規范、責任不明確等因素誘發,政府及社保機構的法定管理者,可能出現經辦管理不規范、責任不明確、管理服務程度低、濫用職權、缺乏責任感等,而醫院、保險公司等的具體實施者則可能利用自己的工作來牟取暴利。通過對社會保險風險成因的綜合分析,可以明確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保險風險的各種來源,在此基礎上建立合理的社會保險風險預警機制,并為風險管理技術的選擇提供參考,最終根據預警的提示,及時發現社會保險風險的所在。同時,利用最佳的風險管理手段加以糾正,有利于更好地識別、控制和防范社會保險的風險,促進社會保險制度的長足發展,助力新時代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重任。
參考文獻:
[1]王延中.新時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方向[J].社會保障評論,2018,(1):13-26.
[2]馬桂峰,盛紅旗,張婷,等.社會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與風險評估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7,(7):25-27.
[3]周依群,李樂樂.中國人口結構轉變下的社會保險發展[J].現代管理科學,2017,(2):55-57.
作者:孟甜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