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建筑施工立柱樁施工工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立柱樁施工質量對于基坑結構的安全性具有較大的影響,如施工質量把控不到位,極易使得支撐梁變形,從而引發坍塌事故。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探討了建筑施工中立柱樁的施工工藝,接著提出了施工質量保障措施,以期能夠為相關工程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立柱樁;施工工藝
在建筑施工中立柱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證水平支撐在縱向上的穩定性,可以有效增加建筑支撐體系的空間剛度。在施工中,對立柱樁的剛度和垂直位移均有一定標準,因此,對其施工工藝進行深入分析,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質量保障措施,切實發揮出立柱樁的作用,為建筑工程施工奠定安全保障。
1工程概況
黃浦區文化中心新建工程項目位于上海市黃浦區中華路以南,河南南路以西,周邊建筑密集,東側、南側為高層住宅,西側、北側為老式住宅。地面標高約為+3.06m~+3.58m,地下管線復雜,基坑普遍區域開挖深度24.1m,貼邊電梯井、集水坑局部深坑挖深25.25~25.45m。
2立柱樁施工工藝
根據本工程施工圖紙及其工藝要求,采用GPS-10型鉆機成孔,泥漿護壁;鋼筋籠與鋼立柱,現場加工,分節拼裝,格構柱整體加工,最后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2.1測量放線施工場地的基準軸線、水準點引進,并經復核,方可使用;用全站儀、坐標法進行樁位的測定;做好測量放線記錄,以便復核。
2.2護筒制作及埋設
護筒制作及埋設技術要求:(1)用厚為4mm鋼板卷成直徑為1000mm的護筒(樁徑+100mm),其上部開設1~2個溢漿孔。(2)在溝槽挖掘時,必須要遵循測量要求,圓心的應當選取樁位中心,與設計樁相比,溝槽直徑應比其大200mm,挖土作業需借助挖機進行,挖土深度通常控制在1.1~1.3m之間。若該區域雜填土較多,則需要進行深挖。(3)當取土至原狀土時放置鋼護筒,安裝時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應吻合。為確保護筒位置的準確及穩定,再次采用十字中心吊錘法將護筒垂直固定于樁位處進行校正,同時高出地面10cm為宜,達到要求后,方可用粘土填實護筒周圍的空隙并夯實,確保在鉆進過程中,護筒不會發生位移或是漏漿[1]。
2.3泥漿配制、固化
(1)泥漿配制:泥漿配制以自然造漿法為主,一旦出現垮孔情況,需要通過人工方式,使用鈉基膨潤土進行調配,以提高泥漿性能。(2)泥漿性能要求:在選擇泥漿性能參數時,對于較易出現榻孔的地層,性能參數選大值,反之則選小值[2]。泥漿性能主要通過泥漿比重計和泥漿粘度計來測試。泥漿性能要求如表1。2.4廢漿固化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安排專人管理泥漿,同時對循環池內泥漿的比重、粘度要實時監控,以保證順利鉆進。在施工過程中不得使用質量不合格的泥漿,對于施工中產生的廢漿均采用泥漿固化器固化,然后將土方外運。
2.5鉆進成孔
選用GPS-10型工程鉆機進行灌注樁施工。為確保成孔質量要求可采用攙和膨潤土降低護壁塌落概率,在鉆進時,可以通過降低鉆進速度來確保開孔的垂直度,通常垂直度應在1/200。立柱樁樁徑為φ900mm,那么施工時應當選擇夾角大于120的錐形鉆頭。在鉆進時,必須要對鉆桿和鉆具長度進行精準計算,確保孔深計算準確。在加接鉆桿時,需要提起鉆具與孔底保持一定距離[3]。在縮孔部位,使用Ⅰ檔(40轉/分),增加鉆壓,減慢鉆進速度,并對該部位進行多次掃孔。空內泥漿不應低與自然地面30cm,同時需要根據土層性質對泥漿性能指標進行靈活調整,同時還應及時排除循環池中多余的廢漿。
2.6清孔
在第一次進行清孔時,可以采取空轉方式,當鉆渣成泥漿后,然后使用優質泥漿代替。同時,還可以根據清孔情況,靈活選擇清孔方式,如正循環清孔、反循環清孔等。而在進行二次清孔時,可以采取導管法,為了提高孔底沖洗質量,可不斷變化導管底口的位置。
2.7混凝土澆筑
在立柱樁施工中,其中一道關鍵性工序就是水下砼灌注,施工方必須要提供《預拌砼質量證明書》。用于水下灌注混凝土所需的導管,必須要確保使用前處于密封狀態,且導管無破損,以免當泥漿進入到導管內時,因混凝土離析、堵塞而發生斷樁。根據設計與施工要求,樁孔深度h=58m,h2取1.3m,導管內徑250mm,樁孔直徑900mm,充盈系數k取1.1,泥漿密度取1.15×103kg/m³,混凝土密度取2.3×103kg/m³;計算導管內混凝土柱與管外泥漿柱平衡所需高度h1=28.35m,計算初灌量V=3.14(0.252×28.35+1.1×0.92×1.3)/4=2.3m³,故立柱樁混凝土灌注時,初灌量需滿足2.3m³。灌注施工:在開展灌注施工前,首先要檢查導管位置是否居中,且導管底口與孔底間距0.5m,然后將球膽和蓋板放置好。待混凝土車靠近孔口時,用漏斗裝混凝土,裝滿后提起蓋板將漏斗中的混凝土澆灌到孔底,同時砼車內的混凝土也需要持續向孔中灌注。在每次拔管前都需要對測繩進行測量,質檢員需對拔管長度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出現堵管現象時,應立即進行疏通。首斗灌注量必須確保導管底部埋入砼面1.2m以上,且保持連續灌注,以此來提高灌注樁質量。在施工過程中,還應定期對混凝土面的深度進行測量,確保導管的埋深,一般以2-4米為宜。灌注混凝土泛漿高度大于2m,高出部分高度以保證樁頂標高處砼質量為準。
2.8空孔回填
立柱樁砼澆注完后應立即進行空孔回填,在回填時必須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空孔回填材料主要為砂石,回填高度應不得低于10m,在格構柱周邊進行回填時,要注意回填的均勻性,避免因不均勻回填使得格構柱發生變形或偏移,且回填時必須要將砂石壓密實。
2.9樁底后注漿
在鋼筋籠制作時在鋼筋籠外側通長安裝兩根注漿管,在底部設置樁底注漿器,注漿器具備止逆功能。壓漿管安裝時不與鋼筋籠焊接,而是采用鐵絲綁扎。注漿管的長度根據成孔深度配料,下至槽底0.2~0.5m。灌注樁成樁后的7~8小時內,采用清水進行開塞。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70%后,即可開始壓入水泥漿,水泥采用P.O42.5水泥,水泥漿水灰比0.5~0.6,注漿壓力大于注漿深度處土層壓力,注漿流量不超過50L/min。樁端注漿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注漿水泥量為1.3t,第二次注漿水泥用量為0.9t,且第二次注漿在第一次注漿完成1~2小時后進行。注漿完成指標采用雙控指標,即壓漿量和壓力,以注漿量控制為主,以注漿壓力控制為輔。在注漿量達到設計要求時可終止注漿;當注漿量達到設計注漿量的80%,且注漿壓力大于4MPa并穩定3min時,可終止注漿。未達到要求,采取相關補救措施。
3立柱樁施工質量保障措施及工程質量標準
3.1質量保證措施
(1)各種鋼材進場必須有質量保證書,格構柱由專職鋼筋工和持證電焊工上崗制作。(2)格構柱制作前,各種鋼材用料校直,清除表面污垢,嚴格按施工翻樣圖紙下料。(3)格構柱為正方形,電焊質量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及設計要求進行施焊,焊縫連續飽滿,并不損傷材質,立柱樁鋼筋籠制作采用E50焊條。(4)嚴格參照設計樁詳圖,按照設計交底要求,制作格構柱,且制作偏差應當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待驗收合格后方可將格構柱放入孔內。而為了保證格構柱的垂直度與設計標高一致,可以采取吊筋并加焊保護環的技術措施。(5)格構柱焊接時必須保證焊縫長度,焊縫質量應滿足施工圖紙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不得有裂紋、焊瘤、氣孔、夾渣、咬邊、未焊滿等缺陷焊縫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3.2工程質量標準
立柱鉆孔灌注樁及鋼格構立柱施工參數如表2、表3所示。結語本文通過探討建筑施工中立柱樁的施工工藝,提出了具有普適性的質量控制措施,并結合具體工程實例,驗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在領域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高威.基坑支撐梁體系中鋼管立柱樁施工技術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9,537(15):170-172.
[2]石海良.超深大直徑鋼管立柱樁施工控制技術[J].湖南交通科技,2019,210(03):184-188.
[3]路林海,王國富,徐前衛,等.復合立柱樁支承下深基坑圍護結構變形性狀[J].鐵道工程學報,2019,036(001):93-98.
作者:張炳宏 單位:上海市地礦建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