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鐵車站土建施工工藝質量控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地鐵沙灣站土建施工為背景,結合項目地水文地質及交通條件,從圍護、冠梁、蓋梁系統(tǒng)、基坑開挖、吊裝及支撐等方面提出施工要點,并總結相關質量控制措施,旨在提升地鐵車站建設水平。
【關鍵詞】地鐵車站;半蓋挖法;軍用梁
1工程概況
沙灣站總長344m,標準段寬21.3m,基坑深度18~20m,覆土厚度3~4m,為地下2層12m島式站臺車站,共設5個出入口,1個消防疏散口,2組風亭,主體結構采用半蓋挖法施工,首先開挖半幅頂板,由兩頭向中間依次完成,其次開完車站結構,土方開挖由兩頭向中間依次完成。
2工程條件
2.1地質條件
本車站所在位置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場地平均高程507.80m。地貌單元屬于岷江水系Ⅰ級階地。地面交通較繁忙,民房密集。根據鉆孔揭示,場地范圍內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層(Qml4);其下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al+pl4)粉質黏土、黏質粉土、細砂、中砂、卵石;下伏基巖為白堊系上統(tǒng)灌口組(Kg2)泥巖,加大了施工難度,刀具運行過程中易發(fā)生磨損現象,成為盾構穿越的重點和難點。
2.2水文條件
區(qū)段絕大部分的含水量均較低,開挖及盾構施工受含水量的影響較小,但不排除局部存在富水條件。沙灣站及人民北路站場地內無地表水系,地表水主要為雨水補給和周邊居民的污水排放。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以孔隙潛水居多,其主要賦存于砂卵石層內,以大氣降水和上游地下水2種途徑實現補給,沙灣站地下水位埋深6.8m,地下水位標高為499.96mm,人民北路站地下水位埋深5.6m,地下水位標高為499.160mm,砂卵石層滲透系數均為k=22m/d。
2.3周邊交通
由于區(qū)間基本沿交大路、沙灣路、一環(huán)路布設,交通條件較好,但車流量大,施工期間交通疏解要求高、壓力大。根據現場踏勘實際情況,由于地鐵車站、跨線橋等施工圍擋等因素,道路交通壓力大,人流、車流密集,整體交通條件較差。
3地鐵明挖車站施工技術
3.1施工工藝
1層以下土方采用半蓋挖法施工。2層沙灣站土方施工從南側開始向北設置運輸斜坡道,小型機械開挖,借助小型運輸車外運土方。3層以挖掘機放坡開挖的方式為主,產生的渣土通過汽車從車站端頭外運;鑒于放坡施工期間局部開挖難度較大的情況,該處以機械臺階后退法開挖較為合適,利用汽車外運;北端剩余部分均通過小型機械開挖到位,安排數名施工人員以便輔助施工。
3.2圍護結構
第一道支撐為鋼筋混凝土形式,截面尺寸1200mm×1200mm;第二、第三、第四道支撐均以φ609mm鋼管為基礎材料搭建而得,形成內支撐體系。樁間處理所用方法為網噴混凝土護壁,構成完整的圍護結構。
3.3冠梁施工
冠梁上部組成包含壓頂梁和磚墻2部分,施工所用材料為C30鋼筋混凝土。冠梁模板形式采用組合鋼膜,參照鉆孔灌注樁的實際施工進度,分段制作鋼模并安裝。分層依次完成冠梁的澆筑作業(yè),直至滿足設計標高要求為止,澆筑材料采用商品混凝土,利用罐車順利入模。
3.4蓋板系統(tǒng)施工
半蓋挖法施工期間利用標準軍用梁搭建臨時路面。按照規(guī)范施作圍護樁和中隔柱,若無誤則組織冠梁和蓋梁的施工作業(yè),蓋梁成型后于該處搭接軍用梁。完成車站主體結構施工后,臨時路面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將該部分拆除,再組織管線回遷作業(yè)。考慮到施工安全性要求,本項目選用標準六四式軍用梁,以形成穩(wěn)定的鋼便橋。橋面預制蓋板厚150mm,材料為混凝土,并在蓋板上部設100mm厚的瀝青路面層。路面穩(wěn)定性對全局施工質量具有顯著影響,需通過槽鋼連接軍用梁,以保證臨時路面具有足夠的完整性。軍用梁的結構如圖1所示。
3.5基坑開挖
準確分析臨時鋼支撐分布狀況,結合反鏟挖掘機的工作特點,最終采取反鏟挖機接力的方式,以便高效完成基坑開挖作業(yè)。以各支撐的高差為主要依據,合理調整單層開挖高度。通過分臺階開挖的方式有序完成所有的土方開挖作業(yè),各臺階都適配一臺反鏟挖掘機。施工工藝如圖2所示。
3.6吊裝
鉆孔樁和中隔柱施工結束后,進入冠梁、蓋梁及支座預埋螺栓的施工環(huán)節(jié),從而形成軍用梁架設的支座。每片半幅吊裝重約2t,單節(jié)長度約11m,對此采取的是單吊機吊裝的方式。吊裝流程主要有:(1)根據設計圖紙在拼裝區(qū)拼裝橋梁桁架;(2)桁架兩端分別布設吊點,通過整節(jié)吊裝的方式將其轉移到安全地點;(3)精確調整吊車位置,若無誤則將桁架吊裝到位。
3.7支撐系統(tǒng)
加強對基坑土方開挖進度的監(jiān)測,伴隨開挖作業(yè)的持續(xù)推進,當其達到支撐點標高處時,需由施工人員修整基底,使其具有平整性與密實性。鋼筋綁扎以人工操作方式為主,通過焊接工藝連接支撐鋼筋和冠梁,再將側模結構安裝到位。土方開挖期間需及時設置鋼筋混凝土支撐裝置,檢測混凝土的強度情況,若實測值達到設計值的80%或更高,可進入下層開挖環(huán)節(jié)。各開挖深度對應的支撐數量具有差異性,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但普遍以2~3道為主。各開挖面均要配置鋼支撐結構,需通過汽車吊裝的方式安裝到位。依次做好上述工作后,采用4臺液壓千斤頂向支撐系統(tǒng)施加預應力。
3.8土方回填
加強頂板防水保護層強度的檢測,以所得結果為分析對象,若達到標準即可回填基坑。此外,應重視對頂板上部0.5m厚度以外區(qū)域的處理,可使用黏性土回填,但該材料的局限之處在于透水性欠佳,因此,余下部分需使用適量腐殖土回填。配置推土機設備,以便高效完成基坑回填施工作業(yè),全程應分層對稱依次夯實到位,保證回填土的密實度。
4質量控制措施
4.1樁基施工技術
半蓋挖法施工過程中,樁基施工尤為重要,其主要承擔著車站施工期的運營荷載,為了保障工程安全,須保證樁位精準定位,待到樁位確定后即可施工[1]。鉆孔作業(yè)完成后進行清理工作,保證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設計標準,以此確保樁基承載力及沉降滿足要求。如果沉渣厚度較大,容易造成承載力下降,其沉降量也更深,從而導致鋼管柱下沉,形成不均勻沉降問題,嚴重時還會導致內應力過大造成結構損壞。在樁基施工前,需要進行樁基荷載試驗工作,檢測樁基是否出現了變形現象,如果承載不符合工程實際標準,可通過樁側注漿方式提高荷載力,減少沉降。
4.2鋼管柱定位施工
在定位錨固和混凝土鑿除之后,需要在指定位置安裝定位器。首先開展放線工作,之后進行審核檢測。鋼管柱的上下兩端需要固定,下部固定主要是采用定位器,上端采用型鋼焊接固定。自動定位器屬于一種預先加工設備,能夠精準矯正明面位置、高程、垂直度,可將其固定在護筒壁上,在澆筑完畢之后,將下端固定在樁基混凝土當中。定位器樁檢測采用全站檢測儀,并安裝在中心位置上,樁心投測在定位儀器中心點上,并對儀器進行定位,完成最終安裝。
4.3沉降控制
以水準儀為測量工具展開基坑土體、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線沉降觀測工作,及時掌握施工期間周邊既有建(構)筑物的沉降情況。首先,根據觀測對象特征,在該處布設適量的沉降觀測點。此外,遠離基坑的區(qū)域也需布設適量基準點。根據施工進度合理調整觀測頻率,初期1~2次/d,施工后期可每隔7d觀測1次。
5結語
地鐵車站土建施工期間的干擾因素多,需充分考慮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現場建(構)筑物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施工工藝。施工期間要加強對材料、人員以及各環(huán)節(jié)施工作業(yè)的監(jiān)督與管理,監(jiān)理單位應發(fā)揮引導作用,消除不良影響因素,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作業(yè),給地鐵車站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助推力。
【參考文獻】
【1】張茜珍,劉昕.半蓋挖法在地鐵車站基坑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5,13(2):207-211.
作者:蘇萍萍 單位: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