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分課堂中旅游市場營銷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分課堂是由復旦大學學者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本研究以旅游市場營銷學課程為例,對基于對分課堂的旅游市場營銷學課程設計和教學效果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對分課堂;旅游市場營銷學;教學設計;教學效果
1引言
旅游市場營銷學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極強的學科。課程內容包括旅游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旅游市場調查、旅游市場細分、旅游目標市場選擇、旅游市場定位、旅游產品策略、旅游價格策略、旅游渠道策略和旅游促銷策略等。運用傳統講授法進行教學,教師主要講授知識為主,存在師生互動少、學生主動性不足、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等多方面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筆者嘗試將對分課堂引入旅游市場營銷課程中,探索基于對分課堂的旅游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設計,并分析了實施對分課程后的教學效果。對分課堂是由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根據國內大學課堂的現狀,結合講授式課堂和討論式課堂的優點提出的課堂改革新模式,包含教師內容講授、學生內化吸收和學生小組討論三個過程,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時間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其中的關鍵是教師講授和學生交互式學習在時間上前后需相隔一周[1]。目前關于對分課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分課堂應用的研究、對分課堂實施的研究、對分課堂師生角色的研究等,其中以對分課堂應用研究居多,主要是將該教學法運用在大學英語[2-3]、微生物教學[4]、紡織學[5]、思想政治教育[6]等教學中,還有一些學者嘗試將對分課堂引進高中教學改革中[7]。學術界對對分課堂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將對分課堂教學法運用在大學公共課中,該教學法運用在大學專業方面的研究傾向理科專業,將其運用在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中的研究相對較少[8]。目前的研究更多是將翻轉課堂[9-10]和項目教學法[11-16]應用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中?;谏鲜隹紤],本研究嘗試探索將對分課堂教學法應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旅游市場營銷學”中。
2教學設計
筆者對2014級旅游管理專業專轉本1、2班兩個教學班分別展開教學實驗,兩個班分別有41人和45人,本課程3學分,共42課時,上課時間18周,每周兩課時,其中有三周是四課時,選用的教材是趙西萍主編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市場營銷學》第二版?;趯Ψ终n堂的教學設計要點包含以下幾方面:
2.1整體安排
基于對分課堂的“旅游市場營銷學”包括三個過程,第一過程是教師課堂講授,教師主要講授旅游市場營銷各章的內容框架、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第二個過程是內化,學生課后依托教材和相關參考資料,圍繞講授重點、難點和課后思考題進行自學,獨立完成作業;第三個過程是課堂討論,各小組重點討論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不懂的問題,小組交流后進行匯報,重點匯報小組討論的精彩內容和小組未解決問題,針對未解決問題,由其他小組同學回答,如果所有小組都無法回答或答案存在分歧,由教師負責解答,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在第一次上課時要向學生講授對分教學法的特點、實施的關鍵點、該教學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以及對分教學法考核方式。旅游市場營銷學總共十章內容,第一章緒論采用講授,第二章到第十章,采用對分課堂的形式進行。
2.2作業要求
作業次數為9次;作業內容包含三點內容,分別是各章節的內容概要或學習心得、通過自學未解決的問題,至少三個問題、通過自學自己解決的問題,而別的同學有可能存在疑惑的問題,至少一個問題;作業形式盡量多樣化,通過郵箱提交電子版或筆記的照片。
2.3分組方式
由學委組織,抽簽決定,隨機分成6人一組,盡量避免同宿舍的學生分在同一組,由組員推選組長、小組秘書,小組發言人由各小組成員依次擔任。
2.4討論內容
重點圍繞本章重點、難點、核心概念、核心理論、未解決的問題等展開。
2.5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的總體思路是以考查學生能力為中心,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多種形式的立體考核方式。課程考核側重過程性考核,考試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占到70%,期末成績占到30%,平時成績包含作業成績、討論成績、考勤成績和過程性考核成績,其中作業成績占到平時成績50%,討論成績占10%,考勤成績占10%。過程性考核成績占到30%。期末閉卷考試占到總評成績的30%,期末考核命題思路是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以非標準化題型為主要形式,注重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核。期末考試題型包含名詞解釋、概念辨析題、簡單題和分析題,分別占到12%、12%、16%和60%,考試涵蓋了旅游市場營銷核心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核心理論,與此同時,還將旅游業營銷最新的案例(例如螞蜂窩的“未來旅行”)以及旅游營銷前沿研究領域融入考試(例如,分析人工智能在旅游營銷中的應用)。
3教學效果
相對于傳統課堂,實施對分課堂教學后,學生具體表現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課堂討論參與性顯著增強。課后,學生們結合各種課外資料進行自學,按照課程作業的要求認真完成作業,并帶著相關問題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而且還積極回答別的小組未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學生還將以往的旅游實習經歷、最新發生的旅游時事等與旅游市場營銷學的相關理論結合,理解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第二,敢于批判,首先,表現在敢于對教材內容的批判,例如針對教材第236頁講到間接營銷渠道是指旅游企業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旅游中間商向旅游消費者推銷旅游產品的營銷渠道,學生提出質疑,如果通過一個旅游中間商應該間接還是直接呢?通過思考,最后提出,間接營銷渠道是指旅游企業通過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旅游中間商向旅游消費者推銷旅游產品的營銷渠道。其次,表現在對教師某些觀點的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觀點。例如,針對營銷學第八章旅游定價策略中“捆綁和搭售兩個概念的區別”,學生結合自己經歷,提出了和老師不一樣的觀點。第三,作業認真,有三方面表現,一是學生可以熟練運用Mindmanager等各種思維導圖軟件,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對旅游市場營銷學中的知識點、核心概念、核心理論進行梳理;二是運用所學概念和理論,對現實旅游業中存在各種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三是針對教材中某些內容提出自己觀點或看法。
4結語
本研究將對分課堂教學法引入旅游市場營銷學中,對課程的整體組織的要點進行了分析,對實踐后的教學效果進行探討,對進一步推動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課程實施過程,還有一些問題還需要在未來實踐過程中繼續研究,一是如何提高課堂討論的效率,避免學生談論與討論內容無關的話題;二是如何對對分課堂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定量測度、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5):5-10.
[2]趙婉莉,南嬌鵬.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16(5):40.
[3]孔冉冉.基于“對分課堂”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7):138-139.
[4]劉明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16,43(4):730-734.
[5]岳新霞,林海濤,蔣芳,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紡紗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6,45(2):44-45.
[6]李建鐵.基于“對分課堂”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月刊,2015(8):93-95.
[7]安曉麗.關于“對分課堂”是否適合高中課堂的幾點思考[J].知識經濟,2015(5):168.
[8]李艷花,姚宏.“對分課堂”在“旅游市場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32-233.
[9]范曉梅,陸文勵.體驗式與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研究———以“旅游學概論”課程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7(5).
[10]王德軍.基于MOOC的酒店情景英語翻轉課堂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38(4):129-131.
[11]曾利紅,蔣艷.項目教學法在ESP課程中的設計原理及教學實踐———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旅游英語”課程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0(6):124-125.
[12]陳朝,江波.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模擬導游”課程考核體系構建[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3):168-170.
[13]榮浩.項目教學法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6-87.
[14]劉洪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旅游市場營銷”為例[J].當代經濟,2012(9):113-115.
[15]王欽.項目教學法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4(17):373.
[16]陳慧敏.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旅游心理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7(4):106-107.
作者:孫景榮 單位:南京曉莊學院旅游與社會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