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業項目在市場營銷專業課堂中融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市場營銷課已經將課堂教學和創業教學相結合,突破以往單一的理論教學方式,注重在學中做,做中學。在市場營銷課堂教育過程中,將課堂教學重點融入創業教學中,從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始,在生活場景中把握市場營銷方向,做到將課堂知識生活化、具體化,同時嘗試將創業項目與市場營銷相結合,用所學知識對實踐問題進行調研、預測和分析,實現教學的革新,為學生盡早適應社會,了解市場行情做鋪墊。
[關鍵詞]市場營銷學;課堂教學;創業項目;教學設計
一、把握教學改革重點,結合創業教育齊發展
由于社會市場對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所以現在市場營銷學的重點是將課堂教學與創業教學完美地結合,既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接受能力,還滿足社會需求。要想教學有水平、有特色,就要不斷地加強創新,突破以往的思維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力度,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開發他們的創業頭腦,提高他們的專業水準。由于創業項目在市場營銷專業課堂中開展時間短、經驗不足、師資力量不夠等,所以開展起來還存在一定難度,市場營銷學既是應用性學科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重視開發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市場營銷學習中,將理論知識更好地轉化為實踐知識,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從而達到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出創新型人才的目的。根據創業教育發展的過程,學校率先引進的創業教育模式有:將創業教育模式與在職業中的指導相結合;開創先鋒模范班級引領創業;根據地域特點開展上崗創業的模式;將創業教育融入每一位學生的思想中。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還沒有制定出一套符合整體創業教育的方案,即創業教育還沒有被列為人才培養的專項策略,因而會產生各抒己見的情況,成為創業教育開展的絆腳石。
二、課堂方法運用與教學思路相結合
(一)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創業項目
由于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關于如何實現大學生創業,在網絡媒體上已經是屢見不鮮的話題了。老師可以在學生剛接觸專業知識時,就向他們灌輸創業理念的意義,甚至將創業項目帶入專業知識中,從而打破單調的學習思路,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活躍,提高大家的思考積極性,為大家創造別具風味的課堂教學,從而開拓課堂教學與創業教學的新天地。
(二)學好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創業項目中去,做到學好做好,做好學好
從小的創業項目開始做起,比如,現在就有很多大學生利用閑暇時間做兼職,像比較常見的發傳單,其實發傳單也是一種營銷策略的體現,因為作為傳單,顧名思義就是商家的一種宣傳手段,要想打響自己的招牌,提升知名度,不僅是簡單地把傳單發出去,還要發傳單的人在發的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技巧來推廣傳單。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體驗,既豐富了課余時間,還加深了營銷知識的運用,也為自己掙到了一筆零花錢,何樂而不為。
三、市場營銷學在創業教學中的運用
擁有正確的創業理念,把創業教育作為興趣愛好來學習,不要認為它僅僅只是一種教育方式,而是一個更好的就業渠道,要把它作為一種創業精神和一種社會應對能力來培養,從而為他們今后應對工作難題,開發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業打好基礎。把市場營銷學編入創業教學中,更新市場營銷課程。市場營銷學的運用離不開創業項目的開展,創業項目的開展也必須依賴于市場營銷學的推廣,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既要借助職業教學的課程,也要運用到創業教學的課程中,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與職業能力,從而通過創業教學與職業教學構建出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從對一件事情的問卷調查結果中,提高其市場調查能力;從網絡媒體以及真人真事方面提高自身搜集信息的能力;從組織迎新晚會來提高自己的策劃能力;從辯論賽中提高自己的口才談判能力;從推銷產品中提高自己語言溝通能力等,這些都是市場營銷學得以利用的體現。
四、把握創業項目與市場營銷的結合
將創業實訓教育融入市場營銷實踐中,增加創業實戰演練,把得到的經驗和結果總結到市場營銷教學方案中,怎樣將市場營銷策略運用到創業實戰中呢?首先,通過模擬創業歷程,對創業過程進行計劃、評估和分析,提高自身適應市場的能力;其次,開展真實創業,現在有很多學校都對口一些創業平臺,根據學校提供的創業機會,讓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在沒畢業以前就去體驗策劃過程和企業管理經營之道,從而讓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增強營銷實戰能力。強化創業項目在市場營銷專業課堂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一種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體現,它很好地把握教學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充分體現教學的真實意義,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嬋.基于就業—創業導向的獨立學院網絡營銷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5):217-219.
[2]陳秀梅.知識內化視角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以《國際市場營銷(雙語)》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46-49,54.
作者:董綺 何可可 單位: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管理學院 長江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