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聾校生存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要滲透生存意識的培養
生存意識即保存生命的一種意念。很多聾生由于父母親友呵護太甚,大多生活無憂,如何保存生命的意識非常淡薄,因此,生存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語文教學就要有意識地利用教材,挖掘生存教育因素。
1.宣傳生存楷模,引導聾生關注生存話題。比如《司馬光》中,七歲的司馬光情急之中舉石砸缸救人;《愛迪生救媽媽》中,在媽媽的病情十分嚴重時,因燈光昏暗無法手術,聰明的愛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辦法,救了媽媽的命;《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一個人在荒島生活二十六年,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種糧食、養野羊、做土罐……克服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最終得救。這一個個“救命”楷模的行為,讓聾生體會到了強烈的生存意識和不屈不撓的求生精神,從而受到強大鼓舞和震動。
2.要讓聾生認識自然環境是保存生命的第一場所。《只有一個地球》通過聯系實際,`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特別的作業》教育聾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懂得怎樣與自然和諧相處,對聾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滲透。《山中訪友》的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多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人要學會與環境友好相處,破壞自然環境,人將無處生存。還要讓聾生懂得人文環境是保存生命的重要平臺。《伯牙絕弦》讓聾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我不能這樣失信》讓聾生明白要遵守自己的諾言,做個守信用的孩子,為宋慶齡成長為偉人奠定了基礎。《用心靈去傾聽》講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她的善良品質得到了贊美。《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讓人明白,只有“我為人人”,才有“人人為我”。“自己”是生存在“別人”之中的,要學會與人和諧共處,生活才會更有滋味。
二、要滲透生存技能的教育
達爾文說“適者生存”,如何成為“適者”?需要知識和技能。生存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能夠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孩子生存能力的強弱,除先天遺傳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學習。語文教材中,就隱含有這方面的學問。
1.學習生存知識
如《智慧之花》,文中講了維吾爾族小姑娘媽麗亞用自己穿的尼龍裙救五位觸電小伙伴,就告訴學生:橡膠、木頭、尼龍等物體是絕緣體,可以避免觸電。《地震中的父與子》中告訴人們堅定的信念也是重要的求生手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講述了旅游安全常識。《一次成功的實驗》關于最科學、最有效也是最溫暖的逃生技能。《小壁虎結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生死關頭如何處理“舍”與“得”。
2.開展體驗活動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六年級下冊“學會生存”就要求從學語文的角度要求學生說說自己所遇到,聽到或從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上了解到的有關自我保護、自我救助的事情,還要求聾生交流“我們可能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該如何應對?”等生存技巧。學習《學會看病》后就可以讓聾生自己獨自去醫院看病。開展寫作實踐活動,對學習生存技能的故事進行描敘,寫寫感悟;或者借助寫作文開展生存實踐活動。
三、要滲透生存質量的提升
生存教育除了關注現實,應對緊急事故,讓聾生獲得受益終身的“意識”“習慣”“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親切的“人文關懷”。語文教育不僅幫助受教育者獲得生存的能力和幸福,同時幫助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愜意。感悟生活內涵。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感悟感恩能使人更安寧的生活,《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中明白生活的饋贈是怎么得到的。《給予是快樂的》殘疾弟弟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從語文教材中體會到生命真義,生存的快樂。《秋天的懷念》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的叮囑,《草》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匆匆》中對時間的珍惜和驚心……都提示學生要學會生存,學會生活,享受生活的喜悅。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存教育,要在教學中充分吃透教材,立足于語文學科特點,合理運用教材。針對聾生的認知水平與實際需要,獨辟蹊徑,讓生存教育思想巧妙地滲透到聾生的心田。
作者:邵霞 單位:江蘇省贛榆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