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脊柱骨折護理健康教育路徑臨床應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徑在脊柱骨折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護理路徑措施,對比兩組脊柱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住院時間、FMA評分和ADL評分等情況。結果:觀察組并發癥(傷口感染、肺部感染、腦脊液漏、胃腸道不適、內固定松動)發生率2(5.71%)明顯少于對照組11(31.43%),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0.38±3.11)、FMA評分(89.84±8.48)、ADL評分(84.59±8.17)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79.49±5.48)、FMA評分(75.28±7.68)、ADL評分(67.69±8.69)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住院時間(18.93±2.57)天明顯短于對照組(25.34±3.28)d,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徑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行與應用。
【關鍵詞】脊柱骨折;健康教育路徑;脊柱
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疾病占骨折總發生率的百分之五,脊柱骨折常見并發癥為:慢性腰痛、脊髓損傷、單純壓縮骨折[1]。健康教育路徑立足于“計劃”和“時間”為患者展開教育,有利于提升健康教育的針對性[2]。為了評價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徑的效果,展開具體調查。
1資料和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女性14例、男性21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8.49±4.39)歲;觀察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護理路徑措施,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8.37±4.18)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患者及患者家屬知情情況下,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后,同時上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上會討論批準實施的。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為患者進行病情監護、用藥管理和心理護理。觀察組行健康教育路徑,包括: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接待患者,協助患者采用平仰臥位,為患者進行自我介紹,病房介紹和主治醫師介紹。護理人員評估患者的病情和基礎心理健康情況[3]。②執行入院醫囑,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患者出現的不良情緒,指導患者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治療。③術前,為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和方法,術前與術后的注意事項,協助患者完成術前的基本檢測,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知識內容,做好備皮和標本送檢[4]。④手術當天,待麻醉消失后,指導患者用一側手平放在同側的臀下30min,保證手術部位制動,預防壓瘡。(5)術后,24h指導患者進行踝部屈伸運動,協助患者進行高抬腿訓練。結合患者的實際恢復情況,進行康復指導訓練。
1.3觀察指標
[5]①觀察兩組脊柱骨折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傷口感染、肺部感染、腦脊液漏、胃腸道不適、內固定松動。②觀察兩組脊柱骨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評分,100分制)、住院時間、FMA評分和ADL評分。
1.4統計學處理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護理滿意度評分、住院時間、FMA評分和ADL評分,對比差異性采用t檢驗;以(%)表示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性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脊柱骨折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
觀察組傷口感染、肺部感染、腦脊液漏、胃腸道不適、內固定松動等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評分、住院時間、FMA評分和ADL評分相比
如表2所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FMA評分和ADL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人口老化已成為我國一個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脊柱骨折的患者逐漸增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脊柱骨折為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較大創傷,對于骨折患者的早期臨床護理治療具有重要意義[6]。常規護理無法滿足脊柱骨折患者的實際情況,現階段,如何對脊柱骨折患者進行有效護理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話題。健康教育路徑是近年來較為推崇的一種護理方式,可以提升脊柱骨折患者臨床護理的完整性。健康教育路徑以時間為縱軸,以個性化的護理方法為橫軸,以此為脊柱骨折患者提供系統性的護理服務。脊柱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結合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開展有計劃且正式的護理[7]。健康教育路徑,首先需要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基礎資料,評估患者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根據評估實際結果開展針對性教育內容[8]。滿足患者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護理人員要確定健康教育的內容與重點,包括獲取知識、護理操作技術和患者個人心理與情感狀態,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護理內容有所側重。此外,健康教育路徑可以降低臨床護理差錯,滿足脊柱骨折患者的實際需求,充分體現以患者為本的思想,對于促進脊柱骨折患者恢復具有重要價值。總而言之,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徑可以降低臨床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護理評分,值得在臨床護理中予以使用與推行。
參考文獻
[1]張維湖,錢繼紅,馮樂玲.引領式健康教育路徑在寰樞椎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創傷雜志,2019,35(11):1033-1037.
[2]徐小燕.系統護理在脊柱骨折和脊髓損傷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2):192-193.
[3]張晶.系統化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6):119-120.
[4]祝麗萍.系統化健康教育對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討[J].醫藥前沿,2019,(9):179-180.
[5]曹莉.綜合護理對脊柱骨折手術患者心理健康和術后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6):135.
[6]蘇雁甜,鄔麗滿,馮惠平.微信健康教育聯合電話隨訪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5):152-154.
[7]薛鳳卿.系統化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16(10):1267-1269.
[8]曹琴華,楊映霞,黃煥華.綜合護理對脊柱骨折手術患者心理健康和術后康復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2):64-66.
作者:張迎麗 張海香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骨科脊柱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