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90后女大學生的生存教育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讓每一位女大學生都能科學可持續發展,為了眾志成城早日實現中國夢,我們必然要積極對其開展生存教育。我們對所在學校的女大學生隨機進行了調研,分析了學校以及90后女大學生的生存教育現狀及其存在的原因,提出從增強生存教育理念、加強規章制度建設,豐富生存教育內容、完善生存教育課程體系等六方面對其科學實施生存教育。
[關鍵詞]90后女大學生;生存教育;路徑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會生存(Learningtobe)”的口號。為了讓每一位女大學生都能科學可持續發展,為了眾志成城早日實現中國夢,我們必然要積極對其開展生存教育。我院9500余人的在校生中,90后女生就有6600多人,占比高達70%!課題組針對“90后女大學生生存教育——以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這一課題制作并面向女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我們總共收回有效問卷385份,問卷收回率96%,同時對調研結果進行了認真統計和科學分析。
1我院生存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是將生存教育簡單等同于安全教育;二是學生對生存教育的內容認識不到位,普遍表現為認識單一或根據個人喜好而定;三是生存教育的開展還沒徹底深入和覆蓋到一線學生班級。另外,通過綜合分析得出我院的生存教育方面還存在如下問題:生存教育理念不強、課程體系建設欠缺、模式單一、經費投入不足、師資缺位等。
2我院90后女大學生生存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首先,大家的生存教育的意識與理念正在逐步加強,其中在“你認為學校有必要開展以生存教育為主題的相關教育教學活動嗎?”選項中,有92%的同學選擇了“有必要”,在“你平時注重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嗎?”的選項中,87%的女生選擇了“注重”。其次,調查中也暴露了一些共性的問題:一是90后獨生子女居多,遇到生存挑戰與危機時的有效應對技能有所欠缺;二是最大生存壓力的內容在不同年級的女生有不同的體現,在“自己感到最大的壓力來自于哪些方面?”的選項中,大一女生的選項“學習”占到79%,選項“社交”在大二女生中占到81%,選項“就業”在大三女生中占到95%;三是女生雖然對生存技能的認知程度較高,但同時也缺失生存技能的一般常識與具體方略,在“急救電話是()?”的選項中,只有79%的女生選擇了“120”,在“針對電信、網絡詐騙,你認為要()?”選項中,有26%的女生選擇了“不知如何處理”。
390后女大學生生存教育的科學實施路徑
生存教育是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過程。課題組結合本次調研情況,總結出以下六條科學開展生存教育的實施路徑:
3.1增強生存教育理念,加強規章制度建設
我國大學生的生存教育起步較晚,受重視程度不夠,即使有些高校開設了生存教育課程,也僅停留在“口號式”、“概念化”的層面。為了扭轉這種局面,這就要求高校的黨政領導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生存教育,認真了解和研討生存教育,科學區分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異同,增強生存教育理念。高校還要加強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建設工作,科學制定《生存教育實施方案指導意見》,在師資、場地、經費、制度、評價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3.2豐富生存教育內容,完善生存教育課程體系
在教育內容上,一方面要加強女大學生的基本生存技能的教育與培養,要培養她們運用生存教育中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掌握應急避險能力與自救救人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加強對其社會生存準則的教育,教育她們從容應對社會危機與壓力以及具備基本的社交及理財能力。在完善生存教育課程體系方面,首先要走出將生存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的認識誤區,在實施過程中將生存教育的相關內容滲透到現有的必修課、選修課以及第二課堂里,具體開展時更要以思政德育課堂為主,以校園文化建設及第二課堂為輔。另外還需建立科學完整的考核評估機制,對生存教育的過程與效果進行科學評鑒。
3.3科學整合師資力量,協同配置教育資源
高校可以在已有教育教學基礎上科學整合師資力量。一是充分整合與鼓勵現有師資開展生存教育,強調思政德育教師要有意識地灌輸生存教育知識,引導專業課教師有意識地滲透生存教育常識,要求高校輔導員在工作實踐中傳播生存教育的常識與技能。二是高校積極挖掘外部資源,拓展生存教育師資隊伍。高校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一線從業人員以講座、座談的形式開展生存教育,如邀請消防專家、防震專家等來學校通過一系列的案例等形式開展各種各樣的公共危機應對的講座;也可以引進國內外知名院校的開放性課程,如哈佛大學的幸福課,國內的“爾雅”、“智慧樹”網絡課程中相關急救、危機應對課程,以此提升學生的生存技能。從自然地理角度而言,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高校要與社區緊密合作,協同配置、利用各類教育資源。高校可以利用社區的現有物質資源和自身的人力資源向廣大社區居民和學生演示危機情境,使受災人員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提升他們的危機應對意識;社區可以利用高校豐富的人力資源、圖書資源、課堂資源等更好地學習公共危機應對的相關理論知識,使自己的實踐經驗更加鞏固。
3.4推陳出新上好軍訓第一課,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危機應對
意識目前傳統的軍訓內容以隊形隊列操練和內務整理為主,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也不能教給學生在遇到危難時如何靈活處置,更不用說提高應急能力了。因此高校在組織新生軍訓時,要結合女性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適當增設防狼擒狼、防滋擾以及相關恐懼教育,將基本的人身安全防范以及消防逃生等災難性事件的最基本防范能力教給她們。當然,還可將公共危機事件(比如地震、食物中毒、犯罪等)列入軍訓內容。這些教育不但能夠提升女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有效提高其應急能力和危機應對意識。
3.5構建危機體驗教育模式,營造生存教育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要讓女大學生在生存教育過程中掌握應對危機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強化實戰演練和親身體驗,提高危機處理和應急逃生的能力。因此高校應鼓勵廣大女生積極參與生存教育中的各類體驗環節,真切感受模擬狀態下的情景效果,從而深入全面地發現問題,找到自身不足。高校可以利用校園網站、電臺廣播、宣傳櫥窗、微信公眾號、第二課堂等陣地營造生存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緊急疏散等應急演練,以此增強廣大師生應對災害疏散逃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3.6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培養心理調適能力
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廣大女生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為了提升大家的生存能力,高校務必要配備專門的師資力量對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心理調適能力和百折不撓、意志堅強、困難面前不泄氣的的積極心理品質。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講座,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和團體心理訓練,還要創設或模擬一些女生日常生活中遇到或可能遭遇的電信詐騙、校園貸、失戀、失聯、騷擾、地震、食物中毒等事件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以培養其自行調控情緒、化解危機、面對挫折、應對突變等的能力。90后女大學生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生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關乎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走向。這就要求她們不僅要做一個生存能力的掌握者,更應該成為生存教育的傳播者。但生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因此,對女大學生進行生存教育是個長久工程,也是一個永不過時的創世之舉,始終值得我們認真探討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曉莉.我國生存教育的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0).
[2]季志.大學生生存教育實施路徑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2(23).
[3]高躍.大學生生存教育問題探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7).
作者:闕慶華 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