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才聚集對區域經濟進展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潘康宇、趙穎、李麗君 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
一、引言
天津濱海新區建立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之上,于2005年正式納入國家戰略發展規劃,與全國其他開發區相比,發展歷史較短。作為環渤海地區的中國第三個“經濟增長極”,濱海新區一直是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熱點。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是人才聚集。本文旨在通過對濱海新區人才聚集與天津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同分析,尋找新區人才聚集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典型特征,進而嘗試提出現階段二者協同發展的實現途徑。
二、人才聚集模式與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研究表明收斂性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顯著存在。通過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把各區域聯結起來,就能夠提高整個國民經濟水平。區域經濟發展一般經歷區域發展論證階段、區域整體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區域產業結構體系形成階段、區域經濟發展成熟階段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再發展階段。從現象和表現方面界定,人才聚集是各種人力資源由于在就業上存在的關聯性,而在空間上比較集中的現象。人才聚集主要包括知識共享和外部經濟橫向人才聚集、中心外圍橫向人才聚集和基于交易成本的縱向人才聚集三種模式。人才聚集的一般過程遵循涌現、突變、協調和運行四個階段。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人才聚集模式有所不同,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互相影響、互為支撐。對我國53個國家級開發區2007年人力資源相關指標和區域經濟相關指標進行的相關性研究表明,人才聚集狀況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顯著相關。將人才聚集現象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進行考慮發現,通常區域經濟發展早期,以政府牽引型人才聚集為主,市場力量為輔;到了區域經濟發展成熟和再發展階段,隨著產業集聚而形成的人才聚集現象則以人才市場需求為主導,政府行政干預僅起到輔助作用;位于早期和成熟期之間的區域經濟發展中期,即產業結構形成階段,人才聚集圍繞產業結構進行,人才層次和結構受到重視,政府扶持的人才聚集減弱,逐步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人才聚集方式。
三、濱海新區人才聚集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關性評價模型
1.濱海新區人才聚集現象分析
本文選取了天津及周邊八個省市作為對濱海新區人才聚集現象存在與否進行判斷的參照范圍。八個省市分別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河南、山東和遼寧。八個省市2001-2008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量及年增長率如表1所示。而濱海新區2003-2010年勞動力使用增長率平均超過10%,如表2所示。由此判斷,天津濱海新區明顯存在人才聚集現象。人才聚集為濱海新區經濟發展提供技術和創新優勢;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為聚集的人才提供就業和創業環境優勢。
2.模型的構建
本文構建的集成指標體系具體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人才聚集子系統和區域經濟發展子系統。人才聚集指標的選取參考劉兵(2010)[6]和牛沖槐(2007)[7]提出的人才聚集和人才聚集環境評價指標,選取過程考慮了濱海新區歷年數據可獲得性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指標的選取借鑒了各類統計年鑒提供的天津市主要經濟指標。選取人才聚集的評價指標包括常住人口、從業人員數量、在崗職工人均勞動報酬、專利數量和市轄區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共5項指標。其中后三項指標反映了新區人才聚集環境吸引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因素。另外由于現行戶籍制度,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數量之間有較大差距,因此雖然存在個別數據無法直接獲得的情況,仍然選取了常住人口作為評價指標。選取區域經濟子系統的評價指標包括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儲蓄年末余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共6項指標。集成指標系統由人才聚集子系統5項指標和區域經濟發展子系統6項指標共同構成。對濱海新區人才聚集子系統和區域經濟發展子系統的評價方法如下。首先對評價指標進行數據歸一化處理。由于各指標的影響是漸變實現,為使指標發展階段性分界點更加明顯,本文使用曲線升半嶺方法進行預處理。各指標均為正向指標,記xij為第i個指標的第j年份原始數據,x′ij為對應的經過預處理的指標數據,xjmax為第j個指標的樣本最大值、xjmin為第j個指標的樣本最小值。則指標的預處理解析式為:各指標預處理模型如圖1所示。對指標數據的多元共線性分析使用條件廣義方差極小方法。具體評價方法希望對兩個子體系和集成系統分別建立從高維空間到低維空間的映射。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從客觀的數據來定出合理區分對象的權系數,清楚顯示各個指標在綜合評價中的作用,因此本文選擇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數據處理。
3.濱海新區人才聚集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關性評價
濱海新區的前身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1990年納入天津市發展戰略,2005年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2006年成為國家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本文收集整理的相關統計數據為1998-2010年,如表3所示。使用matlab5.3進行計算,條件廣義方差分析結果表明11個指標共線性均在可接受范圍。對濱海新區人才聚集指標、區域經濟發展指標進行協同度分析。對指標系統主成分分析結果給出前3個主成分矢量指標貢獻率如表4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系統前3個主成分分量貢獻率之和均超過80%。各主成分矢量作為對應評價系統的指標貢獻率,考慮指標分別具有的評價意義,本文分別選擇了人才聚集子系統、區域經濟子系統和集成系統的第三個主成分向量進行協同度分析。計算1998-2010年各年度人才聚集、區域經濟和集成系統評價值并對評價值進行歸一化,結果如表5所示。圖2是濱海新區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及集成系統的評價得分變化示意圖,描繪了人才聚集、區域經濟發展及集合系統的協同演進軌跡。由圖知,濱海新區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特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中期,即產業結構形成期的基本特征。與一般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協同演進過程相比較,濱海新區在人才聚集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方面既有機遇也面臨挑戰。
4.濱海新區人才聚集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同分析
從圖2中可以看到,區域經濟指標和集成系統指標的協同演進趨勢基本一致,集成系統評價指標在1998-2010年間始終保持加速上升;區域經濟指標在2007-2008年有所波動,但是2008-2010年恢復快速上升。人才聚集指標在1998-2006年間與區域經濟和集成系統指標具有相同快速上升的特征,而在2006-2010年則轉為平緩上升狀態。
(1)濱海新區人才聚集與產業發展起步階段:1998-2004年集成指標系統始終保持平穩快速上升趨勢,表示濱海新區經濟和人才聚集整體發展趨勢良好。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聚集的一般規律,在區域經濟發展初期,人才從無到有開始積累。新區的工作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此時人才聚集環境差,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吸引人才。由于產業結構尚未成型,經濟發展沒有步入軌道,人才聚集處于艱難的起步階段,人才聚集的各種正效應均未出現。1998-2004年間新區的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協同評價符合這一產業發展初期階段特征。
(2)濱海新區人才聚集與產業發展形成階段:2004-2007年隨著新區經濟發展急速擴張,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重點產業發展順利。此時新區政府繼續對重點產業采取扶持政策,政府引導的人才涌現仍然繼續,此時依托于產業結構的人才聚集現象開始出現。2004-2007年間的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協同評價符合這一產業聚集形成的階段特征。
(3)濱海新區人才聚集與產業發展協調階段:2007-2010年2005年以來,濱海新區一直在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與此同時,新區在經濟發展、人才使用制度、人才市場建設、環境保護、文化發展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人才聚集開始從政府干預轉向以產業聚集形成的市場力量為主導吸引人才流入。對新區的政策分析發現,新區政府的人才工作重點已經由為產業供給急需技術工人轉向吸引創新型高端人才。工作內容從搭建大規模人才供需平臺,轉變為創業、創新平臺建設。產業結構優化的同時,人才層次結構也逐步清晰,以更加適應新區產業結構,隨著人才聚集的發展,信息共享、知識溢出、激勵、創新等效應開始出現,各類人才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發揮。
相比前兩個階段,2007-2010年期間人才聚集評價指標增長雖然趨緩,但是經濟發展指標上行顯著加速。與產業發展的基建、形成、成熟和調整再發展四個階段相適應的人才聚集現象通常經歷涌現、突變、協調和運行四個階段。分析表明,濱海新區現處于人才聚集突變、產業結構體系調整再發展階段。其人才聚集現狀尤其敏感,一方面,新區現有人才結構調整和人才聚集效應顯現導致人才聚集增速放慢;另一方面,區域經濟增長速度比以往各時期都更加顯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再發展對人才聚集提出了新需求,人才聚集增長和區域經濟增長速度之間出現差異。人才聚集的合理發展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保障。若能夠將差異的絕對值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并監督差異的發展趨勢,進而控制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同度,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新區人才聚集從突變階段順利過渡到協調運行階段。只有人才聚集的合理發展才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保障。
四、結論
本文對2001-2008年濱海新區及其周邊八省市人才集聚狀況進行橫向比較,確定濱海新區存在顯著的人才聚集現象。對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分別進行文獻研究表明,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可以建立相關指標體系進行量化分析。結合濱海新區具體情況,本文建立了濱海新區人才聚集、區域經濟發展集成指標系統。對1998-2010年新區人才聚集和經濟發展協同度的研究表明,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明確的相關性。人才聚集和經濟發展水平協同性表現為初期同步增長,繼而同步加速增長,進入產業調整期后人才聚集增速明顯下降、同時存在經濟高速發展。比較其他經濟新區的發展,本文設計的指標系統和評價模型分析結果表明,濱海新區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基本匹配。新區人才資源處于人才聚集突變階段,呈現出人才聚集增速減緩、特定類型人才亟待引進、區域經濟增長顯著等突出特征。顯然,人才特征符合新區經濟產業發展現狀。濱海新區人才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同度在特定時期出現的差異,不僅不會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障礙,反而會有利于濱海新區人才層次和結構的優化調整。如何評價協同度差異的適宜性,以及如何控制協同度差異指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