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經濟時期企業競爭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一個新的經濟時代正在來臨
新經濟時代,一個真正持續發展的時代,一個創新的時代,一個速度制勝的時代。新經濟時代,一個企業家叱咤風云,建功立業的時代。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企業家的創業精神,企業家的競爭精神──高歌弘揚的時代。新經濟,一種持續增長而不引起通貨膨脹的經濟,一種“一高兩低”──一方面經濟高增長,另一方面低通脹和低失業率的經濟;新經濟,新在高技術×全球化──新經濟是高技術和全球化相互激蕩、彼此加強的產物。新經濟又是技術創新、公開市場、放寬管制、財政和貨幣政策相結合的產物。新經濟,一個時代的標志──“三大結構”:產業結構、勞動力結構和消費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的時代。新經濟,它是以高技術為核心的全球化的新經濟模式。一種新的競爭機制和新的經濟體制。一個資源──包括知識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以及資金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合理配置,更有效地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時代。在新經濟時代,日本模式黯然失色,萊茵河模式開始崩潰,而英美的公眾持股模式將再一次傳播全球。歐盟正在向新經濟進軍。歐洲大陸充滿著覺醒氣息。“降稅、私有化和放寬管制幾乎列在每個政府的議事日程上。”日本也在拼命的掙扎中奮起。日本內閣認為,日本經濟中面臨一場“歷史性的大轉變”,即從“現代工業化時代”向“知識時代”轉變。基于這個認識,政府應該創造一個自由競爭的社會,通過激烈的競爭來培養個性和創造性,從而使新技術、新產業、新文化層出不窮。于是,“100%的日本大公司在改革”。新加坡也不愿再墨守成規。新加坡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以形成同外部世界競爭所需的更加獨立和更富創造性的思想。新經濟時代,不是不要傳統產業,恰恰相反,傳統的產業,包括傳統的工業和農業,將獲得新的生機。全數字制造和全球化生產,使傳統的制造業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信息化和生物化,把農業帶進又一個新的天地。
新經濟,我們也把它叫做知識經濟,其本質特征就是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勞動生產率已經不能產生更多的價值,關鍵是知識的生產率。而知識生產率又取決于創新的速度。創新的速度又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技術儲備、科學優勢、教育狀況、機制體制環境以及觀念等等。新經濟時代的創新,具有許多新的特點:第一,關鍵是新產品創新,即品種創新。在新的經濟時代,一家企業如果沒有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并轉化為新的產品,那么,“勞動生產率”越高,產品積壓越多,浪費越大,虧損越嚴重。近幾年,美國每年新增加4萬多種新產品。而70年代,每年只增加幾千種新產品。第二,重要的是創新的速度。正如比爾•蓋茨所說,80年代世界經濟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產品質量”,90年代世界經濟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企業再造”,2000年世界經濟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創新速度”。技術每年的淘汰率是20%,也就是說,技術的壽命周期平均只有5年。現在,人人都在提創新,重要的是創新的速度。慢了就要挨打。第三,技術創新取決于機制體制和觀念的創新。最新的研究表明,決定一個國家經濟有六個層次的因素:1、現實的經濟實力;2、技術儲備;3、科學優勢;4、教育狀況;5、機制和體制;6、觀念。如果說技術是經濟增長之源,那么科學是技術之根,教育是科學和技術之本,機制和體制是這一切的關鍵,觀念則是這一切的關鍵之關鍵。所以說,技術創新取決于科學創新,科學創新又取決于教育創新,科學、技術、教育創新又取決于機制和體制的創新,這一切又取決于觀念的創新。
三:企業精神,新經濟的靈魂
企業家,一群靠知識發財,堅信科學技術可以無休止地、創造永久經濟繁榮的知識企業家。一群具有無限制的思維方式,為新思想、新思維、新的思維方式而生活的智慧人物。他們不僅僅是商人,也是藝術家。他們了解歷史,他們理解技術,他們理解創造‘新人’的那種力量。他們懂得:“速度”是決勝的關鍵。如果19世紀是“精雕細琢”制造產品的手工時代,20世紀是“大量生產”的工業時代,那么21世紀將是“大量滿足客戶個別需求”的時代,“新經濟就是競爭未來的經濟”,要快速把產品或服務傳遞給客戶,唯一的方法就是“快速向未來”調整。新經濟不單是將時間越分越細、越來越快的問題,更將是“與時俱進”的問題,做生意要能夠做到“在未來作業,同時又能夠掌握現在”。有遠見的企業家和偉大的運動員或大明星一樣,要在“未來尚未來臨的現在,就已經創造出完美的表現”,好比最偉大的守門員,球還沒攻到門口,就已掌握其來路,“提早”把它擋住。他們駕馭的企業是以“時間為基礎”的企業,他們將面臨“零時間組織”、“零時間作業”的營業概念,以滿足“客戶隨叫、服務隨到”的要求。
四:發展經濟新思路
經濟全球化、技術國際化的趨勢正在加速,給世界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經濟市場化的同時,推進市場國際化;(1)“不聯合即完蛋”;(2)引進企業比引進技術更能促進我國技術、經濟發展;(3)“企業是誰的無關緊要”,“你賺錢、我收稅,你獲利、我就業”;(4)放手發展民間企業,建立良好的企業基礎;(5)犧牲部分市場才能引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