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期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應當重視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的標準化、流程化、數字化及檔案專審的成果等。可以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建設統一、集成高效的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循序漸進地將干部人事檔案統一納入數字化、信息化數據庫。
【關鍵詞】新時期;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檔案管理;人力資源開發
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官制度,我國干部人事制度自確立之日起就帶有政治性、革命性、職業性、專業性等特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在人事制度領域的生動體現。新時期,培養和造就一支“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勇于擔當、善于作為、不懈奮斗、永遠奮斗”的干部隊伍,需要從對應的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體系入手。干部人事檔案是干部成長過程中的“大數據”,對干部的培養、提拔、交流使用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因此我們必須把做好干部人事檔案的專項審核作為當前階段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一、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的重要意義
新時期,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是一個多學科交叉、多領域融合、多主體協同創新的管理領域,融合了人力資源管理、黨的組織工作、檔案管理、大數據等多樣化的內容,尤其是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已經成為該領域一個重要的環節。簡而言之,干部人事檔案專審一般指的是有檔案管理資質或職責的部門,按照一定的檔案審查流程、標準、技術等對特定人事檔案進行全過程、全要素、全周期管理、審查的過程。
(一)干部人事檔案專審是考察干部的“試金石”。受長期以來我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領域管理體制僵化等因素影響,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實踐中一度走入“失序” “失范”甚至是違法、犯罪的境地。例如,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布的落馬官員的檔案數據顯示,檔案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從科級官員到省部級官員均存在“檔案造假”問題,具體表現為學歷造假、年齡造假、工作經歷造假、入黨材料造假、公章造假、家庭情況造假、培訓經歷造假等,這些問題之所以產生并長期存在而沒有被及時糾偏,直接的原因之一是干部人事檔案專審環節存在漏洞。因此,加強干部人事檔案專審是完善我國干部人事制度尤其是干部考察制度的必要 環節。
(二)干部人事檔案專審是貫徹《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的必要之舉。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改革先后經歷了一個從集中領導到相對分散再到集中領導的過程。作為一種趨勢,我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越來越注重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的科學化,并注重在干部提拔、任用等全環節查閱干部的人事檔案、廉政檔案、政績檔案、決策檔案等,力圖從這些過往的“成長數據”中全方位掌握和評價干部。2018年,中共中央針對長期以來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印發了《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并在第三十六條、三十七條對干部人事檔案審核進行了規定。盡管該條例沒有詳細對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進行規定,但是作為一種細化執行方案,專項審核是我們當前貫徹《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的一個主要 方向。
二、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的思考
從近五年來我國學術界對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相關的研究文獻數量、研究主題、研究領域等情況來看,對于“為什么要專項審核”“要專項審核什么內容”等問題的探討已經比較充分,但是對于“如何深入有效開展專項審核”仍然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內容。以下幾點值得深入反思:
(一)重視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的標準化、流程化。2018年出臺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對干部人事檔案主要內容分類為十個方面:即履歷類材料、自傳和思想類材料、考核鑒定類材料、學歷學位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類材料、政審及審計和審核類材料、黨團類材料、表彰獎勵類材料、違規違紀違法處分類材料、工資及任免、出國和會議代表類材料、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盡管該條例對干部人事檔案內容進行了規定,但是在操作層面上應當如何開展專項審核需要一定的標準化、流程化的支撐。在這方面,可以按照“檔案材料是否全面完整(完整度指標)”“檔案材料是否真實(真實性指標)”“檔案材料是否標準規范(規范性指標)”三維度原則,細化設計相關的審核指標,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可操作性強的標準 流程。
(二)重視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的數字化。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技術開展干部人事檔案的專項審核及配套的管理是管理技術層面的創新,也是克服干部人事檔案造假、不規范等問題的關鍵一招。對此,2018年出臺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第二十三條明確提出干部人事數字檔案館的建設思路,其本質的邏輯就在于利用掃描技術將紙質版干部人事檔案轉化為數字圖像和數字文本,實現數字化流轉和保存,從而較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事檔案管理中的“暗箱操作”。對此,在我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分級負責、集中管理”的體制下,我們建議有條件、有水平、有經驗的地區可以建立本地化的干部人事檔案數字館,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確保干部人事數字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與紙質檔案的一致性。同時,與此相配套的電子目錄建庫、圖像資料儲存、防火墻建設、數據借閱、專項審核中的數據交互、數據備份等設計也要同步。同時,我們建議規劃設計“一站式檔案服務平臺”,利用該平臺可以定期對干部人事檔案的建立、接收、接轉、轉遞、統計、保密等進行高效率的配置,實現圍繞干部人事檔案服務鏈的全程信息化、數據化。
(三)重視干部人事檔案專審的成果。干部人事檔案專審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也不是一個被動的環節,在新常態下,是一個主動性、積極性、進攻性的干部任用決策環節,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利用好干部人事檔案專審的成果。2019年3月修訂的《干部任用條例》,在干部任用方面明確提出了“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五大關的用人導向?;谶@種干部任用導向,檔案專審成果運用可以劃分為三個檔次:其一是檔案專審不過關,即對干部人事檔案存在重大造假問題的線索要及時轉交紀委、監委,確保檔案專審成果轉化為干部任用成果;其二是檔案專審發現較大不規范問題,可以通過約談檔案管理出現問題環節的責任人等方式,確保類似問題不再反復發生;三是檔案專審發現一定的瑕疵問題,對此可以通過聯系當事人、檔案管理責任人、檔案出具單位、檔案保管單位等利益主體,及時將檔案瑕疵問題消滅,實現檔案質量提升 目的。
三、結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往縱深層面推進迫切要求我們對干部人事檔案專審進行系統性創新。在數字化浪潮下,傳統的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在技術層面、戰略層面均面臨著轉型的需求。從國外經驗來看,人事檔案的數字館建設、第三方外包服務以及對人事檔案造假者施加的嚴厲問責等制度機制建設有諸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例如,美國人事檔案數字化建設過程中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公私合作”,美國公共檔案管理機構基于契約精神、市場理性、法治原則等,就特定的檔案管理和專項審核等,與私營的檔案數字化服務機構合作,從而達到節約財政費用、克服專業人員知識技能不足、人員短缺、提升檔案數字化管理質量和檔案管理水平等目的,值得我們深度反思和研究。作為一種對策建議,本文嘗試從重視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的標準化、流程化、數字化及檔案專審的成果等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可以為我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創新提供借鑒。展望未來,立足于檔案管理的數字化趨勢,我們建議國家層面可以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建設全國統一、集成高效的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利用這種技術層面的革新,克服傳統意義上存在的檔案造假、檔案失真、檔案失范等突出 問題。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聶新鑫.檔案造假的“靶向治療”[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8-12-4.
[3]范斯婷,曾志,賀志慧.搭建“一站式”綜合檔案數字化服務平臺的分析與實踐[J].現代醫院,2021(7):1066.
[4]羅亞利.美國檔案數字化公私合作模式研究及啟示[J].浙江檔案,2019(10):60.
作者:秦偉 單位: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