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產養殖經濟效益提升措施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水產養殖業也在不斷進步,養殖戶數量持續上升,水產品供應源范圍不斷擴大,但市場需求有限,水產品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受到限制。養殖戶需要實施有效的措施,創新流程,全面提高水產養殖經濟效益。基于此,探究水產養殖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水產養殖;經濟效益;舉措
雖然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但是水產品價格始終未有較大改變,養殖戶的數量持續增加,投資費用不斷擴大,致使水產養殖業的經濟效益不斷降低。因此,需要實施有效的措施,提高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推動該行業的持續發展。
1水產養殖業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養殖業也在不斷發展,形成了多樣化的養殖方式,如流水養魚、稻田養魚等。這些養殖方式推動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同時提高了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和質量。但水產養殖中仍舊存在一些不足,從整體上看,需要提高中小養殖戶的綜合素養和組織水平:1)中小養殖戶目前尚未形成產業化,約束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2)中小養殖戶間缺少競爭力,推行聯合承包,無法分散養殖戶,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政府無法進行集中管理,也無法為養殖戶服務;3)水產養殖效益下滑和環保壓力、物價上漲、市場供求也有著直接關系。養殖戶能力有限,缺少環境保護意識,增加了環保壓力;市場供需關系緊張,會讓水產養殖效益下降。
2創新養殖方法
2.1輪養技術
養殖水產品通常是針對某種品種進行養殖,種類單一,有害的藥物和物質出現累積,從而讓養殖水產品的抗藥性和抗逆性下降,頻繁出現病害,也無法提高水產品的品質,導致水產品的成活率不斷降低。養殖戶在養殖中,可根據市場需求,開展多樣化養殖,增加經濟效益。
2.2異地養殖
在養殖過程中可以發現,某些魚類生活在東北區域,經馴化后可在南方水域中生長,同時能夠適應南方的水體。若是將北方的魚種轉移至南方,則會提高育苗速度并改善生長狀態。例如,原產于烏茲別克斯坦的大鱗鲃,先是由我國黑龍江引進馴養成功,在我國北方養殖多年后,2017年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引進養殖也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并成為一個優質水產新品種加以推廣。通過此種方式開展養殖水產品,也能夠提高養殖戶的效益,有著可觀的養殖前景。
2.3混養模式
傳統混養是指將幾種魚混在一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混養也出現了改變。若是將大海比作池塘,則需要將蝦、魚、蟹、蚌進行混養,結合多種水生物的生活習性進行科學養殖,方可獲取成功。例如,在養殖蝦時,可以添加尖吻鱸,因為尖吻鱸可及時消除死亡的蝦,有效防止病原擴散。水域水質條件優越的,可以引進花鰻、歐鰻、加州鱸等新品種,也可以養殖匙吻鱘替代相同生活習性的鳙魚,以提高產值和收益。
3提升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有效策略
3.1防治病蟲害
目前,各種病癥約束著水產品的養殖,因此應針對病癥進行研究,同時也需要預防,秉承防治結合的理念。通過結合藥物和生態防治兩種方式進行科學治理,可以減小養殖成本。提高水產品養殖的效益和質量,要做到以下3點。1)投放飼料和魚種,摒棄傳統的春放冬收模式,確保魚種能夠進入正常的狀態,從而增強魚苗抗病性;2)在魚塘中投放餌料和肥料,秉承定量定質、定時定位的原則投放,需要少量、反復施肥,同時也要及時投入魚餌,保證水質處于“肥、活、爽”的狀態;3)實施藥物防治,在投放魚種前,應進行消毒,避免病原體進入到池塘,在病發季節,也要做好預防工作,定期向魚塘投放藥物,主要是中草藥。
3.2創新養殖方式,平衡市場水產品
1)改善養殖種類的投放比。根據輪捕輪放的要求,在冬季按照市場需求投放一定比例的魚種,為今后銷售淡季投放水產品做好準備。2)根據品種和規格模式,將水產品合理投放在市場中,同時還要擴大草魚鯽魚的養殖規模,縮減鯉魚、鰱魚的養殖數量。3)囤養食用魚,在冬季捕撈時,需要將養魚池的水放干,并在魚池中囤養食用魚,春天養殖后要集中銷售,避免在冬季有減重情況[1]。
3.3優化養殖結構,減少養殖費用
水產品市場快速發展,消費者也呈現出新的需求特征,一種是對產品的質量有所要求,一種是對季節性的需求,因此養殖戶需要做到以下4點:1)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水產品的養殖結構,推廣新的品種,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2)使用現有品種,如鯰魚、河蟹等,實施混養模式;3)市場價格變動大、養殖時間長的黃鱔或者野生蟹等,對其進行囤養,為其建成標準的水泥池進行養殖;4)某些價值高、周期長的品種,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養殖。
3.4加強建設品牌,實施信貸支持
優化水產品結構的有效方式是建設品牌,這也是提高漁業發展水平的主要途徑,是實現水產品效益增加的主要方式。因此,建設品牌是當代漁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只有實施品牌策略才能夠加強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從而更好地推動漁業健康發展[2]。例如,廣西浦北縣打造的“官垌”魚地標產品,把普通草魚養成了高產值、高效益的品牌草魚。
3.5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投入可以有效節本增效。主要是引入推廣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通過改造養殖設備設施,實現水產養殖的智能化、機械化。一部手機便可控制整個養殖場,水溫、水溶氧、氨氮、投飼等都是自動控制,從而減少人力成本投入。
4結語
水產養殖行業發展快,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加大了水產市場的競爭壓力,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也在不斷降低。為了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推動水產品發展,應認真分析水產品養殖流程,對養殖流程作出合理規劃,有效提高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海燕.探究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途徑[J].農家科技,2018(7):111.
[2]袁興偉,劉尊雷,張輝,等.基于遙感數據的山西省水產養殖經濟效益探索性空間分析[J].漁業信息與戰略,2018,33(3):165-172.
作者:韋劍山 單位:武鳴區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