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產養殖中的生態養殖技術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對生態養殖的概念進行了闡述;其次從污染環境,造成浪費、水產品病害時常發生、養殖設備落后、苗種選擇落后、粗狂式養殖、養殖空間有限等方面闡述了傳統水產品養殖存在的缺陷;然后從環境、苗種、飼料及藥物選擇等4個方面對生態養殖技術要素進行了分析;最后從樹立健康的養殖觀念、建立健全的生態環境及嚴格控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3個方面對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提出了政策建議。
在我國許多地區,水產品的養殖技術長期以來采用淡水養殖模式,遵循傳統的人工養殖方式。這種養殖模式只注重養殖規模和數量的大小,不注重水產品品種和質量。傳統的人工養殖存在的缺陷極多,在傳統養殖技術的制約下,會導致生態環境污染且成本極高,不能滿足現今生產生活的需要。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生態養殖技術應運而生。生態養殖技術既可以確保水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利用循環技術使資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解決了傳統養殖操作不便的問題。生態養殖利用機器設備等對水產品進行科學化地養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雙手,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科學合理的生態養殖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促進了水產養殖的可持續性發展,提高了水產品食用的安全性。
1生態養殖的概念
生態養殖是指人工模擬水產品生存的自然環境,在水產品養殖中將先進的科技運用其中,運用無公害的飼養方式將水產品出現病害的機率降低,提高水產品健康程度,為使用者提供更加綠色健康的食品,科學合理的生態養殖技術,提升了水產品市場的整體水平。
2傳統水產品養殖存在的缺陷
2.1污染環境,造成浪費
傳統的人工養殖對資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由于一些化學品排放導致水污染從而使水產品的質量出現問題,而水產養殖所產生的廢料排放再一次加重了環境污染,甚至威脅到了人類的飲水安全。
2.2水產品病害時常發生
傳統的人工養殖只注重數量與產量,忽略了水產品的質量,水產品病害時常發生,水產品養殖者為了提高收益選擇過度用藥,從而導致一些水產品由于用藥不規范,發生藥物殘留等問題,進而導致水產品的質量下降。水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人們的食品安全受到威脅,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水產品行業的進步。
2.3養殖設備落后
我國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是,養殖業發展較晚,養殖業的集中化程度有待提高,絕大多數養殖戶的養殖設備及工具都較落后,無法滿足現代人類對水產品的要求。在傳統的人工養殖中,水產品的生存空間有限且生存環境得不到保障,養殖池進排水困難,水產品長期生存在這種環境中,致使養殖業的質量得不到保障。
2.4苗種選擇落后
人工養殖選育良種較為困難,我國的青草鰱鳙等水產品的選擇現在仍然為未改良的野生品,選育良種較為困難。由于一些水產品是野生種,無法適應養殖環境(密度、空間、營養等)的變化,易發生大規模的死亡。
2.5粗獷式養殖
水產養殖所需的飼料較多,我國水產品養殖飼料基本是以原料的方式投喂,原產品質量的好壞影響著水產品生態環境的好壞,這種粗獷養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打破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2.6養殖空間有限
養殖空間較為有限,水產品養殖者為了獲取更高的利益,通常會采取密集養殖,由于物質等方面的原因而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生態系統的種群密度較小,食物鏈較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較差,導致病害等極易發生。
3生態養殖技術要素
3.1環境的選擇
在進行生態養殖時最好遠離工業園,確保水質的安全,養殖水產品的水最好是經過水源鑒定的水,一定要符合國家規定,在對養殖池進行改造時,一定要徹底殺菌,將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質完全清除,水池的進排水系統一定要完備。養殖池的生態環境要類似于自然界的生態環境,養殖池內的水生植物要適度,避免因為水生植物過多而影響水產品的生長發育。
3.2苗種的選擇
水產養殖中苗種的選擇對養殖的后續效益和養殖的質量都具有很大的影響。要選擇優良的苗種,摒棄近親雜交的苗種,選擇一些抗病性強、易存活的苗種。根據養殖環境,進行魚菜共養,養殖菌類來保護養殖池的環境。
3.3飼料的選擇
我國水產品飼料整體發展較為落后,飼料國外進口較多,我國的飼料處于短缺狀態,要加大研發力度對飼料進行升級。飼料的質量決定了水產品的質量,我國對水產品飼料的研究較國外晚了40余年,對飼料的營養結構把握不夠準確,飼料也會對水產品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要有科學合理的投喂方式,飼料的大小規格質量等方面要根據不同的水產品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3.4藥物的選擇
在水產品的養殖過程中,水產品的病害問題的出現難以避免,養殖者在對其進行藥物投放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藥物,要求投放量要適量,使用的藥物要符合國家規定,選擇藥物時要盡可能的選擇對水產品生長發育影響較小的藥物。
4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4.1樹立健康的養殖觀念
養殖戶要樹立健康的水產品養殖觀念,不能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要有長遠的眼光,要為水產品提供優質優良的生活環境,同時采用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來提高水產品的質量和對惡劣環境的抵抗力。養殖者要選擇優良的苗種,摒棄近親雜交的苗種,選擇一些抗病性強、易存活的苗種,同時利用生物工程等先進的方法對水產品的養殖池進行水體凈化,確保水產品生活的環境綠色無污染。
4.2建立健全的生態環境
水產品生存的生態系統必須全面而科學,在水產品的生態系統中,水產品是其中的主角,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要對這個生態系統中的氧氣含量、溫度、植物及菌種的種類等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安排,構建一個內生的良性生態系統。
4.3嚴格控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水產品的生長與繁殖離不開生態系統的穩定,生態環境的穩定有助于水產品更好地生長,要防止有害毒垃圾對水體進行污染,要增加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模擬自然的生態系統,選擇藥物時要盡可能的選擇對水產品生長發育影響較小的藥物,要利用共生原則,協同原則及混養原則等種植水草和菌類等植物來提高水產品的抗病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結束語
水產品的養殖要采用綠色無污染的生態養殖技術,構建健全的生態環境養殖體系。生態養殖技術既可以確保水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利用循環技術使資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解決了傳統養殖操作不便的問題。科學合理的生態養殖既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又促進了水產養殖的可持續性發展,提高了水產品食用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李穎.論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0):179-180.
[2]祝曉棟.探究海洋生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可行性[J].山西農經,2019(24):104-105.
[3]馮東岳,季相山.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在水產養殖環境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水產,2018(03):87-90.
[4]田海軍.微生態制劑“零耗氧活性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試驗[J].漁業致富指南,2018(10):58-60.
[5]湯學敏,鄭江,郝聚敏,黎中寶,李玉寶.現代微生物識別技術在水產養殖環境研究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12,39(06):835-842.
[6]張志華,孔令杰.微孔增氧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產,2013(03):9-12.
[7]侯永紅.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07):160.
[8]王春華.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漁業致富指南,2019(13):29-30.
[9]馬強.淺談水產養殖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J].南方農業,2019,13(17):147-148.
[10]田雨.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5):166,179.
[11]孔維祎,劉雙.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養殖與飼料,2019(05):50-52.
[12]董興國,景紅軍,李令國,沈海榮.水生態循環處理與再利用系統在水產養殖生產上的初步應用[J].科學養魚,2019(04):15-17.
[13]李文濤.淺談淡水生態養殖管理的可控性[J].農民致富之友,2019(07):182.
作者:劉群 單位:廣饒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