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產種業引領水產養殖綠色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現代水產種業的內涵
水產種業即水產種苗(優良)產業,是指由水產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水產引種與育種、水產種苗生產繁殖、培育、保存、推廣、銷售、質量監督檢測及管理等環節構成的產業鏈條。現代水產種業就是現代化的水產種苗(優良)產業,是傳統水產種業之后的新的發展階段,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代科學技術和設施裝備為支撐,運用科學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手段,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產業體系并具有現代世界先進水平的水產種業產業形態。
(二)現代水產種業的特征
1.先進性
現代水產種業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育種技術和設施裝備上。一是在常規育種技術基礎上結合分子標記輔助育種、轉基因育種、細胞工程育種、染色體工程和輻射誘變等先進生物技術方法不斷培育新品種,創造新物種以滿足人們對水產品多樣化需求;二是采用先進的基因型篩選鑒定系統與信息化表型測試系統以及大規模、高通量、專業化、流水線的育種平臺等設施設備。
2.商業性
相對于傳統育種而言,現代水產種業的育種是以追求商業利益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人財物力來培育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產優良品種活動。一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與產業緊密結合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品種;二是建立以科研院所的種質資源、育種技術和人才資源等為支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分工明確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實現育種商業價值最大化;三是建立以種業企業作為育種創新主體,具備完善的商業化育種能力和條件,科研單位育種人才、技術和材料等科技資源向企業有序流動的,鼓勵種業企業兼并重組的商業化育種的體制機制,實現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3.緊密性
現代水產種業的緊密性特征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通過龍頭組織的帶動,將種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用利益機制緊密聯結起來,建立一個種苗科研、生產、銷售以及管理等環節有機聯系、相互促進的產業化體系,并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體系,讓市場帶動種苗生產,實現種苗產品增值,有效提高種業的經濟效益。
4.科學性
現代水產種業的科學性是指廣泛采用科學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手段,將科學管理貫穿于水產種業各部門和各個環節,在宏觀上建立與現代水產種業相適應的政府宏觀管理調控機制和完善的種業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在微觀上實現企業內部管理、苗種市場管理、品種評價管理和苗種質量管理等科學化,使水產種業的各個環節形成完整緊密結合的產業鏈條,從而形成高效的現代水產種業管理體系,提高水產種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是指在水產養殖業涉及的資源利用、產地環境保護、生態功能保障、產品質量提升上,要提高水產養殖生產效率,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培育可持續、可循環的發展模式,增加優質、安全、特色水產品供給,實現在“地、水、飼、種、潔、防、安、工”等方面向高效、友好、穩定、安全的方式轉變。但是要真正實現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單純靠理念的宣傳引導是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還是要具備綠色發展的產業基礎和物質基礎,提高養殖生產效率。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在各種因素對促進養殖業發展的貢獻率中,良種占40%,飼料和疫病防控各占20%,養殖管理占15%,其它占5%。由此可見,良種對養殖業生產貢獻率居各因素之首,遠遠高于營養飼料、疫病防控等其他因素,是水產種業和水產養殖業的物質基礎和關鍵因素。良種一般具備適應性廣、生長性能優、品質高和抗逆性強等綠色、優良的經濟性狀。抗鹽抗堿抗寒抗熱等品種既能減少對耕地的使用,又能改善環境;適合集約化生產的良種,能節約土地和水體資源;生產性能優的良種在同等養殖條件下能節約飼料、餌料等資源,減少廢物排放;抗病良種既能節約養殖成本,又能生產優質安全產品。養殖生產效率的提高是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基本動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以良種為重要物質基礎,運用了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條件、采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進行組織管理的現代水產種業是提高養殖生產效率的重要途徑。因此現代水產種業對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三、現代水產種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提高育種創新能力
制定國家級、省級原良種場(保種場)保種方案,評估保種效果,提升保種效率;建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和共享利用平臺。開展全國重要養殖種類水質種質資源調查,完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理論和方法;重點開展有重大商業潛力的品種、野生近緣種及重要養殖種類等育種材料的收集、篩選、評估、鑒定和改良,挖掘優良特性、優異基因;重點開展育種基礎理論方法和共性技術、現代分子育種技術等基礎性、前沿性和應用技術性研究;推進國家遺傳改良計劃,提升自主育種能力;支持建立國家水產遺傳評估平臺,整合育種系譜和各種性狀數據,提高遺傳評估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指導育種主體合理開展選種選配;以南美白對蝦、小龍蝦、草魚等為突破口,支持和鼓勵育種主體成立縱向或橫向聯合育種組織(聯合體),建立健全水產聯合育種機制,支持成立國家水產種業創新聯盟。
(二)逐步完善水產種業商業化育種體系
基于目前我國水產種業科研和產業發展實際,建立不同的水產種業育種模式。針對育種成本高、又影響水產品有效供給的四大家魚、鯉鯽鳊魴等大宗淡水魚類,建立以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育種模式;針對有一定產業化程度和技術水平、育種成本適中的斑點叉尾鮰、羅非魚、小龍蝦等養殖種類,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投入為輔的政府主導的半商業化育種模式;針對產業化程度和產業比較效益較高的南美白對蝦、河蟹等養殖種類,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政府引導扶持為輔的企業主導的商業化育種模式。同時支持有條件的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校共建現代化育種科研平臺,或自主建立育種研發機構或科研團隊,通過購買公益性研究成果,或通過引進高級育種人才和育種創新材料,開展商業化育種研發,引導企業向育繁推一體化發展,逐步實現由政府推動向企業主導的商業化育種。
(三)建立合理的育種利益分配機制
探索建立水產種業成果評價機制和成果轉讓交易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價值化、股權化和產業化。鼓勵科研院校和育種企業自主發明的育種材料、新品種和技術成果申請專利知識產權、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和上市公開交易;將水產種業科研機構納入由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組織的種業科研成果機構與科研人員權益比例試點單位,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種業科技資源合理流動,支持科研院校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校和科研人員通過兼職、掛職、簽訂合同等方式進入種業企業開展育種研發;鼓勵育種科研人員創新創業。
(四)建立健全品種評價和保護制度
依托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完善新品種審定制度,探索開展水產原良種(種質資源)鑒定制度,進一步規范品種試驗、跨國跨區引種安全評價制度,探索建立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以及抗病、抗逆性鑒定制度;建立品種性能測定體系,加強第三方測定機構條件能力建設,加快建立品種審定前性能測試和不適宜品種退出制度;探索建立水產新品種特異性標識和保護制度,加強新品種保護和信息服務。
(五)加快優良品種推廣
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養殖基礎條件,科學規劃生產優勢區域,明確優勢區域主推品種,健全水產良種推廣體系。繼續支持建設國家良種(制)擴繁基地,發揮市場機制,引導種業企業與苗種繁育場、苗種生產專業合作社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一批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依據建立的第三方品種性能測定中心、遺傳評估中心的遺傳和性能評估成績,利用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優勢,探索建立優良品種推介、拍賣和等制度,引導廣大養殖場戶使用良種,加快建立水產良種優質優價機制,增強優良品種生產能力。通過國家推廣、市場推介、產業開發、媒體宣傳等形式,推動實施水產種業國家品牌計劃,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產種業品牌。
(六)培育壯大種業企業
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進入水產種業;鼓勵種業企業間的股份制合作或兼并重組,有效整合種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加快創立現代水產種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水產種業;探索建立水產種業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采取股權投資等方式,重點支持育種創新能力強、品種市場占有率高的種業企業,培育一批大型水產種業集團。
(七)加強種苗市場監管
繼續加強水產種苗市場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經營、侵犯品種專利權、假劣苗種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水產苗種進出口管理,科學評價引進苗種的生產性能,防止低水平重復引種,擾亂市場環境。推動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加大水產苗種質量安全抽檢力度,督促企業提高苗種質量,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八)加強政策扶持
加大對水產種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成立跨部門的現代水產種業工作協調組,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加快水產苗種管理、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和鑒定、水產品種審定等法律法規的編制修訂和實施;審定技術規范、品種試驗規程、新品種測試和生產性能測定等規范性文件的編制修訂;育種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科研人員流動的行為準則的制定;設立種業企業經營、用地、重組的稅收優惠政策;抓緊編制現代水產種業發展規劃,統籌現代種業相關的各項財政和基建項目,積極爭取將水產種業發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對育種創新、品種試驗和生產性能測定等育種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作者:王建波 單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