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生入學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中生進入大學后,離開了父母的照顧,面對陌生的環境,學習內容陡然增多,學習方式與高中完全不同,學習目標缺失或模糊,以前不用過多關注的人際交往也出現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對所有同學都是一種考驗,一些適應能力較差的同學會出現厭學現象,甚至放棄學業。及時有效的開展入學教育工作能夠幫助同學們用正確的觀點和積極的態度面對遇到的各種問題,順利適應大學生活。醫學教育是連接“中學生”與“未來的醫生”之間的橋梁,五年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習對同學們順利完成角色轉變至關重要,特別是入學之初的針對醫學新生的入學教育,能幫助同學們解除困惑,樹立目標,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還能奠定醫學生的人生信仰和追求,使同學們在學生階段就懂得堅守醫生職業道德的必要性,大大提升學習動機,意義重大而深遠。針對醫學生的入學教育由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誰來評價等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是將醫學生入學教育做好、做實的關鍵。
1擺脫輔導員唱獨角戲的困頓局面,形成全員育人機制
目前,許多高校的入學教育是由學生工作處組織,由輔導員擔當教育者的角色。這樣安排固然有有利的一面,新生入學后接觸最多的就是輔導員,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同學們愿意接受輔導員老師的教育指導,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可是也存在兩個問題:首先,輔導員沒有時間對新生進行全面教育。只要擔任過輔導員的老師,都知道新生輔導員最忙,在第一個學期內,一切跟新生有關的事務都由他們協調完成,這時也還沒有培養出得力的學生干部來協助輔導員老師,同時還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活動需要他們動員和組織,太多的事務性工作占據了他們絕大部分的時間,已是分身乏術。另外,由于輔導員自身專業限制,往往不具備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背景,沒有能力完成入學教育的全部內容,想要做好入學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人士來完成,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必須改變在入學教育中只憑輔導員單打獨斗的現狀,要形成有效的全員育人的協同作戰機制,輔導員只能擔任部分教育內容,更大的作用應該是協調和配合其他部門和教師完成入學教育的其它重要內容。
2改善入學教育缺乏專業針對性的現狀,拓展入學教育內容
有些高校的入學教育內容僅限于生活常識指導、安全教育和校規校紀的學習,一般由高年級學長協助輔導員完成,以帶領新生實地熟悉環境和座談交流的形式進行,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解決了一些兒眼前問題,緩解了新生的淺層次的焦慮,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如果入學教育只包括這些內容顯然是不夠的,還應針對醫學生群體,不斷豐富入學教育內容,使入學教育發揮長效機制,才能產生更加深遠的意義。
2.1增加專業思想教育,增強職業認同感
很多高校臨床醫學專業在大學一年級安排的課程多是通識課程,基本沒有接觸專業課,很多學生覺得這些課程和醫學沒有什么關系,也很輕松就考試通過了,等到二年級時很多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都一起開始了,科目多、難度大,許多學生出現掛科現象,還有一些學生發現自己對醫學不感興趣,可是也錯過了轉專業的時機。可見,在入學教育內容中增加專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專業課教師給同學們講解本專業的培養大綱,課程設置,每一門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各門課程之間的遞進關系,實踐環節的重要作用等等內容,使同學們在接觸專業課前就了解到成為一名合格醫生要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樹立新的目標,在思想上做好迎接繁重的學業任務的準備,對于解除學生疑慮、穩定專業思想都非常重要。
2.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樹立高尚道德情操
醫學人文精神與醫學知識和技能是醫學發展的兩個方面,這就要求醫學教育不僅要重視醫學專業教學,還要重視社會和人文科學教育。可是現階段,我國的醫學教育重科學,輕人文現象較為嚴重,醫學人文教育的失位已產生了很多不良后果。有很多學生是受父母長輩的影響,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就醫方便才選擇醫學專業,一旦這些外因消失或改變,這些學生便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有部分同學對于新聞媒體報導的醫患糾紛問題也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憂慮,影響了專業思想的穩定性。醫療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醫務工作人員必須比其他職業工作人員更加嚴格地遵守職業道德規范。那么,我們教師應該在醫學生入學之初就培養他們關注現實、關愛生命、胸懷大愛的醫學精神,激發他們深層的學習動力,增強職業自豪感,使醫學生認識到要做一名合格的醫生,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同樣重要,甚至醫生本人對病人的愛心、同情心及理解有時比外科的手術刀和藥物還重要,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是醫學永恒的主題,也是自己的責任。
2.3加大學業指導力度,將學業規劃落到實處
據調查,醫學生80%以上的壓力來自學業壓力,醫學教育課程多、學制長,對理解和記憶能力要求高,很多同學不能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沒有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失去了學習動力,不知如何安排看似很多的課余時間,這些問題都困擾著新生。有許多學校也設立了學業指導中心,開展了相關的講座和學業規劃大賽,由于師資有限很難滿足眾多學子的要求,學業規劃大賽大多也流于形式,學業規劃理念未能深入人心,收效甚微。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必要把“大學生學習指導”作為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輻射全部學生,要求醫學新生在學業導師指導下,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的學習生活,這就需要克服師資短缺的瓶頸,配備有責任心、專業能力強、懂教育和管理的高水平的指導老師給同學們詳細耐心的指導,只有學生們的自主性被調動起來,他們才能意識到學業規劃不是他們需要被迫完成的另一個作業,而是科學合理規劃管理自己的有效的工具,最終形成自發的持續的學習動力保證大學學業的順利完成,乃至受益終生。
2.4重視新生的心理健康,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醫學生普遍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非常關注,可是對自身的心理方面的困擾容易忽視或壓抑,根據有關的調查研究表明,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較多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對醫學生進行相關訓練,提高其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首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新生對心理問題的識別力和心理保健意識,及時調節學生因認識偏差產生的情緒障礙和不良行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完成繁重的學業。另外,醫療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醫務人員具備穩定、樂觀的情緒、敏捷的思維、堅強的意志、較強的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質,要求醫生能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影響病人,這就需要醫生本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能及時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可見,在入學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維護醫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同時還是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需要。
3改進的單一僵化的教育形式,以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有些高校入學教育的全部內容就是校規校紀的學習,學習形式就是背誦記憶,學習結束之后組織考試,此類做法的意圖雖好,可不見得能收到好的效果,很多同學靠死記硬背記住的東西,考試完就忘了,教育的意義已然喪失。讓學生在入校之初就產生大學教育不過是中學教育的延續罷了的錯覺,不利于學生了解和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好的教育內容還要有好的形式來呈現,應該針對不同的教育內容靈活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才能獲得好的收效。舉辦講座參與的學生人數多、效率高,但是主講人與學生互動較少;座談交流會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互動性強,能發現學生問題,但是適合人數較少的群體;主題班會可以涉及思想、學習、戀愛、就業等等問題,是一種不錯的教育形式,能夠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解決同學們的一些困惑,教師的參與和引導極為重要;醫院見習、社區醫療服務等體驗式教育活動也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收到同學們的歡迎。除此之外,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在線上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入學教育活動,也會讓傳統教育內容煥發出新的活力。
4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不斷完善入學教育的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作為激勵機制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促進入學教育的高效開展,評價機制是否科學完善也影響了入學教育的導向。現在有些高校也對入學教育效果進行評估,并且作為學生工作考核的一項內容,引起學院的學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但是如果學校把校紀校規的考試結果作為入學教育的評價標準,各個學院自然就把入學教育的重心放在此項工作上,輕視甚至忽視其他教育內容。作為入學教育的接受者和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大學生應該作為入學教育的重要評價者之一,高等教育的管理者應該彎下腰,傾聽學生的心聲,把學生的反饋納入評價體系之中,不斷改進入學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滿意,這才是有效的教育。醫學生的入學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針對本專業選擇適合的教育內容,并且還要將這些內容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需要教務部門、學院領導、學生工作處、團委、專業教師和輔導員一起共同努力,讓醫學新生盡快適應身份的轉變,從容應對新的挑戰。
作者:馬建華 周瓊華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