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論文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1當代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常見內容安排
第一,校園安全教育。對學生開展校園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安全意識,主要包括學生行為安全和環境安全教育兩方面的內容;行為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法制教育,校紀校規教育,開展消防安全教育等;環境安全教育主要包括財產安全、社會信息選擇安全以及網絡安全教育等。
第二,當代大學生活適應性教育。高校新生在度過入學“蜜月期”后,會遇到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不和諧等問題;開展大學生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適應期,盡快完成高中到大學的角色轉變,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開端,也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解析心理異常現象,傳授心理調試方法,介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指導學生加強心理沖突調適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學會自我調適,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由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相處,為成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第四,校紀校規教育。通過對校紀校規、《學生手冊》和學校管理文件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讓學生明確自身權利和義務,了解學校獎懲制度,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意識,幫助學生用規章制度約束自己的言行。對學校,學院發展歷史,現狀及規劃,學校的教學、科研、師資、基礎設施等內容進行介紹,結合愛校教育,逐漸培養學生對學校,學院的感情。
第五,專業教育及職業規劃教育。對職業的組成、分類及功能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初步完成對專業和職業的認知,使他們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結合自己的性格初步確立職業目標,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指引方向,為人生另一起點邁出堅實的一步。
2當代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存在不足及改進舉措
近年來,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逐漸受到各高校重視,已作為新生進校后首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一。但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人數的增多,新時期下大學生思想呈現多元化和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高校的入學教育中還存在不足之處。第一,入學教育參與度不夠。部分高校認為入學教育只是學生工作的內容,應由輔導員來起主導作用,而忽略了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常規工作,更是一項基礎工作,需全員參與,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充分利用學校各種資源做好入學教育工作。鼓勵專業課教師積極參與到入學教育工作中來,逐步成為入學教育的主導力量。
第二,入學教育內容片面。目前高校的入學教育內容主要注重校情校史教育、校園安全教育、校紀校規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側重于向新生宣傳學校及學院的優勢及制度,而對于新生將要面臨的學習方式的改變、角色轉變、生活技巧、人際溝通問題、就業形勢等實際問題涉及較少。在入學教育中應針對“90后”思想、能力、行為等特點,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給學生講述經驗方法,幫學生制定目標和計劃。
第三,入學教育時間短暫,形式比較單一。多數高校集中新生在剛入校1-2周時間進行入學教育,且多采用講座、報告、老新生交流的形式進行。由于時間短,且在教育的過程中未能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規劃和科學的指導,使入學教育缺乏系統性。新生入學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短時間內很少可以達到滿意的結果,因此應短期教育和長期教育相結合,讓學生理解入學教育的實質,并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運用入學教育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作者:李元元 李鑫
第二篇
一、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概念及特點
具體而言,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有一下幾個特點:
(一)引導性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后,了解認識大學的第一課。因此,新生入學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意義重大。不僅僅是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在學習模式,人際交往,團體社會活動,心理成長變化等多個方面與之前中學階段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新生入學教育的合理有效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互動性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不僅僅是學生熟悉、了解學校,老師的單方面活動,同時也是老師與新生之間進行雙向交流的良好契機。這種交流不但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讓雙方彼此建立信任感,也為以后老師開展學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可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院系組織的一些活動以及學校的一些社團活動,新生可在此過程中融入集體,得到自我施展的機會。
(三)規范性
高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生活,也要教會學生了解學校的各種規范和管理制度。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從入學初期就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增強紀律意識。更要學會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這將為以后學校及教師開展學生紀律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四)激勵性現在,在校大學新生主要以90后群體為主。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備受呵護的環境成長,初入大學,對自己的行為表現更需要得到同學及老師的認可。因此,激勵措施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得地位可算是舉足輕重。
二、目前高校開展入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少專門的組織機構
新生入學教育又是一項系統性相對較強的工作,不僅要求學校要對其統籌規劃,合理安排,還需要學校的其他部門及各院系的工作人員、老師、學生緊密配合,協作完成。因此,高校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組織相關活動,協調各部門、院系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有條不紊的運行。同時,總結工作經驗,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為今后的新生入學工作提供良好的運作基礎。
(二)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
經調查研究發現,高校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普遍采用一個院系或者整個學校的新生集體開大會,聽報告的方式進行,很少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量體裁衣式的有針對性的開展入學教育。比如,對于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學生應該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育;一些對網絡,游戲有成癮行為的新生也應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從而避免那些進入大學后因癡迷于網絡及網絡游戲而荒廢學業以致退學的事件再次發生;對于女生尤其要單獨進行兩性健康教育,避免他們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
(三)教育形式相對單一
目前,高校入學教育開展過程中,主要以講座和院系新生會議為主,而這類講座和會議的時間一般都持續在一個小時以上,基本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加之內容往往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脫節,又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導致學生對開學初期會議多,講座多產生厭煩情緒。而現在的新生大多是“90后”,這些學生是相對活躍主動的群體,更喜歡互動多,趣味性強的教育指導方式,更關注自己的個人體驗感受。因此這類形式傳統老套的入學教育,難以實現入學教育的初衷。
(四)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一是,沒有充分利用從新生錄取后到新生報到前的這一段時間,錯過了一個新生入學教育“預熱”的機會。其實,對于剛畢業的高中生而言,是十分渴望并向往大學生活的,對了解自己將要步入的大學校園是充滿好奇與憧憬的。二是新生入學后的入學教育時間較短。目前主要的新生入學教育時間都是新生入學教育周(包括軍訓,思想政治等愛國教育,一般持續一到兩周),或者入學教育月(愛國系列教育外,多加了校情校史及心理教育等,一般持續一個月)。在這其中,軍事訓練項目就占去較多時間,由于時間有限,在開展其他教育活動時,和軍事訓練交叉進行,在短時間內安排大量教育內容,學生難以完全接受和理解,使得新生應當需要掌握的內容由于沒有足夠時間而沒有掌握。
(五)學生評價系統不夠完善
目前,學校的學生評價系統所涵蓋的內容基本都只有對授課教師的評教系統,主要針對各院系所開設課程授課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而對院系輔導員,各班級的班主任以及一些工作人員的評價系統基本都沒有。在互聯網時代,學生評價系統的建立相對而言是比較經濟實用的。而完善學生評價系統有利于完善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理論體系的構成,有利于高校科學有效的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同時也是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順利高效實施的保障。
三、形成問題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領導層重視度不夠高
學校應該放低姿態,去了解學生切身發展利益的需求,不要將這種“新生入學教育就是開大會,搞軍訓,談思政”的老觀念延續下去,要轉變姿態,以學生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需求出發去服務學生,讓學生在大學校園的生活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新生入學教育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形成健全的新生入學教育制度,高校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時,常常無章可循,這就導致相關部門及人員在工作中各司其法,各自為政。在一些職責交叉環節中,要么就是相互沖突,要么就是互相推諉責任。由此造成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收效甚微的局面。健全的制度是保證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前提,在各項制度的約束下,部門之間才能各司其職。
(三)三位一體共識尚未形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眾化”教育普及轉變,社會和學生家長對高等教育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因此,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新生入學教育也需要社會與家長的理解和參與,應進一步加強學校,家庭與社會的三方協作,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這張三位一體的教育網,建立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共同參與的協作機制。
四、如何切實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建立健全體制
建立健全的高校新生入學教育體制是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組織保證。這有助于學校與院系之間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明確各自的任務,以及相關部門的責任范圍,同時還有助于形成學校新生入學教育的規范化管理,在新生入學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靈活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從而保證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豐富新生入學教育內容
新生入學教育內容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適應教育,包括校園生活適應教育和學習適應教育兩個方面。二是成長發展教育,分別是生理成長發展教育,心理成長發展教育,人生觀價值觀發展教育。三是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軍事國防教育,法制法規教育,信念及道德教育。四是專業教育,首先是專業思想教育,其次是學業與職業規劃教育。五是校園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學校辦學歷史、發展成就和發展規劃以及大學辦學精神理念教育等內容。
(三)創新入學教育形式
創新新生入學教育形式對入學教育取得實效具有重要作用,要注意形式的多樣性和有效性,確保入學教育不走過場,不拘泥于某特定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在教育中找準位置、明確目標,使新生入學教育更具感召力和影響力。因此要堅持全面教育與重點針對教育相結合,要堅持集中教育與階段性教育相結合,堅持家庭、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開展一些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的互動型新生入學教育活動。
(四)拓展入學教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入學教育活動可以提高新生參加入學教育的積極性,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形式多樣,種類齊全的文體娛樂活動,比如開展一些運動賽事,文藝演出,以及征文比賽等。二是組織新老生座談交流會,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讓新生盡快熟悉了解學校,了解所學專業,便于對自己以后的學業或職業進行良好的規劃。三是安排各種參觀活動,比如參觀校史館,圖書館,學校名人紀念館以及當地的歷史博物館。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校園文化,以及如何使用學校種類繁多的公共設施,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最后是組織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初入大學,新生的心理變化復雜且多遍,心理咨詢活動時十分必要的。
(五)完善學生評價系統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應充分利用各類社交平臺,讓學生和老師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參與近來,去發展、完善學生評價系統。通過學生的評價反饋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并不斷改進、完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內容,幫助高校建立自己的新生入學教育體系及理論基礎,為來年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
作者:趙文靜 單位:鄭州大學教育系
第三篇
一、入學教育現狀
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國內外高校也普遍認識到這一點,每年新生入學后,各種類型的新生入學教育活動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展開,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在時間、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大同小異,且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
(一)入學教育時間集中而短暫,缺乏連續性
國內很多高校將新生入學教育安排在開學的第一周或第一個月。新生往往是邊軍訓,邊接受所謂的入學教育,在還沒有完全理解入學教育的情況下就已經結束。這一階段后,學校便較少關注學生是否適應大學生活,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學生活動或工作上,忽視了部分難以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生,導致產生“問題”學生,阻礙學生發展。新生入學后要適應新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社會交往方式,而入學教育則是針對以上問題開展的系列教育,是一個復雜的教育過程,因而不可能在短短一周或幾周內完成。當學生遇到學習生活問題時,往往無法運用入學教育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或者淡忘了之前所學內容,再或者入學教育根本沒有涉及到,這時需要教師幫助解決新生因為不適應大學生活而產生的各種問題。可見,這種集中且短暫的入學教育既不符合現代教育的客觀規律,也不符合個人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入學教育內容單調滯后,形式單一
通常各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有開學典禮、軍訓教育、安全紀律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開展入學教育的形式也都以會議、講座為主,內容相對單調,針對性和靈活性不足,且未結合時代的發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與新生實際需求脫節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教育主體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現今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他們是在相對優越的成長環境、急劇變革的社會環境和高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沖擊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有著自我意識強、情感豐富、富有理想和創新意識、追求物質享受、抵御挫折能力差等特征。如果入學教育不注重與時俱進,增加現代知識滿足學生需要,還一味用傳統的內容與方式方法教育學生,那么必然無法達到教育目的。
二、入學教育對策
(一)提高對入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很多高校對入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學校甚至搞形式教育,導致教育無效。因此,只有提高對入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才能促使高校為之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完善入學教育工作,實現教育目標。可見,提高對入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是落實好入學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延長時間,延伸入學教育
當前這種時間緊、內容多的入學教育模式是對入學教育的一種誤解。在短時間內接受容量巨大的內容原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更談不上對所接收信息的理解和吸收,因而實施效果大打折扣,以致大多數學生是在迷茫中度過入學教育的。因此,入學教育應是一項長期化工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提前入學教育其實,從高校開始招生工作或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起,入學教育便可以開始了。比如,學校在寄送通知書的同時,可以附上學校的基本情況簡介、專業介紹、發展前景和學生與家長需要了解的基本內容,幫助學生利用假期做好入學準備,或者給新生布置一份入學作業,讓學生利用假期自行了解自己的專業、學校及所在城市的情況,縮短學生入學后的適應期。
2.注重鞏固入學教育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后續工作。由于初進大學時,學生比較好奇、興奮,很多新生適應問題并不能凸顯出來。因而,往往在入學較長一段時間后,學生才出現不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的現象,要求轉專業、休學、退學等情況頻發。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勢必影響學生的成長與成才。通常所說的“大一新生”,是把新生和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等同起來,所以新生入學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入學后相對短暫的一段時間,而應貫穿于大學一年級的整個過程,進行連續性教育。
(三)精心策劃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入學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傾向,片面注重和追求入學教育的表面形式,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教育的客觀效果。新生入學教育要圍繞學校提出的主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具特色的教育活動。如可以通過報告或講座、科研成果、生動案例、時事新聞、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等進行不間斷地長線教育,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教育內容進行演示,組織學生在網上參加知識競賽,安排學生親自演練,使入學教育豐富多樣、形式活潑。同時,依托各教學院系和學生機構及專業社團開展多形式、多層次、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系列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四)順應新生特點與要求,提升入學教育品質
當代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作為90后的他們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關注焦點及就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對象發生了改變,若入學教育還停留在原狀態,沒有及時跟上時代步伐,就不能真正滿足學生需要。所以入學教育應針對新生特點和需求,避免盲目開展教育工作。
(五)建立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機制
高校一直是負責新生入學教育的主體,幾乎所有的入學教育都是在學校安排下實施的。高校包辦的這種做法效果不盡人意,忽視了家庭、社會的作用,也沒能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新生入學教育是對新生進行的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教育,僅靠學校或學生工作線上的教師遠遠不夠。學校往往重視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傳統教育,而很少聽學生說,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夠,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未能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要想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各部門的大力協作,需要家庭、社會以及學生本人的全面參與。
三、結語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高校要想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入學教育工作。只有讓新生邁好大學第一步,才能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為了進一步完善入學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幫助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就要了解入學教育現狀,找到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積極分析、尋找對策,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
作者:皮方強 單位:嶺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