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工作存在的若干問題,文章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運用系統論原理,提出了構建并完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工作體系與工作機制、課程教學體系、第二課堂活動體系、心理咨詢服務機制、心理預防與干預機制、網絡心理育人機制以及保障機制等具體對策。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發展;體系和機制;系統構建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想社會的根本價值。馬克思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P44),人應“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2](P330)。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3]。身體、心理素質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心理發展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構建并完善科學系統、運轉高效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機制,在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實現更高質量的心理育人,仍是高校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實現更高質量的心理育人緊迫感不強,系統化的頂層設計有待優化。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防止學生心理突發事件”的層次,尚未從“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增強學生發展后勁”的高度去認識心理育人的巨大作用,缺乏系統思考和科學頂層設計,在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方案、政策措施等方面,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的制度性安排不到位,尤其是促進學生心理持續發展的舉措不多。
2.組織領導體系和制度體系建設及運行機制有待加強。盡管高校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但明責、履責、追責的責任鏈條不緊,運行機制不夠有力,工作中存在條塊分割、管理脫節、協同性不夠等問題,定期信息反饋機制、分析會商機制、溝通協調機制亟待強化。制度建設和落實碎片化,邏輯性、關聯性、整體性、規范性不強,尚未形成科學的制度體系,督促檢查的常態化、實效化不夠。
3.教育教學體系和實踐活動體系有待完善。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部分高校尚未建立涵括核心課程、發展課程等在內的課程體系,尤其是促進學生心理持續發展的拓展類課程成為短板,有的高校甚至未能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全覆蓋。在教學實踐中,一些高校不重視發揮系統整體功能,尚未科學構建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體系,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有機銜接不緊密,實踐活動形式、內容、方法和手段相對落后,缺乏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4.咨詢服務的能力和預防干預體系的合力亟待增強。在咨詢服務方面,幫助擺脫心理困境之后的求助者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耐受能力和發展能力等還不夠到位;為更廣泛的學生群體提供心理問題預防性、心理素質拓展性、心理能力發展性咨詢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提升。在預防干預方面,部分高校“五級工作體系”不健全,尤其是學生心理骨干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預防干預的實效性較差;統籌校內外資源,家、校、社區及專業機構互聯互通互動的協同機制不暢,預防干預合力不強。
5.網絡心理育人相對滯后,未能形成線上線下育人合力。在網絡心理育人方面,拓展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線上課程明顯偏少,寓教于樂的教育資源短缺,網絡課堂、微信、微博、QQ、智慧校園等“五位一體”的網絡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平臺建設滯后,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心理育人的能力亟待增強;高校運用大數據科學分析研判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進行教育疏導或危機干預的能力較弱。
6.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條件保障有待加強。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師資隊伍相對薄弱,數量、質量和能力與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有較大差距;把心理育人滲透到教育教學和學生成才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全員心理育人更是任重道遠;高校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教育投入機制和條件建設發展不平衡,部分省屬高校、民辦高校條件保障能力相對薄弱。
二、系統構建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機制的探索與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經歷了探索起步、制度化規范化發展到逐步成熟三個階段。新時代,提升高校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水平,實現更高質量的心理育人,要由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向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強化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增強學生發展能力轉變。針對存在的問題,要充分運用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方法,總體設計、系統集成,構建科學系統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機制,真正把心理育人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環節。
1.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工作體系與工作機制。首先,健全領導機制。成立由學校黨委領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學校統籌、分級管理、專業引領、行政保障的心理健康與發展教育領導機制。其次,完善組織體系。將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按照系統論思想方法,以真正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四位一體”工作格局為著力點,科學構建融目標發展性、課程多元性、活動實效性、咨詢服務針對性、預防干預及時性于一體的教育教學工作體系,促進學生心理持續發展。再次,完善教育制度。重視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工作制度建設,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相關課程教學大綱,制定心理咨詢制度與心理危機干預制度,推動高校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立并完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把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教育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壓實各責任主體管理責任,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和監控網絡體系。
2.構建并完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課程教學體系。根據培養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新要求,精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課程+發展課程”的多元化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課程體系。不斷強化并鞏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必修通識課程的核心地位,確保其理論和實踐教學時數,切實做到學生的“全覆蓋”;根據不同學生特點以及個性化需要,開設心理發展課程,如“人格魅力”“演講與口才”“職場心理調適”“社會心理學”等心理發展公選課程,形成以必修課為核心,以公選課為補充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根據時代與社會變化,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注重與第二課堂的有機銜接和相互補充,不斷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3.構建并完善多元化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第二課堂活動體系。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載體多元化、活動品牌化的工作思路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首先,設立第二課堂學生心理素質拓展必修學分,學生參加一定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才能獲取相應學分。對實踐活動中的先進分子給予表彰獎勵,通過強化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教育活動全員參與。其次,根據不同學生群體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創新活動載體與活動方法,著力打造實踐活動品牌,如心理健康教育節、校園情景劇場、心理素質拓展實踐訓練營、世界精神衛生日以及女生節等,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體驗、鍛煉提高,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再次,著力建設好各類心理文化社團,加強專業指導,充分利用社團朋輩教育的優勢,組織開展一系列適應學生個性化需求、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活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由第一課堂向第二課堂延伸,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拓展心理素質,增強心理發展能力。
4.構建并完善心理咨詢服務機制。圍繞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工作目標,建立健全心理咨詢工作制度,完善咨詢服務體系,配齊配強專業咨詢人員,暢通咨詢渠道,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心理咨詢服務;對有心理問題的求助學生,要精準施策,及時幫助其解決各種心理困擾;要針對不同學生群體或個體特點,科學制定輔導計劃和咨詢服務實施方案,切實抓好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咨詢等各項工作,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根據學生提升心理素質和心理能力的新需求,拓展服務項目,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服務層次,擴大學生受益面,整體推進學生心理發展。
5.構建并完善大學生心理預防與干預機制。危機預防與干預是大學生心理危機治理的重要手段。首先,應構建“寢室—班級—年級—學院—學校心理中心”五級心理健康預防體系和干預體系,建立完善并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層層壓實責任,逐步形成危機干預的快速反應機制和主動干預模式;對重點關注對象建檔立卡,定人、定點、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主動干預,幫助其度過心理危機。其次,建立并完善事前教育、事中治療、事后跟蹤、觀察與輔導機制。認真開展新生入學心理普查和在校生定期心理篩查,精準識別重點關注對象,早發現、早介入、早預防、早干預;按照“教育為主、重在預防”的工作原則,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提高大學生的情緒調節、挫折應對和自控能力。做好學生突發心理疾病治療,科學設計危機干預模式和行動方案,成立危機干預小組,構建以學校心理中心為核心、各職能部門和院系協同的應急機制。針對曾經有過心理危機的學生,通過暢通學校、家長、專業醫療機構聯系溝通渠道,完善心理危機跟蹤、監護、救助體系,以持續化的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等方式,鞏固前期危機干預成果;依托“五級責任人”,形成全程跟進、無縫對接的跟蹤與輔導工作體系,確保學生在危機之后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的心理狀態。
6.構建并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網絡心理育人機制。網絡心理育人機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搭建“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全覆蓋建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檔案、開展網絡心理咨詢與互動等。首先,要整合校內各類網絡資源,打造以互聯網為核心,以微信、微博、QQ群、智慧校園為輔助的“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要不斷增強教師運用融媒體開展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的能力,開發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課程或微視頻,豐富網上學習資源,吸引大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線下到線上的轉換與統一,幫助學生獲取心理發展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心理素質。其次,形成全覆蓋的網絡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數據庫,實時追蹤學生心理成長動態變化。要通過心理普查、心理動態摸排等多種方式,在保證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動態掌握學生學業、職業發展、人際關系、家庭情況、個人情感、突發意外事件等各種壓力源信息,將其納入學生電子檔案,并與學校貧困生資助系統、教務系統、就業系統有效銜接。要及時教育疏導,科學評估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工作成效,及時反饋并改進。再次,積極開展網絡心理咨詢。要通過視頻、語音和文字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心理咨詢服務,促進學生心理發展。
7.構建并完善高效運行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保障機制。首先,加強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準入門檻、嚴格任職標準,加大引導和培育力度,打造高水平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從思政隊伍、校醫院醫生中精選一批具有心理學教育背景、責任心強、能吃苦的同志,對其進行專業培訓,聘請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教師擔任兼職教師,壯大工作隊伍;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在職稱評聘、工作待遇、加班補貼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調動專兼職教師積極性;積極鼓勵專兼職教師參加省內外培訓和進修,全面提升其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組織、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等能力;不斷提高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委員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匯聚心理育人的工作合力。其次,加強條件保障能力建設。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把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放到人才培養的基礎性、戰略性高度,以創建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為抓手,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在強化軟件建設的同時,加強咨詢室、宣泄室、音樂放松室、督導室、團體輔導室、心理訓練室等場地建設,配置相關儀器設備,為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教育工作創造優渥條件。
參考文獻:
[1]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作者:劉豐林 杜睿 劉義 單位:武漢輕工大學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