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針對大學入學教育存在的介紹專業不清、缺乏專業思想認知、缺乏就業聯動、欠缺工作規范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明確目標、明晰專業思想、定位就業、規范內容等嘗試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入學教育;使命教育;職業規劃
一、入學教育現存不足
1.學生主體對所學專業的概況認識不足。新生通過填報高考志愿的途徑,經歷父母、高中教師、身邊親友等高中時期社會交往人員的推薦,入學前缺乏對專業的了解。究其原因,一是入學前學生一直處于學校的象牙塔,處于“學習——考試——放假——開學”的循環,客觀方面時間幾乎全部放在了應對考試方面,注意力和精力幾乎全部放在了應試。二是入學前,學生對各個行業或常見的社會行業領域了解欠缺,對各個行業對應的、大學設置的專業幾乎沒有參與和了解。2.學生主體缺乏對專業思想的理解。學生缺乏對行業的了解,進而缺乏對專業概況的了解,對專業思想的理解更加無從談起。專業思想是學生在對行業、專業了解的基礎上,在頭腦中產生的行業專業知識、認識構架,是對行業和專業的情感、知識、方法等一體化的內在素養。專業思想一方面包括純粹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包括專業思想政治,這是任何一種意識形態下專業知識和專業人員的社會屬性。我國就是要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學生主體入學之初無法在思想認識方面達到對專業思想的認識應有的高度。3.學生對專業、對未來就業的迷茫。學生在求學階段,一直定位在考試、追求獲得好成績的狀態之中,從小學甚至學前教育開始,直至大學入學,學生對未來從事何種工作、就職于何種崗位等問題,幾乎沒有過思考。由于思維的慣性,學生在大學仍然停留在入大學之前的純粹課堂教學模式中,另一方面,隱約感受到大學的目標已經不是單純的課堂學習,同時,缺乏必要的就業、職業規劃的指導,導致學生目標模糊,狀態迷茫。4.新生認知專業狀態轉變的工作缺乏規范和引導。大學教育仍以知識傳授為主,有些教學型大學也以科研項目為評價教師績效的指揮棒,導致大學在學生課堂中缺乏職業指導、學業規劃必要元素。大學的教學工作很大程度上仍然傳承了中學教學工作的方式,即知識傳授、課堂講授、考試考核,教師和學生在思維上都無法突破“學習理論——結課考試”式的學習模式,學生作為培養對象和教學工作的主體,缺少轉變狀態的外部推動,包括形式、內容、動力。
二、入學教育的分析和探索
1.入學前的升學壓力,導致專注于應試。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社會各個行業,沒有適當的平臺和機會去了解行業狀況。大學是學生從校園人向社會人進行轉變的過渡時期,同時,大學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成就自我的收尾時期,學生從大學開始,將正式進入職業規劃時期。因此,大學除了課業之外,還需要擔負對學生入學前了解行業的不足進行補課的任務。具體措施是,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補課。將行業領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用人單位、特別是農牧業實體經濟個體引入校園,邀請這些單位的中高層專業、管理人員進校園,向學生展示產業發展現狀和行業狀態。讓學生在校園內的企業講壇就能夠領略到行業發行狀況。通過校企合作育人平臺,帶領學生參觀、訪問區域內相關行業企業,從直觀上感受行業發展。2.學生缺乏對專業、行業思想的理解,是缺乏對專業、行業的認同感,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填寫高考志愿按照學校報考,各專業志愿率參差不齊,調劑后的學生入校之前就存在抵觸情緒。入學前不愿意去了解行業和專業,入學后如果通過轉專業,進入原定第一志愿,可能會調整狀態;如果未能如愿,同時不能調整狀態,很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會受到很大影響。二是入學后缺乏表明自己志愿訴求或了解專業、行業的通道。高校入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使用宣講、講座等單方向的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咨詢類、座談式的方式較為缺乏。三是學生、家長習慣于“大學畢業生依靠文憑就可以找到工作”的思維,對專業的看重程度低于對學歷的看重程度。唯學歷的思維大大影響了學生、家長們理解專業的主動性。3.就業是學生個體進入大學現實層面的直接目標,具體體現是獲得某個單位的一個具體的崗位。大學生對就業的迷茫,直接的表現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適合何種工作單位的何種崗位。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不知道崗位職責的內容。學生一直在求學過程中,學書本知識,應對考試,很少參與職業相關的實踐活動。只是模糊的知道每個社會人都對應著一個工作崗位,不知道工作崗位的內容和具體工作活動。二是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狀況。對自己過去學習和考試的狀況很清楚,然而對自己在學習書本知識和考試之外的能力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未來適合從事何種工作。對自己的職業能力、職業性格、職業傾向均無認知。三是不清楚人職匹配對人才的要求。只是知道“從事喜歡的工作”,但是對于自己作為日后社會生產者的角色缺乏認知,不知道應當“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即人應當和崗位匹配。人的綜合素質與崗位要求匹配,專業素質為核心、興趣為導向、人文素養為輔助的綜合素質與崗位職責為核心、任務目標為導向、綜合績效為考核指標的崗位職責相匹配。4.新生認知專業是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分水嶺時期的重要事件。大學和中學的任務均為培養人才,但是,階段性目標各有側重。中學的目標是適應該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狀況,擴大學生的書本知識,為進入大學做準備。大學的目標是在中小學等前期教育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完成工作前的專業素質養成,為青年人最終走向社會工作崗位、具備某一崗位基本要求做好準備,完成工作前的專業知識、人際交往、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必要準備。目標雖有不同,教育形式的差別卻不為學生所覺察。大學的教學依然是課堂講授多于專業實踐。特別是在入學教育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中的重要事件,形式多數是講授、講座,形式單一、內容空泛。學校對入學教育僅有定性的要求,沒有定量的要求和必要的考核,工作彈性較大。
三、入學教育工作的新嘗試
1.入學教育增加“明確目標”教育內容的權重。大學的教育目標即學生的成才目標不同于中學,在入學教育這樣一個特定時間節點內,必須加以明確和強調。可以通俗的將目標定位于“具備就業需要的能力”。能夠勝任某項工作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途徑,工作是實現服務社會的載體。我們的工作中結合“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預備隊人才的使命教育,強調農業在宏觀層面作為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通過突出現代都市農業人才在社會經濟、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給青年學生指明每個農業人才在微觀層面的使命。2.入學教育必須明確“專業思想教育”的內容。專業教育不是單純的理論講授和技術訓練,每個環節都滲透著專業思想的指導。專業技術有了思想引導,才能夠讓學習專業的青年學生產生刻苦鉆研的精神,才能夠讓技術具有了為國家建設做好服務的靈魂。我們的工作不僅僅向學生展示現代化都市農業的高新科技前沿,更通過典型的事例和人物,向學生詮釋“愛崗敬業、艱苦奮斗、團結向上、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和“敏學且問、躬勤耕稼”的校訓內涵。3.入學教育增強“知己知彼”的定位思考引導。入學教育作為大學教育工作的開端,最終的著眼點和落腳點仍然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成長和畢業后的成才,做好學業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因此,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行業,了解自己,了解按照行業發展需求規劃在校學習的定位方式。我們通過校友訪談向新生介紹產業發展的沿革和對人才的要求。4.入學教育需要規范“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的要求和標準。入學教育不是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需要遵循青年教育工作的規律,做好必要的環節和特色內容。我們依據學校的文件軍訓等規定動作,同時,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引入校外合作單位人員介紹產業發展,激發學生愛專業、學專業的內生動力。
作者:張濤 趙瑞利 洪中山 謝玉婧 楊靜慧 單位:天津農學院動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