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典誦讀及人文素養課程化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化深厚,歷史悠久,是培養中華人民性格和精神文化的土壤,在古老的國學經典中,遺留下來的文化精髓是文明的支撐,幾千年來,它一直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但是伴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學經典面臨著危險,許多人對國學經典一無所知,尤其是中小學生,對國學經典的態度更是越來越輕視,本文就現代中小學面臨的對國學經典的輕視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國學經典;人文素養;中小學教育
一、關于國學經典的定義和內涵
所謂的國學經典指的是在地域內,由及其祖先所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民族特色,內涵博大,歷史悠久的優良民族文化,其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語言、詩詞、音樂、書法等等,所有這些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幾點的所有文化和習慣都可以稱之為國學經典,在發展的幾千年中,國學經典經過幾代人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完善,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已經深深受到國學經典的影響,并且不斷得到升華,逐漸積聚成了具有文化特色的氣概。歷史悠久并且一脈傳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現在培養優秀的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學教育對待國學經典的現狀
在近幾年的中學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不斷加強,對中學生的傳統文化概念的灌輸也不斷深入,在教學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古文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當時創作的氛圍,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眼神或者動作的提醒和引導。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國學經典中的一些詩文學校也不斷地重視起來,所以,經典詩文的誦讀在教學環節中的體現越來越明確,新課改也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經典詩詞的作用,加強對中學生精神文化的教育,盡可能提高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的效能。高中語文的古文教學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又肩負著延續國學文化精粹的任務,在古文教學的過程中,既嚴肅深刻,又生動豐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兩方面往往被忽視掉某一方面,使得學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產生了恐懼膽怯和回避的情緒,也不斷影響著整個語文古文教學效果的提高。在近幾年的語文課改中,文件明確提到高中語文必須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不斷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不斷熏陶學生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文情感和人生態度,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國學經典誦讀的積極效果,開發傳統文化的深層教育效果。然而,古文經典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加強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地發揮古文經典的教育效能。
三、國學經典誦存在的問題分析
伴隨著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進入了已經封鎖千年的中華大地,中國也從此開始了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近代中國一直在屈辱中度過,一些有識之士不斷地從學習西方文化中找到了強國御侮之道,所以國學經典在中國近代就已經受到了冷漠的待遇。國學經典中所提倡的溫良恭儉讓等做人的基本準則逐漸被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所取代。在中小學課本內容的選擇上,把一些實用的科學技術的教授放在了更為突出的地位,與此同時便忽視了人文教育和國學經典的教育,導致了一些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的嚴重缺失,學習的目標也只與自己的利益相掛鉤,不愿承擔家庭和社會的基本責任,現在的中小學生不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去學習文史知識,致使整個教育理念出現了問題。中國教育的發展的現狀是學齡兒童一經入學,就毫無選擇地被納入現今的高考體制當中,為高考成績努力變成了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基本目標,一旦入學,便進入已經被社會制定好規則的預定軌道,只要沿著基本的軌道進行便可,從人的發展來看,每個人的一生基本都是被指定和規劃好了的,沒有任何的創造性,所以能夠靜下心來去認真研讀國學經典幾乎是不可能的,在中小學教育的基本課程設置中,也很少體現對國學經典的重視,所以,現在的學生基本沒有機會和時間去學習和研讀國學經典,更不用提用國學經典去影響生活和學習了。
四、加強中小學國學經典誦讀的幾點對策
(一)創造條件落實中學生國學經典誦讀
在學校國學經典誦讀上學校應該盡可能營造國學經典誦讀的氛圍。可以在學校文化專欄開辟文化走廊,在學習園地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宣傳,在學校網站、學校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及校園墻壁、櫥窗、宿舍、走廊懸掛或者貼出國學經典誦讀的專頁專欄,廣泛進行宣傳,營造國學經典誦讀的氛圍通過宣傳,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成長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與弘揚者。要在學校落實國學經典誦讀應該先轉變教育觀念,認識到國學經典誦讀的重要作用,在教育管理上和教育評價做出積極調整,讓國學經典誦讀在學校教育中能夠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加大國學經典課程開發和教師的配備
學校教學中要將國學經典誦讀課程開發放在重要位置,在學校教學和教研活動中,學校教研處要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國學經典相關課題的研究,積極開展國學經典課程化研究,注重課程開發和教材的編寫。同時,學校要配一批德藝雙馨的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教師隊伍,讓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具有傳承與弘揚國學經典誦讀的能力,在教學中能夠深刻領會傳統文教育的要義,通過言傳身教,將國學經典誦讀的精髓部分傳遞給學生,有效促進國學經典誦讀在學校教育的實施。
(三)形成國學經典和傳統文化學習和傳承的社會氛圍
作為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主要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全社會的認可和傳承,在學校教育中,國學經典誦讀是傳統文化學習和傳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優秀的國學經典誦讀是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思維習慣及正確的認識能力為目標的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一教育內容的落實和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共同的努力,學校是國學經典誦讀實施的主要傳播基地,教師是學校教育中我國優秀國學經典誦讀的主要傳播者,是國學經典誦讀的主要實施者,因此學校和教師的努力是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綜上所述,國學經典是我們賴以支撐的精神柱石,傳承和弘揚國學經典是我們每一個中華炎黃子孫的責任,我們要看到現今國學經典誦讀的劣勢,不斷培養中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采取積極的措施,將國學經典誦讀與中小學教育體制有效地結合。
參考文獻:
[1]董麗.《淺析中小學國學經典誦讀》[J].文教資料,2010年第11期.
[2]沈立.《淺論如何在中小學中推進國學經典誦讀》[J].中國教育學刊,2007年第5期.
[3]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論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34.
作者:馬小燕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