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合唱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促進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較強的人文素養已經成為社會檢驗學生能力的重要條件。而作為人文素養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的合唱藝術,能夠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合唱藝術,在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們團隊合作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審美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并且對于和諧的校園環境的營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合唱藝術;人文素養;促進作用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高校教育體制逐漸開展了改革工作,已經將培養高素質的高校人才確定為了高校的發展目標。而隨著人文教育體系構想的出現,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而合唱藝術作為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段,對促進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開展合唱教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改革實行,我國教育制度也正處于改革的關鍵時期,傳統的應試教育正出現改變,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而合唱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其他的藝術不同,不需要較高的參與門檻,所有學生都能夠共同的參與進來。而其也是大學生進行充分的自我表現的平臺,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和團隊意識。并且合唱藝術作為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使學生在參與與欣賞合唱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審美情操,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由于合唱藝術不僅僅能夠為個人情操的培養提供機會,更是因為其排練訓練過程的辛苦,能夠為學生提供出良好的努力的榜樣。也就是說,想要提升合唱藝術的表達效果,就需要通過不斷的訓練,這種努力奮斗、刻苦訓練的行為,也能夠在學生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產生良好的指導作用,逐漸使學生培養出基本的素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實現高校人文素養的教育目的。
二、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社會快速的發展之下,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也在不斷的暴露出來。在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后,其人文素養的缺失問題也逐漸的被暴露出來,已經成為了除就業問題之外,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首先當大學生普遍缺少比較健全的人文知識能力。其是由于長久所以來我國的社會背景造成的。由于我國社會普遍比較重視對于理工科的培養,對于人文社科類的重視程度十分不足,也直接導致了我國當代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歷史知識和人文素養。并且其對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歷史知識沒有正確的人事,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沒有良好和較高水平的審美能力。其主要表現為:大學生普遍沒有良好的紀律觀念,缺乏法律意識和倫理觀念,所以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沒有良好的行為表現和言談舉止,這與獨生子女政策也有一定的關系。其次,由于當代大學生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較強的功利心。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真實情感的交流,對別人的判斷都需要通過利益判斷,只能夠進行利益的往來,對眼前的利益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較高的物質享受,缺失良好的道德品質,這與高校中缺少良好的人文素養教育也有一定的關系。
合唱作為音樂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具有特色鮮明的表現形式與獨特的藝術魅力已成為音樂藝術中,最高的藝術表達形式。并且由于其所具備的高尚的藝術情操以及積極向上的藝術內容,也成為了高校人文素養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教育形式。而利用合唱教育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作精神,并且為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氛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合唱教育最終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中關于人文素養培養的要求。
(一)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由于社會化的分工逐漸開始精細化,個人能力不能得到直接的體現,所以只能通過團隊的合作,才能更好的發揮出個人能力。對大學生進行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培養已經成為高校進行高校人文素養教育的最為重要的內容。而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才能完成由學生向社會角色的轉變。而合唱藝術教育形式主要是通過集體性的活動共同完成多聲部的作品的歌唱這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所進行教育的。在其具體的演唱過程中,對不同的演唱個體有著共同的要求,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因此,在合唱的訓練過程中,其實就是對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的培養促進的過程。合唱藝術需要達到的是共性而不是個性,在合唱過程中就需要參與的隊員能夠建立起和諧的官謝,同時在藝術形象和情感表達中形成比較統一的形式。這種情況下,不能使團隊去適應個人,而個人在逐漸適應團隊的過程中,就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以及協作精神,培養其自身的人文素養。
(二)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的審美情趣
合唱藝術中十分重視對于人聲和諧且統一的要求,這也是合唱藝術中的審美特征。而在大學生參與合唱的全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進行審美體驗的過程,并且能夠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對美學藝術進行體會、感受、表現。通過參與合唱藝術,能夠逐漸使學生的情操被較好的陶冶,將其的心靈進行凈化。在合唱的藝術表現過程中,能夠同時使演唱者與欣賞者在體驗與感受作品的過程中,逐漸獲得精神層面的溝通與交流,并積極的對合唱藝術進行參與與體驗,并發揮出其強大的想象力,最終獲得情感的交流。隨著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高校逐漸認識發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而合唱教育作為審美教育培養的重要途徑,很多的高校已經開始在相關的人文素養的教育培訓過程中應用合唱教育,不斷的提升高校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眾多優秀的合唱藝術作品在大學校園內的普及和傳播,大學生們通過對于優秀的藝術作品的了解、感受、體會不僅了解了國內外的優秀文化和藝術精神,也通過對于時代精神的感受過程中,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不斷的提升了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
(三)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情況
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是成為高素質人才的主要標準,也是對于學生進行心理情況評估的重要準則。全球化進行在我國不斷加深,經濟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眾多的問題,例如主流價值觀的逐漸模糊、人們普遍缺乏信仰、精神世界的空虛等,都造成了人們不健康的心理結構和心理狀況。而作為自我意識快速發展,人格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大學時期如果沒有進行良好的行為、心理指導,很容易使學生出現以上的情況。而當代大學生主要的特征就是其具有鮮明的個性,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往往缺乏集體團隊意識。雖然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思考能力,獨立人格能夠較快的形成,但是其不能良好的進行社會交往,容易產生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沒有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影響其全面發展。合唱藝術作為集體的藝術項目,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的同時,也能夠利用大聲的歌唱行為,將自身的壓力進行釋放,幫其緩解不良情緒,避免消極心理的形成。逐漸使其學會自我調節的能力,通過有效的宣泄方式,逐漸獲得心靈上的放松和情感上的良好體驗。最終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實現全面發展。
(四)能夠營造輕松和諧的大學校園環境
在我國社會大環境中,建設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主要要求,而大學校園作為社會的縮影,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校園氛圍,是建設校園文化的根本要求。合唱藝術能夠達到的最高要求就是聲音的和諧。所以營造和諧的大學校園環境與合唱藝術的最根本要求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合唱藝術所具有的高雅的格調以及積極向上的文化藝術特征,并且合唱藝術所追求的和諧合作精神,能夠有效的促進高校校園內部形成良好的和諧氛圍。因此,大學生在合唱教育長期的熏陶之下,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人文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從其外在的行為過程中表現出現,形成和諧的大學校園環境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高校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使用合唱藝術能夠對其起到十分有效的促進作用。不僅僅能夠將現階段高校中只重視理論知識與專業教育的問題進行改變,還能夠增進高校對于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培養出具有較高專業能力、良好的審美情趣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蘇敏.盡精微而抒廣大——大學生合唱團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J].藝術教育,2009,9:84-85.
[2]何寧波.基于合唱藝術教育的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現狀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220-222.
[3]段建新.淺析合唱藝術對提升大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作用[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4:117-118.
作者:黃凌燕 單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