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語文與人文素養
1.什么是語文
簡而言之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語言又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我們知道口頭語言比較隨便隨意,而書面語言比較規范準確。同時,語文也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這也要求我們能將語文課本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2.什么是人文素養
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為對象、以人為中學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那么,素養就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所形成的一定的思想。
3.兩者之間的聯系
語文是各個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是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可以說人文精神的培養和語文的學習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的方法和途徑
1.教學過程滲透人文素養
首先我們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知道教師很多都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給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工具。學生機械地接受,被動地學習,何來人文性?在新課改下,我們應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師生之間做到平等的交流學習。
2.教師的人格感召力
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那么教師一定要發揮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可以從思想、道德、行為、氣質、知識、能力這些方面體現出來。教師的人格越高尚,就會對學生的感染力、號召力越強。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磁場,吸引著不同的人,教師的磁場是非常強大的,因為小學生的思想并不成熟,對社會的了解并不深刻,教師對其的影響是非常大且深遠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模仿的對象。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奮進,擁有高度的事業心、使命感、責任感。
3.語文課本培養人文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有著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底蘊。我們說學史可以明智,通過學習古代的優秀文學作品,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可以從古代的《詩經》《論語》,以及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中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讀或者書寫這些優美的篇章。當然,我們不能說祖先留下來的都是好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古代文化的篩選中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古代文學中學習到優秀的文化知識。
4.走進生活,感受人文精神
現在很多學生在學校表現得很自私。主要就是因為現在基本家里都是一個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上,很容易養成自私的毛病。所以只有讓學生走進親人,感受濃濃的親情,才能理解父母的艱辛。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家給父母洗一次腳。很多學生不樂意這樣做,感覺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自己的所有要求父母也應該全部達到,卻不懂得感恩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只有讓學生在家庭中做一個合格的子女,才能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親情,才能享受、珍惜這份親情。
5.語文實踐,提高人文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因材施教。有的學生喜歡朗讀古詩,品味詩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練習朗讀,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可以開展語文活動比賽,比如書法比賽、作文大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濃濃的文化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人文科學講座,讓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或者對古代、近代名著的理解。可以組織學生去春游,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川,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從生活中去感受祖國的美好。
6.文化建設
學校可以在不同的墻壁上設置一些名言警句、歷史文物、外國文化等,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只有當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人性的美,才能使他們不斷學習,做一個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有文化素養的人。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為學生創造如癡如醉的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如朗誦古詩、作文大賽、演講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新一代有才華、有思想、有文化底蘊、有人文精神的學生。在小學這個剛對世界有認知的階段,好的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家長、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少年強則中國強,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傳統留下來的文化是不可磨滅的。一個民族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這種民族精神要從小培養,并且要一直傳承下去。
作者:孫小燕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中心小學
第二篇:小學生人文素養語文本色回歸培養思考
人文素養是人最重要的思想品質,體現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是我國的基礎學科,對于人文素養的培養有重大幫助。
一、對語文本色的詮釋
文明的出現伴隨著文字的誕生,文字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和演變,成為了我們如今學習的漢字。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時代的文章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春秋戰國時期,有四書五經;唐宋時期,有唐宋八大家,詩仙詩圣,此時是我國詩詞歌賦發展的巔峰時期;元朝,又出現了大量的曲牌;近現代,更是涌現出了大批的文學名匠。他們的文字要么是對歷史的總結,要么是闡述個人的觀點,要么是描述發生的時事,要么是抒發內心的情感,都極具教育意義。經過對這些文章長時間的挑選和整理,編纂成為了現如今的語文教材。可以說,語文匯聚了前人思想的精華,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薈萃。語文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學習書面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能夠通過文字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每個文章中都刻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生動的描寫讓他們躍然紙上,仿佛就在學生眼前。學生的情緒會隨著劇情的發展而不斷變化,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所在。由于語文課文的字里行間都充滿著靈性,能夠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方法。學生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靈性思維與人文素養相結合,從而實現語文本色的回歸。
二、小學生的人文素養現狀
1.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識
小學生剛剛接受系統的教育,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文字僅僅處于認識階段,不能靈活的運用,在學習時面臨很大的困難。而培養人文素養首先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豐富的知識作為依托,這些都是小學生不具備的,而一味的灌輸教育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2.有同情心和愛心,同時也有很多負面情緒
小學生都喜歡熱鬧的環境,愿意跟其他同學一起玩耍,而且富有同情心和愛心,能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也樂于照顧小動物。這些與老師和家長平時的教導是分不開的。在課文中也有很多助人為樂的例子,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對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遇到比自己學習好的同學,同時還得到了教師的表揚,此時小學生會流露出強烈的嫉妒情緒;當教師批評自己時,又會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這是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育不健全,一切出于本能反應,無法判斷事物的是非對錯,也不能調整自己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有礙于人文素養的培養。
3.語文教學過于形式化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只是活躍了課堂氣氛,說些學生喜歡聽的故事,而沒有深入剖析故事的內涵。小學生只是對故事中的人物感興趣,對于他們具體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教育意義完全不能理解。而教師在其中缺少引導,使得學生不能真正語文的內涵。
三、語文本色回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應該由淺入深,從課文的內容入手,通過朗讀、提問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課文,并使其思考文章想要表達的意義,在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內實施人文素養的培養。
1.感悟閱讀,品讀人文之美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不能講述過于深奧的內容,要注重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內涵。例如,在講述《小貓釣魚》一課時,教師要像講故事一樣把課文敘述的生動、形象。講完后,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說:小貓為什么要去釣魚啊,小貓為什么釣不到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等等。通過問答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畫面,從小動物聯想到自己身上,知道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教學方式是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根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定的,能夠讓小學生學會聯想和想象。
2.靜心思考,感受品質之美
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氣氛,不能使小學生始終處于亢奮狀態,這樣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需要感受文章意境的時候,要讓課堂保持足夠的安靜,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思考氛圍。例如在學習詩詞時,就不能像講故事一樣,只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如閱讀《廬山的云霧》:“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這樣的文本,只有學生自己小聲的閱讀,才能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自己正站在云端,腳下是大片的云霧,自己和云霧都隨著微風慢慢飄蕩,漸漸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通過將自己代入到文章中,來體會這種縹緲的感覺,從而促進學生感受課本的人文之美。
3.讀寫結合,展現人文素養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人文素養不僅在于閱讀與思想感悟上的結合,更體現在學生的作文之中,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更直觀地表現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有讀,就有感悟,而感悟不能僅僅是思想上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讓學生將閱讀的感悟通過寫作表現出來,加深學生的情感,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發揮想象的空間,不能限定作文題目,要給出一個故事或者是一篇課文,讓學生通過閱讀寫出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也可以從自身的感悟寫,還可以講述類似的親身經歷。使閱讀、思考與寫作結合,能夠有效的積累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結語
人文素養應該從小培養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應加強引導,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從學習到做人,從課堂到生活,一步一步實現對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
作者:哈玉蓮 單位:民樂縣六壩學區
第三篇: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分析
【摘要】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文化基礎,其中所具有的人文特色魅力,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高職院校要注重語文教學,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雯人文素質,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人才。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因素,并進一探討了加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素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場所,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導致學生人文素養不高,而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提升有很直接的關系。因此,高職院校不斷完善語文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提升文化基礎的同時,人文素養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1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因素
1.1語文教學內容偏重理論
隨著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為了突出教學特色更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不斷增加實訓教學課程以及專業教學課程內容,然而教學課時是有限的,這勢必造成高職院校會對基礎課程教育進行大幅度的消減刪除。導致語文課的時間得到了縮減,但是教師為了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只能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刪改,有些完整的文學作品被處理成一些零散的重點知識內容,使語文教學的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另外很多教師由于自身知識結構以及文學素養不高,在教學中偏重對學科知識的傳授,從而使本該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轉變為邏輯思維較強的知識講授課程,與其他文化學科課程基本沒有任何差異,降低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使語文教學達不到理想效果。
1.2價值導向偏向功利化
高職院校為了提升聲望以及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很多高職院校價值觀念導向偏向功利化,并把這種意識不斷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比如說: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的就業率,過多的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提升,不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讓全校師生認為語文課程是可以可無的課程,專業課程更加重要,導致教師不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文教學中,僅把重點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不注重把文學的特有的藝術魅力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只是一種死記硬背的過程,從而忽略了課外閱讀,進而導致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加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策略
2.1更新觀念,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
人文素質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其他素質的培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它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思想道素質等綜合素質,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成正確的價值觀,改善思維的方式等,對促使學生成為高素質應用人才具有很大助推力。因此,高職院校更要注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高職院校要改變自身的功利教育觀念,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定制培養目標,適當調整語文課程教學的占比,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推動高職院校的特色化發展。
2.2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升教師德育水平
受應試教育思想以及功利觀念等因素影響,高職院校語文教師沒有重視自身的教育,僅是把教學當成一項任務來做,而不注重把語文特有的藝術魅力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導語文教學課堂索然無味,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因此高職院校要引導堅實轉變自身的觀念,自覺提升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把藝術魅力引入教學課堂,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另外,高職院校有些語文教師由于自身知識結構以及文學素養不高等情況,導致語文教師審美能力有限,不能挖掘出文學作品深層的情感意蘊,在語文教學中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這需要引起高職院校足夠的重視,高校對于這類教師可以采取培訓的方式,從而使語文教師不斷鞏固語文專業基礎,全面提升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水平,只有這樣,語文教師才能把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情趣融入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增強語文教育課堂的生動性,吸引學生對語文學習以及對文學作品的于都興趣,發揮出語文課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
2.3改善教學環境,促進教學體系改革
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活活動無法提升質量與效果的根本原因受由于沒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因此,高職院院校要為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調整自身教學方法,建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促使生生關系的和諧發展,這不僅促使學生能夠更加自如的進行表述,而且民主的課堂氣氛能夠更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處于平等的地位上進行溝通交流。學生身處于濃郁的學習氣氛之下,會更加注重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教師還可以通過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真心的接近文學,走入文學,真正的感受到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從而深深地文學作品吸引,進而愛上語文教學課堂,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僅如此,教師不能把對學生的語文教學,僅限制于課堂之上,還要不斷拓展語文學習途徑,比如說:可以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圖書館、多媒體教室以及先進的多媒體網絡技術,使學生的文學視野得到有效的拓展,促使人文素養的提升。
3總結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不僅能夠有效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對學生成為高素質應用人才發揮出很大作用,因此,高校要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引起足夠重視。當然更不能忽視作為高職院校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的語文教學,高職院校要為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加速語文教師觀念的轉變,遵循以為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的認為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應用人才,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劉玉和.學生人文素養提升之淺見[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11).
[2]莊愛花.語文教學以美其身——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5(60).
作者:邵晶 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第四篇: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提升思考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推行的深入,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們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人文情懷。本文從立足課堂陣地,攻占人文高地入手,從我們的教師要能夠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要能夠改革現在陳舊的教學理念,學生要主動地提高自身素質,主動地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全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前提
小學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好多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形成。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及學生的榜樣,在這個階段,教師的素質和素養高低對學生是有著很深影響的,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是前提。首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教師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做到自己多讀多聽多看,能夠順利地把握每一篇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和中心思想,能夠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其次可以參加培訓,教師可以多參加一些關于人文素養的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是教學的靈魂,只有教師有好的人文素養才能保證學生有好的人文素養。再次可以完善考評機制,開展學生對教師的考評,讓教師從評價中積極改進和進步,這樣有了學生的評價,教師就會更清楚學生所想和所要,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語文教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教學,來源于生活又可以應用于生活,這就必然要將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然而教師教學往往立足于自身知識,所以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勢在必行。現在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以及學生對自己的尊重,反而使得學生產生了害怕甚至其他問題。教師要改正自己在教學中思想的轉變也是提高人文素養的必經階段和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很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和學生才能夠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對學生的關愛和照顧會讓學生們更加努力學習和進步。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改革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
小學教學中無論什么素質的培養都要在課堂中完成,小學階段學生的大部分學習內容都是來源于課堂,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要遠遠超過課后的很多訓練和課后作業。因此教師要能夠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在這四十五分鐘之上。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文章的背景介紹等來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通過游戲或者分角色的形式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也更加方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能夠將教材分析透徹,現在的教師很多都不認真備課,認為小學的教學并沒有什么難處,然后就胡亂講一通,其實這樣對教學效果的達到是很不利的,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是最不好的教學模式,因此改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讓學生不再是單一的學習文字或者學習語言,讓學生不再是單一記憶,要讓學生學會活學活用,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充分理解,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看法。
三、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點
教師是教學的靈魂,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尤其是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這個重要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重強化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訓練,在開展《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每個學生講講自己生活中有沒有覺得委屈或者驕傲的事情,同學們進行回答的同時不僅將自己的感情表達了,還能鍛煉學生的敘事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也是人文素養提高的一方面。教師講解之后可以在文章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駱駝當時是怎樣的心情,面對小紅馬的嘲笑,學生通過思考,老師通過引導,就能夠將問題更好地說明,從而也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一舉多得。還有,學生在閱讀中也是最能夠強化自我意識的,閱讀是一個安靜的過程,學生能夠學會自己總結中心思想,自己去深刻理解每篇文章的內涵。教師可以通過鼓勵、獎勵的方式多多引導學生增加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總之,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中著重強調的改革目標之一,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和人文素養,學習到扎實的語文功底和熟練的聽說讀寫技能并逐步形成崇高的愛國情操、民族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實現語文教學和人文素質提高的雙豐收,是語文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作者:周蓉 單位: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郭集實驗小學
第五篇:初中語文教學中公民人文素養提升思考
【摘要】公民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學生抓起,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人文素養因其特殊性成為了公民素養這一大類中較為重要但也比較難以全面提高的一種公民素養。作為教師,應當意識到這一點,并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使得其在今后的自我提升道路上有例可循、有法可依。
【關鍵詞】初中語文;公民素養;人文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物質文化有了新的追求,這種新的追求也反映到了教育中去。學生除了成績會受到教師的重視之外,其公民素養也成為了教師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公民素養是指當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擁有必須的生活技巧、素質和能力,遵從法律法規和基本的倫理道德,也擁有基本的文化素質知識并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這一方面的知識。根據公民素養的定義,也可以將公民素養分為公民道德素養、公民生活能力素養、公民法律素養、公民人文素養等多個方面。本文認為公民分人文素養最需要在公民學生階段獲得教師的重視。這當然與人文素養的含義和特質是分不開的。所以,本文將以初中語文為切入點,談一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公民的人文素養,希望能夠給后來者一些啟發。
一、人文素養的含義
人文素養的核心含義就是人文精神,以人為中心,以人為對象,重視人的內在品質和修養,主要表現為一個人在心理上肯定自身作為人的價值,追求幸福和尊嚴,行為上以非功利的價值取向為導向,言行得體,積極認真。人文素養是人良好的外在行為的出發點,也是其內在品質的積淀,是人在后天學習過程中積累的各種人文學科知識包括文學意識、史學哲學等在精神和心理以及行為上的綜合體現。從客觀方面來說,人文素質也是目前現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這個社會的教育太過功利,是以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學習考試,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競爭力極低,更不用期待他們能夠化理論為實際應用。所以,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素養是一個不斷累積學習過程下的產物,正是這種要時間去累積并且在累積過程中不能有重大偏差的公民素質,非常需要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督促,防止學生不進行或者錯誤地進行人文素質的積累。
二、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公民的人文素質
1、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教師作為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引導,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應先被重視起來,所謂為人師表者,正是這個道理。教師應當在不斷補充教育方面知識的同時,也要涉及盡可能多的種類的社會文化知識。特別是作為語文老師,閱讀面的廣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考量。而且,教師在閱讀結束之后,要多加思考,力求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將其積累下來,組成自身世界觀、價值觀的一部分。在處理大量閱讀信息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判別是非的能力,但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此。教師看待事物的眼光應當上升到比單純地對與錯更高地境界,要去探尋事件背后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社會情態。一個有著多元化思維、豐富的閱讀與人生經歷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即使不是刻意而為,多少都會表現在行為之上,學生潛移默化也會受到影響,開始重視補充課本以外的其他知識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在行為和態度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作為語文教師,較高的文學修養會帶來良好的風度和舉止,但是內在高尚的情操和師德、積極樂觀、平易近人的態度更能讓人倍增好感。特別是對學生而言,教師的親切感會提升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樂于與教師交流。教師也因此能夠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在根源上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用適合他們的方式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2、在課堂上多加引導
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場合應當是課堂,所以教師要利用課堂的時間,多加引導學生。七年級上冊《冰心詩四首》這一節中,教師應當在教授學生這些詩的過程中,順勢引導他們。比如,在學習《母親》《紙船》這首詩時,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文學上的類比、意象等常識,還是讓學生明白該詩內在所包含的情感,以帶動學生對自己母親情感的流露。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也試著寫一寫與自己母親相關的短詩,這就是一種人文情感方面的積累了。在學習《成功的花》《嫩綠的芽》這兩首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成功的定義、成功所具備的要素等話題進行探討,盡力引導學生多視角地看待問題。通過對這兩首詩的深入分析,還能夠讓他們生出對高尚人格的向往。當然,教師在課上還應該讓學生知道多閱讀的好處,并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將閱讀的心得體會寫下來,由此積累為學生自身素養的一部分。而且,筆記能夠時常翻閱,學生也不易遺忘。
三、結語
公民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學生抓起,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要把握人文素養的特質,從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出發。其次,要在課堂上對學生多加引導,鼓勵學生多做有效的閱讀。
作者:謝云華 單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