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融入人文素養教育,并將其充分地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情感的熏陶、創設的情境、課外文學作品的引入、滲透生活的文化內涵等形式,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哲理,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團隊意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素養教育;教學理念;人才培養
人文素養教育在當前的教育教學領域處于一種淡化狀態,這使得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越來越突出。語文教學存在著諸多人文特性,將人文素養教育與語文教學更好地融合,以課堂的形式傳遞一種人文情懷,能使語文教育教學更加順利地進行。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深挖課本中蘊含的與人文素養相關的教學內容,將人文素養教育更好地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教材中的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延伸,使人文素養教育更好地落實下去。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形成對自然、生命、家國、文化、民族精神的深刻感悟和理解,又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其中蘊含的人生和情感哲理,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良好的團隊意識,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本文對語文教育教學中充分有效地滲透人文素養教育進行研究。
在當前新課標要求下,語文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優良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學生的正向發展。初中生對事物好壞的辨別能力還不夠完善,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與升學的壓力,部分教師過分注重講解考試知識,忽略了人文素質教育,沒有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處理問題能力,抗壓能力等,從而使語文教學缺乏人文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在進行相關課文教學時,教師可深入解讀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深刻了解教材內容中所隱藏的人生和情感哲理,并在教學中有效地融入人文教育元素,讓學生對生命、自然充滿敬畏,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二、中學語文教育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1.開展多元的教學活動
對于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單純通過機械式的語文教學是無法實現的。言語的描述和文字的呈現在學生心中會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通過講述來給學生提供不一樣的人文素養體驗,還可以通過一些主題活動來進行更加全面多元化的人文素養培養。進行小組學習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基于文中所講述的感人英雄事跡,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一些感人故事進行描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互相合作、交流與探討,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形成良好的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還可以進行一些相關的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交流中逐漸獲得人文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教師要通過多元的教學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2.進行情感的熏陶
人文素養教育與培養在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情感的熏陶,這樣做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心靈感知。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每位語文教師就必須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并把握教材中包含人文教育的語段,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創設出人文教育的氛圍和語文學習的情境,促進學生有效地融入到所學習內容中,并對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進行更好的感知,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強烈共鳴,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課文內容與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播放一些舒緩悠揚的音樂,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傾聽,體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情感轉變,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在一起的愿望,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奏走進作者的鄉愁情思。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為學生營造出多元化的學習情境,不但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而且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語文。教師要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從多角度、多方位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切實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與內涵,通過情感的熏陶,最終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3.創設相應的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不同形式的素材,如詩歌、散文、戲劇等,讓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感官體驗,領會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懷,讓學生自主大膽地想象,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身審美情趣。例如,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文時,教師可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現代網絡技術,從網絡上下載有關岳陽樓附近的風光圖片,制作成幻燈片并配以合適的音樂,一一展現出岳陽樓前的遠山、浩瀚的長江等,讓學生真實感受岳陽樓前的雄偉壯觀景色,從而進一步領略到文學作品中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4.引入課外文學作品
在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過程中,一些課外文學作品對其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由于課內所學習的文章類型、內容以及所蘊含的人文知識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更加廣泛豐富的課外文學作品的引入對學生的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許多文學作品都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思想,能夠為學生開拓出更加廣泛的天地。例如《西游記》中上天入地、斬妖除魔的奇幻取經路,《水滸傳》中俠肝義膽、忠誠勇猛的梁山好漢,《三國演義》中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景,以及《紅樓夢》中曲折、凄美的愛情故事,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學精華,通過這些課外文學作品的賞析與閱讀,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從而提高閱讀效果。
5.滲透生活的文化內涵
文化品格是人文素養中的關鍵部分,其很大程度上展現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地向學生展現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一定的認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其文化修養。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合作實踐活動,共同討論大家熟悉的傳統節日和習俗,使學生對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及其深刻的內涵有更加充分的認識。比如,過中秋節時大家都有吃月餅的習慣,民間還流傳著一些與月亮相關的傳說,其中包括神話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都體現著中華民族對家庭團聚的美好愿望和對家庭歸屬感的認同。這些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滲透,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能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要以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工具性的教學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互相促進的關系。人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將兩者有效地整合,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其中蘊含的人生和情感哲理,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情感支持。
參考文獻:
[1]李鴻.于海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語文教學當仁不讓[J].語文教學通訊,2019(07).
[2]楊國梁.談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9(33).
[3]張興田.語文教學應滲入優秀傳統文化[J].中國教育學刊,2018(07).
[4]董穎莉.淺析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2).
[5]吳志忠.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7(S1).
作者:鄧開武 單位:甘肅省武威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