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初中美術教學問題及人文素養培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美術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美術技能、培養學生審美情趣與藝術興趣,是素質教育體系中一門重要的課程。通過美術教學可以培育學生人文素養與藝術修養。美術課程的主要不足在于教師片面講授美術技能,忽略美術作品中豐富的人文精神。美術教師要積極落實追求人文性的育人理念,將人文素養滲透到美術教學中,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與人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美術;人文素養;教學策略
新課標標準的實施推進了美術教學的變革,美術新課標提出,美術課程應具有人文性。中學美術學習并非是單純的美術理論和色彩、線條、意境等美術技能的教授。將美術作品背后的哲學思想、藝術觀念和情感價值等人文價值傳遞給學生,進而培養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
一、當前初中美術人文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美術課程長期不受重視,美術老師授課也按照傳統的教學策略,循規蹈矩,并未將人文素養的教學設計中融入到美術課堂中。部分美術教師只傳授美術知識與技能,不能挖掘作品本身的人文思潮和文化環境,使美術作品脫離畫家生活的特定歷史時代。導致美術課堂失去其應有的文化傳承、提升人文素養和陶冶情操的教育意義。還有部分美術教師并不注重新課標內容的學習,置美術課程的新課程育人目的于不顧,只顧照本宣科跟著教材編教案,生硬地講解美術知識,就畫論畫,循規蹈矩完成教學任務,不能使學生理解理論層次豐富且抽象的藝術作品。導致學生對美術課堂沒什么興趣,對于美術技能訓練的作業也只是敷衍完成。教學活動中缺乏師生互動與交流,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無法培養學生運用美術知識體驗藝術的價值。其次,由于傳統的應試觀念根深蒂固,美術教育并不受到學校、教師及家長的足夠重視。很多家長認為美術課程只是培養孩子的美術興趣并不值得投入過多精力。學校也不重視美術專業,美術設備并不齊全,美術教師不能夠通過多媒體在視覺和聽覺上輔助教學。學校片面地追求升學率,使得美術課堂經常讓位于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程,這打擊了美術教師和學生上好美術課的積極性,脫離了新課標的培養目標。
二、初中美術課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它通過直觀的方式表達思想,是一個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那么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啟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本文將通過四個不同的方面探討初中美術課堂的人文素質培養策略。
(一)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改大力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背景下教師應當落實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并關懷學生。以人為本的美術課堂是學生積極主動、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智力發展情況等種種因素,都使得每一個學生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只有尊重與了解每一個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才能根據學生的特征,為學生設計出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選擇出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長。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因材施教。教師在課堂中應當強化學生課堂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環節。
(二)在美術教學中滲透文化元素藝術是人類文化沉淀的產物,是人類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產物。當成年人用欣賞的眼光凝視那些人類獨特的藝術遺產時,所欣賞的并不僅僅是作品高超的創作技巧,更多的在于那作品承載的豐厚情感與思想。成年人的閱歷與文化能夠使成年人欣賞藝術的美。但,學生卻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體會到藝術的美。教師只有把作品放到特定的文化情景中,即,講解作品所處的特定歷史時期,特殊的社會文化,讓學生了解作品、欣賞作品。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往往過于片面,僅為學生介紹粗淺的美術知識,簡單地介紹作品的畫面構成、美術技能,使學生對作品的認知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要解決這種問題,就需要教師關注人文教育,在美術教學中要滲透文化元素,除了可介紹美術作品的人文背景,還可介紹作者的生平經歷,人物性格等,豐富學生對作品的印象與理解。例如在教學欣賞《韓熙載夜宴圖》,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瀏覽作品,再通過講解歷史知識,使學生透過一幅賓客滿堂、飲酒取樂的宴會圖了解那個時代的風貌,教師可進一步講解讓學生了解作品背后所揭露出的統治階級矛盾。
(三)在美術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美術新課標指出,構建文化情景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理解美術作品,還能使學生通過美術作品更好地感受歷史文化和社會人文。因此,對于初中美術課堂而言,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提煉人文素養,借助一定的教學情景展開教學。教師可采取豐富的方式構建文化情景引導學生融入情景。情景創設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音樂渲染、圖片分享、視頻展示和生活分享等等方式。引導學生欣賞不同歷史,不同文化背景的美術作品,感受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人文精神。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景,激發熱情學生熱情。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圖像重現,直觀地為學生展示作品中的人文情景內容。恰當地運用音樂旋律創造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不由自主的沉浸到教師構建的情景中。以《春天的暢想》為例,在進行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可利用視頻的方式向同學展示春天萬物復蘇、鳥語花香的畫面,再配上蟲鳴鳥叫的聲音。引導學生進入視頻中所營造的春天情景中,教師再引導學生踴躍發言,勾起學生對春天的回憶與暢想。師生共同交流春天的樣子。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發現生活中的美。
(四)營造良好師生關系,注重情感教學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并關懷人的價值。在美術課堂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配合教師的教學環節。只有老師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成平等的主體,才能構建充滿人文精神氣息的課堂。注重情感教學意味著教師要引導學生投入情感。美術作品中承載著豐富的情感,是一種直接用視覺形象感染人、震撼心靈的藝術語言。教師可通過構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作品中蘊藏的情感世界,從而達到啟迪、激勵、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教學效果。例如講解畢加索的畫作《格爾尼卡》時,可根據作品本身蘊藏的情感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可通過視頻展現戰爭的殘酷性,并為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靈感來源和作品蘊含的情感。通過視頻直接向學生展示戰爭的殘酷畫面引起學生與作品情感的共鳴。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與作品產生共鳴,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的,使學生產生領悟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
三、教師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發揮的作用
(一)強化互動,增強創新想要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如果單單靠教師單方面的講授,灌輸采用傳統的“一堂言”教學方式必然是行不通的。因此要讓學生加入課堂,強化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讓師生雙向互動,共同完成整個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嘗試和探索各種教學方式,包括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學習等。并根據學生的個體的獨特性,以及教師的個人教學經驗,根據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設計出一套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構建師生互動、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思考的課堂。美術是一門想象力和創造力極強的藝術學科,具有抽象性,藝術家們通過作品展現出內心豐富的情感和具有哲思的唯美思想。因此,美術教師應當用心設計情景教學方式,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努力提高情景的新鮮感和創新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二)豐富素材,注重實踐美術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不僅教授學生美術理論知識與人文文化,還應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初中美術課堂滲透人文教育不能僅僅依靠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師還應充分挖掘與教材相關的美術素材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授《剪紙》這一課程時,采用合作型學習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師單方面講解剪紙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剪紙技,將學生動手實踐與剪紙的由來、發展等文化知識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充分了解剪紙的人文精神。
(三)提升教師自身文化素養美術作品以直接的視覺色彩形象向觀眾傳遞作品中豐富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情趣。只有具有一定人文素養的教師才能擁有人文教育的理念、挖掘人文教育的眼光,將作品背后豐富的人文價值傳遞給學生。因此要做好美術課堂的人文教育,教師必須提升自身人歷史、文化、藝術鑒賞的修養。美術作品中具有多元文化和人文精神特征,美術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才能帶領學生領略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世界上有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和藝術家,如中國的文人山水畫和西方的古典畫派,中國的齊白石和西方的莫奈。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是美術作品的“靈魂”,教師只在自身擁有足夠的人文修養的情況下,才能使學生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人文素養。
四、結語
美術課程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師的職能不僅僅在于片面地講解美術知識,傳授美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傳承美術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了解各種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觸及作品的“靈魂”。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不同歷史背景與民族文化的美術作品,更是讓學生透過美術作品去了解世界,了解多元化的文化。讓學生通過美術課堂學習到的美術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象。
參考文獻:
[1]凌國榮.初中美術人文素養教學策略探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4.
[2]馬傳寅.高中美術鑒賞課之人文素質培養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5(12):106.
[3]劉江超.當前中考背景下初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157.
[4]劉俊婷.淺談情景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讀天下(綜合),2019(27):0255.
[5]王筱栩.淺談中學美術情感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5).
作者:張小玲 單位:福建省霞浦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