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公職人員的人文素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市場經濟中,規則是市場運轉的首要前提。然而,作為市場監管者、裁判員的公職人員,往往在尊重規則的同時還需要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做底蘊支撐。本文通過提取市場經濟特征、回溯人文素養淵源,探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職人員應有的人文素養的內涵、典范、特征及其培養手段。
[關鍵詞]市場經濟;人文素養;德治
《周易》賁卦中有言:“文明以止,人文也。”所謂人文素養,就是人類文明在價值觀層面的高超境地,它是對人生價值的不斷追問,也是對世間萬物的悲憫憐恤。如今,監管者面對市場經濟的紛繁局面,往往會發現“情”與“理”糾纏連綿難以區分。而解決這一難題,站定人民利益的落腳點的重要法寶,正是公職人員的人文素養。
1人文素養的內涵
公職人員應該具備什么樣的人文素養?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公職人員。一方面,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性質決定了我們的公職人員有著與生俱來的服務人民的屬性;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管理層級勢必會賦予公職人員分配資源的權力。“天平”的兩邊孰輕孰重,反映著人性的博弈。敬業奉公難,貪圖享樂易,使人舍易而求難的關鍵,在于給天平抬起的一方加上沉甸甸的“砝碼”,讓精神的價值壓倒物質的利益。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物欲是低層次、不可持續的需求,一頓美餐、一塊名表帶給人的快樂是短暫而淺薄的,當生理刺激消退后,快樂隨之消散。而被人認同乃至自我實現帶來的快樂是高層次、歷久彌新的,它產生的快樂是精神層面的快樂,是源于參與了偉大事業,實現了人生價值。作為公職人員,最大的人生價值應當是幫助人民群眾辦了實事、好事、大事。為政以德,夙夜在公,自己的快樂源于使別人快樂,這才是公職人員最應該具備的人文素養。
2人文素養的典范
2.1古代典范
仁政德治是人文素養的鮮活表現。春秋亂世,孔子位卑身賤、久不得志,卻胸懷寬廣,因此孔子的學說滲透著對人的深刻關懷,包含了悲天憫人、匡扶世事的情懷。諸侯爭霸,生靈涂炭,孔子有仁者之心,希望施政者為政以仁,從而把仁大而化之,推及全世,惠普眾生。“仁”是絕善之仁,其所蘊涵含的是仁者愛人的崇高人文境界,它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宣揚人的尊嚴,雖于春秋不得彰顯,卻在后世發揚光大。
2.2當代典范
今年兩會期間,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傳統文化中,為政以德一直是統治者長期遵循的重要政治思想。德,不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業之基。正所謂“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政令的實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政者的德行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以德施政、以人為本,就構成了我國德治思想的主要內容。《論語》所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講得就是施政者仁政德治,所以如同北辰,萬民遵從的局面。
3人文素養的特征
3.1影響施政能力
不少人認為獲得民心、擁有事業成就,只要經濟統計數字好看就夠了。然而,隨著時代進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不再僅僅滿足溫飽,對生活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而這些追求已遠非經濟發展所能徹底解決。人們對公平正義的強烈渴望、社會對政府公信的更高期待,需要公職人員隊伍給出答案,考驗著公職人員隊伍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沒有為民奉獻、視民如傷、敬民如天的人文素養,再大的腳步也邁不過“塔西佗陷阱”,再多的人民幣也解決不了人民的訴求,更不用說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涵養心性、敬業修德”,對于公職人員決不是一句空話。
3.2影響社會風向
高級別的公職人員在人民群眾中影響力很大,可以說是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無論是正向激勵還是負面效果,相比普通人都會更大。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創造的不僅是看得見的業績,同樣有看不見的精神,這也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一種現象。當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比任何時候都面臨更波詭云譎的國際局勢,夙夜在公的人文之路體現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是對國家命運和民眾生命的關懷。公職人員以士自居,以國士為楷模,則在工作中不囿于杯水風波而胸懷天下。孔子講“士志于道”,士作為道德價值理念的維護者,應肩負起維護秩序道義的宏愿,激發起憂國憂民的悲情。“君子道而不憂貧”,這種敢于擔當的積極品格,使憂世憫民的精神得以提升。
4人文素養的培養途徑
4.1重視傳統文化
在“兩學一做”活動中,人們深刻地感受到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耐聽、耐讀、耐看,“習式風格”之所以引人入勝,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運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要想提升涵養,培育人文素養,不讀詩書是不行的。所謂古風淳樸,古德敦厚,從儒釋道法的論辯中,在春秋戰國的攻守間,我們可以看到仁人志士的取舍,可以看到黎民百姓的哀樂,在書山學海中鑒古知今,方能明白什么是國士的人文素養。從被稱為“青天”的包拯所代表的古代廉政文化,到焦裕祿、牛玉儒、楊善洲等一以貫之的精神血脈,再到孕育于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中華文化特有的寬廣給予培育人文素養有著最豐厚的土壤,正適宜于精神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4.2貼近人民群眾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對人的生命與尊嚴、意義與價值的理解,它既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追求,也是一種形而下的思考。空談情懷而不落于惠民,不是真正的人文素養。正因為愛民,所以愿意為政以德、夙夜在公。愛人者人恒愛之,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求教,從心底保有兼愛之心,不阿貴、不欺貧,平等地善待每一個人,這便是超脫功利的“愛人”,這樣的施政者也必將被人所愛。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中國赴非抗擊埃博拉病毒救援隊正是秉承著魯迅先生所說的這種大愛無疆的人文精神,救人于萬里之遙。
4.3汲取榜樣力量
榜樣的力量就如同太陽,給人溫暖也給人光亮。焦裕祿的事跡相隔近30年還能讓一個當時身在福建的年輕干部填詞悼念,“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焦裕祿的堅守、執著與奉獻,散發出巨大的人格魅力,產生著強大的激勵作用。面對這樣的道德楷模,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這就是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更是悲憫蒼生、天下為公的人文素養。
4.4自覺修身養氣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平和中正的氣量格局是公職人員能夠不慕榮華、甘于平淡的立身內因。人生在世,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貪欲導致的肥胖往往危及生命健康,不饑餓,不過量才是養身之道。同理,精神世界莫不如是,閑時寫幾筆字,讀幾卷詩,在清茶淡墨的書房修身養氣,用淡泊與寧靜對抗繁華世事的喧囂,把自己的欲念轉向高雅的意趣,不糾結于權、利,就能體會到人間質樸的樂趣,就可以泰然自若地面對繁雜。
5結語
在現代社會,人們一提到市場,就會聯想的到“交換”“理性”“逐利”,這的確是市場主體的共有特性。然而,充當市場經濟守夜人的公職人員,應當在內涵中保有一份中正平和的人文素養,因為這樣的素養,這樣的為政以德、夙夜在公,能夠給公職人員帶來心靈的寧靜和更加崇高的追求。有了這種素養內化于心,就不會在利來利往的市場之海中迷失方向。
【參考文獻】
[1]:黨員干部要以道德力量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EB/OL].中國青年網,2014-05-12
[2]張鐵.評論員觀察:領導干部要用道德力量贏得人心[EB/OL].人民網,2014-05-12
[3]人民網評:以“尺寸之功”立“為政以德”[EB/OL].人民網,2018-3-18
作者:劉政靈 單位:中南大學